——观摩第十一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体会
2013年11月23—25日,应大赛暨年会主办方邀请,三台县教体局严刚副局长带领县教研室、三台县芦溪中学、三台中学、三台一中、三台外国语学校的教师共20多人,赴长春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
该学术年会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长春市实验中学承办。主办方安排的时间和活动内容是:23日,报到,拷贝课件;24日,开幕式、优质课大赛(模拟展示课、研讨课);25日,观摩课(同题异构、智慧课堂)、闭幕式。来自26个省市县的教师参加了比赛或观摩,场面热烈。参赛选手准备充分,激情参与,相互学习;专家点评朴实精到,探讨为主;观摩者仔细聆听,学习体会。
一、对本次参会观摩的体会。
此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大致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总结:信息技术、现代课堂、学科差异、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联系当前实际和本次观摩的情况,对以上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几点阐释。
(一)教育的发展,不能回避新技术,要适应时代的步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得更是如火如荼。而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跟进。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新时代文化的快速传播、更新和丰富。因此,教育的发展绝对不能是自成一统的闭门造车;学生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学习。否则,学校的教育将落后于时代,学生也会与社会格格不入。
教育的根本虽然以传授文化知识和育人成人成才为主,但绝对不拒绝或回避新技术为教育教学合理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之外,还要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一个教学手段不断发展的前进趋势,教师先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有前瞻性和推广策略。
本次年会和比赛对教师课堂的优化和高效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响应热烈。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的过程中应避免偏离学科教学的重心和中心。
(二)现代教育课堂,不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课,否则即是舍本逐末。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可滥用,应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运用。观摩本次竞赛的另一个感受就是,很多教师对这次赛事的目的和课型把握得不准确,导致很多科目在同一课型的比赛中表现出不符合竞赛要求的课型。(如,模拟课和说课混淆。有的科目同题异构却讲课题目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大一部分教师把这次赛课做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课,把文化课教学课堂当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的舞台,削弱了课堂本身的内容,目标达成效果不好。
现代教育课堂(除了专门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师生),不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课,否则即是舍本逐末。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运用。芦溪中学的多媒体设备已具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硬件基础,不能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束缚,一离开电脑就不会上课了。只要记住技术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服务,就不会舍本逐末。所以,我们的教师在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根本是要研究和设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内容,用信息技术来处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主体性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得到体现,但不同地区学校水平有明显差距。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新课改的推进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很多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整合中得到优化,课堂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课堂容量得到扩充,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学生动手能力一定程度的得到加强。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掌握比较熟练的老师,在与本学科课程整合中做得较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改要求体现得充分。但是对于经济和教育技术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对此整合仅限于浅层次的图片视屏来帮助了解背景、知识介绍等。这在语文等文字科目表现突出。对于理科,实验演示、图形绘制等,计算机不熟的老师整合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接受知识和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型难以改进。
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是一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科学使用于我们的学科教学,一切要以有利于解决教学难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本次比赛中,我们看到很多在授课环节中运用的信息技术的小技巧(像点名软件、提问软件、学情调查程序、Flash、成绩评价设计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外行瞧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信息技术专家,看到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学科教学专家,看到的是本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方式。他们的评价给了我们有用的借鉴和指导。据东北师大介绍,这个会议和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九届,这样的探索性的工作已经进行了第九年。我们在汲取他们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应不断实践,大胆尝试和总结,为推进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