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学校校训:
学校新闻
目标导向,计划引路,戮力同心,谱写教学质量新篇章
————宁乡一中质量建设年的几点作法
2012-2013学年度,被确定为宁乡一中质量建设年。学校行政鼓足干劲,以目标导向,以计划引路,戮力同心,谱写出了教学质量的又一崭新篇章,在学校的办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0级高考,630分以上高分学生10人,进入清华、北大、港大、港中等一流名校大投档线8人,最终4人被顺利录取;600分以上68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一本一次性上线679人,一本上线率逼近40%;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线1210人,二本以上上线率达70%:高考成绩再一次刷新学校记录;2011级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首考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8.82%,勇夺全县区第一,取得了举行学考以来的最好战绩;2012级学生参加全县联考,前3000名中占据1255个席位,占我校参考学生的82%;学校青年艺术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国际青少年歌唱大赛,力夺金奖第一名;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斩获一金一银一铜、女子团体总分第五,学校举重队参加省级单项竞赛荣获13金6银4铜、团体总分第四,我校因此实现了德智体比翼齐飞、三个年级同步协调发展,确保了质量建设年宏伟目标到顺利实现。
回顾历程,主要有如下体会。
一、目标导向
目标是引领前进的灯塔,给人以信念,给人以希望。学年伊始,教学办紧紧依靠教务科、教科室和三个年级办一班人认清形势,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一是确立总体目标。
首先确立全校整体德育目标,确保全校校风纯正,班风学风优良,锐意进取,团结互助,行为良好,安全运行;
其次分年级制定智育目标。
高三年级:清华北大保底3人,争取5人;600分以上保底60人争取100人,人数占全省同分数段人数的2%以上;一本保底500人,争取650人;二本以上保底1000人,争取1200人;
高二年级:学考一次性合格率保底97%,争取100%;各学科质量数据在五市十校联考排名中处在第一位;
高一年级:参加全县教学质量测评,前3000名保底1200人,争取1400人;
全校艺术、体育比赛业绩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二是科学分解目标。
教学办根据各年级各班级的生源结构和优生分布特点,科学分解好目标。以高三团队为例,首先明确实验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冲击清华、北大的苗子和600分以上高分获得者;其次明确平行班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一本和二本以上的人数;实验班原则上要求100%的上一本,平行班要求每班一本25-30个不等,二本以上45-55个不等;艺术班双上线80%以上;以高二年级为例,我们提出了单科100%、班级100%的通过率的责任目标,并且在校际联考中提出了前100名、前400名、前600名、前1200名的到班目标;以高一年级为例,我们明确提出学科平均分必须超县平均分10分以上,超第二名5分以上,实验班规定原则上100%的要进入全县前400名,平行班每班要有45-55人进入全县前3000名。
三是进行目标量化跟踪。
重视目标量化跟踪是教学办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我们始终坚持每个阶段的质量评价必定对照学期初切分的质量目标,以追平或超过责任目标为标准对班级团队进行嘉奖,以同口径人数比较平均分超值评价任课教师业绩,借此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教学质量者后进对象喊响检讨工作过程、调整工作岗位的口号并付诸实际行动,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
二、计划引路
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是近年来学校有效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举措。学期伊始,教学办进行详细的计划导向;召开科室正副职、年级主任、学科组长会议,部署整个学期的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计划对科室工作、年级部工作和学科组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时间段、主要内容、任务责任人等角度详细规定各种计划拟制的要求,借此引导各工作组下成员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高三年级:明确给放寒假前结束第一轮次的复习,2月中旬到5月初完成第二轮复习, 5月10日-6月3日为第三轮复习。二轮复习期间特别重视落实数学科的考训工作和综合科的拼盘考训工作;三轮复习期间以套题覆盖为重心,查漏补缺;整个高三学段安排十次到十一次的综合考训;
高二年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3月中旬以前结束所有新授课程,组织学生分教材单元章节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备战学考,同时注重与高考目标挂钩,整合教学资源,有效调剂课堂;学考前进行2-3次整合性考训,做到学考高考两不误;
高一年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精准计算每个学期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一周;注意整合教学内容;留出必要的考练时间;一学期进行3次左右的质量评价;保证每位教师学期教学安排从容不迫。
三、戮力同心
“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等名言实为千古良训。学校致力于凝聚人心,共促事业发展。
一是校委会同心。作为学校决策的制定者,校委会围绕教育局的任务目标,明确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主要责任人,其他校级副职和中层科室全部围绕教学中心谋划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第一,成立以校长、书记牵头,副校长、校务委员为主体,教务科、教科室、学生科协同参与,年级委员会具体负责的教学质量管理小组;第二,明确高站位层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引导部署管理到位,常规监督落实到位,具体负责执行到位;第三,坚持工作推进分月调度制度,确保把控方向,知晓现状,明确重点,抓实常规,有的放矢,解决实际。
