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校首页|加入收藏|加入网校
江苏西亭高级中学

校训:

当前位置:校长网 >> 学校新闻 >> 江苏西亭高级中学

站内公告:

2024-12-12正确教育集团荣获新华网第十五届

2024-12-06正确教育集团董事长王伟荣获腾讯

2024-11-23正确教育教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第二

学校校训:

学校新闻

江苏西亭高级中学— —(简介)省“十二五”课题“普通高中转型下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研究”简介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简介
课题名称:普通高中转型下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研究

(一)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普通高中转型: 普通高中转型:本课题中普通高中转型的定义基于我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同志2012年8月14日在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当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由“面向现代化”向“建设现代化”、由“规模扩大”向“内涵提升”、由“追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向“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由“注重分数、关注‘学会’”向“注重能力、关注‘会学’”的战略性转型,追寻着“多样发展、特色发展、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不一样的精彩”。普通高中转型的特点之一便是由关注分数、关注升学率转向关注完整人的成长和发展。转型后的普通高中教育应当真切关怀、高度重视和全面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学习、生活、发展等,使学生能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人。

生活素养:素养,也叫素质,是指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素养是后天养成的,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促进人由低向高逐步向前发展,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多层次的综合的提升和发展。生活素养,是指在长期的生活过程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观,是一种对人的态度、行为等起稳定作用的素质,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及心理社会能力。随着社会的高度科技化,要求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活素养。WHO将生活素养定义为与其他人共存、并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取得成长与进步的能力,是个体采取适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生活素养的范畴和内涵应该包括:一是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是学会生活的能力。学会生活的能力指向三个层面,即指向自我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向他人的生活交往能力,指向未来的生活创造能力。

普通高中转型下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研究 :即在当前转型下根据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未来社会生活的要求,以教育的人生观照为视界,帮助学生在学校中过有意义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和谐、幸福的生活。建立爱自己、爱他人、爱未来生活价值观。让学生优化生活心态,做快乐的自己;强健体魄,做健康的自己;提高交往的能力,做与他人、环境和谐相处的自己。在生活情感、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目标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走向未来的人,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下人生亮丽的底色。

(二)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倡导“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要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同时提出“基础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教育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意味着教育引导人学会处理个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世界以及与自我世界的关系。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教育界更是不约而同地对“生活”投入了密切关注的眼光,以为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教育既要让受教育者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又要让其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体验创造生活的更大幸福,在教育中沟通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通过教育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与行为的改善,并且有生活的智慧与精神,获得全面的生活力量。

针对以往教育脱离生活的现实,我国不少学者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趋向,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系统构建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丰富学校内涵,并在理念上引领教师回归本真教育,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
(2)实践价值:探寻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在个体和群体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确立生活信念,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和快乐的生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的主要目标
(1)科学把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内涵与价值,合理建构其培养的目标体系。
(2)积极探索普通高中转型下的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形成相关的保障机制,提高其培养的整体实效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①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内涵;
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价值。
 (2)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目标研究。
 ①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总体目标;
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具体(分类)目标。
 (3)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①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途径;
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方法。
 (4)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保障机制研究。
 ①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学校文化机制;
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学校评价机制。
 (5)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个案研究。
 ①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实践操作个案;
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学生发展个案。

3、研究的重点
(1)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目标研究。
(2)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途径、方法及保障机制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主要思路
从科学把握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内涵与价值入手,运用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现代生活教育的理论,系统、合理的构建有关的培养目标体系,并在此指导之下,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普通高中转型下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形成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不断提高研究的实效。

2、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此阶段主要先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思路;设计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
全面对照课题研究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进课题的实施,重点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并整体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式,为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注意相关文本成果的形成,整体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
(3)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整理和汇编研究论文及研究个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举行成果展示和结题鉴定活动。

3、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重点学习有关生活教育的理论(如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查阅有关生活教育方面的其它文献资料,包括同类学校的有关做法与经验,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撑和参照。
(2)调查法。采取观察与问卷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调研本校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自主能力及与同学交往能力等状况,为本课题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实践研究,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学会生活的能力,并注意观察与分析,探究其规律。
(4)个案法。重视相关实践个案的积累,同时注意对学生生活素养培养中个体及群体典型案例的记录与搜集,进而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素材,提升本课题研究的品质与内涵。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生活素养的培养,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本真还原的呈现形式。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须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引导人过美好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并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从而实现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潜力同步、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生活素养的培养,强调教育的本质价值,它是实施“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它代表了教育精神的本真转向,是教育终极价值的归位和对学校教育人生观照失衡的匡正。
(3)生活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学习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拓展。教育脱胎于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创造性地消化和吸收“生活”中对教育有意义的各种元素。生活知识、生活能力,生活方法(方式)、生活过程,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应该成为新课程校本开发中重点关注的学习内容和课程资源。
(4)生活素养的培养,还是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构建“和而不同”的教育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文化的重要举措。它要力图构建“充满人文自由的意义世界”,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展开的精神家园。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理念创新。主张“回归生活世界”,构建充满人文自由的意义世界,创造“和而不同”的教育文化,让学生在学校过充满诗意的审美生活,使学校成为学生生命展开的精神家园。
(2)实践创新。注重挖掘、整合丰富而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资源,共同促进中学生良好生活素养的培养,既立足于当下,更着眼于未来,使学校的教育站在更高的实践基点上。
江苏西亭高级中学 江苏西亭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东镇解放北路60号 电话: 0513-86534035 传真:
技术支持: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