二是科室同心。学校始终强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办是学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挥决策中心,全校上下必须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共谋质量发展;明确教务科、学生科必须为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行为保证,教科室、学科组必须为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研究保证,总务科、服务中心必须为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保卫科、学生会必须为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安全运行保证。
三是年级委员会同心。年级委员会是贯彻执行学校思想和行动部署的最直接、最基层的组织机构,对上直接对校务委员会负责,对下直接对各行政班级和全年级科任教师负责;年级委员会成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可以说是将全部的责任、使命、荣誉维系于一身,在学校管理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求其坚定不移地贯彻学校校务委员会的战略思想和行动部署;二是要求其团结和依靠年级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要求其认真抓实常规管理,确保人人有事做和事事有人做,确保工作能勤抓细管深钻,确保有极强的执行力;四是要求其风清气正、勤勉务实、创先争优,不居功,不抱怨,不挑拨是非,不弄虚作假,不阳奉阴违,不借口推诿,不避重就轻,不回避困难和问题,不因为竞争劣势而失去进取斗志,不因为暂时领先而盲目乐观,确保各班级团队乐观进取,斗志昂扬;五是确保各学科组认真执行教学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不断深化课程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备考针对性。
四是学科组同心。学科组工作是学校和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两架马车之一,学科组长的引领、示范、导向、决策、组织、指挥、调度等作用异常重要。为此,特别重视学科组长队伍的建设工作。第一,每个学期初由教学办主持召开学科组长工作部署会议,总结上一个学期学校在教学和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奖励卓有成效的学科组长,认真规划新学期的教学和教学科研工作,明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整体思路和工作要求,提出学科组整体提高和工作推进的系列目标,具体规定教学常规和教学科研的工作任务;第二,每个学期初由学科组长召集主持组务会议,传达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学科组的工作实际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和教学行事历,布置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公布学科组的主要活动规划和教学研究的任务承担责任人,团结全组同仁在工作计划的引领下科学地、规范地、创造性地展开工作;第三,强调学科组内成员的合作与分工,要求学科组成员既独立承担起自身的本职任务,保持与学科组其他成员步调一致性,又以小组为单位分担起学科组的教学科研、考试命题、形成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等工作重任;第四,学期中由教学办采取适当的方式督查各学科组履职的过程;第五,学期末由教学办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科组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五是包干组同心。以班主任为首的包干组团队是学校和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架马车之一。班主任是整个包干组的指挥中心,起着平衡、协调、调度学科教学,共同承担并努力完成班级质量指标和教育目标重要使命。学校首先强调在宁乡一中不允许存在差班乱班,各教学班级必须均衡发展,共同支撑学校的质量大厦;其次是给每个班级制定具体的评比竞争标准,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次质量测评后一次质量分析和评定集体荣誉,每学期一次评优评先的表彰奖励,激励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再次,以学年初到班的生源基数评价各包干组的质量提升情况,让所有包干组成员能看到进步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后进向前推进,先进更加努力,有力于所有包干组共同围绕学校和年级制定的责任目标而不懈努力,最终消灭差班和乱班,实现各个班级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第四,实验班是学校和年级培养清华、北大苗子和“985”、“211”大学苗子的中坚团队,学校坚持选择德才兼备、具有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的中青年骨干作为主打力量,坚持教学人事相对独立,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教学评价相对独立,重点学科适当增加教学课时的管理策略,致力于在各年级打造一支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学习团队,为学校任务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各位领导,宁乡一中质量建设年所积累的主要经验在于:第一,牢固树立责任目标,坚持计划引领,致力于凝聚人心,努力经营好民心;第二,抓实常规工作,抓好学生行为养成,致力于将平凡之举做得不平凡;第三,低头走路与抬头看天有机结合,既扎实工作,又看准前进的潮流和方向;第四,坚持过程管理与绩效激励有机结合,重视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第五,重视科学备考,前期牢固夯实基础和狠抓语文、数学和英语,后期狠抓数学和综合学科的应考实力提升;第六,致力于开阔眼界,创新备考方式,吸收优秀试题,培养创造性思维。经验的最终核心在于务实和求真。
谨以本文抛砖引玉,求教大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