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必强师,强师先立德。“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比较规范地对才与德进行区分,表达出以德为先的倾向,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且鲜明倡导“宁愚勿小”的用人之道,给我们的道德建设以深刻启示。在硬件设施满足基本要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的今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技术的话,那么,良好师德师风就是教育战线最美丽的风景!
好教师在我身边,是教育的理想和社会的期望。身边都是好教师,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若能够充分感受到优秀教师散发出来的高尚精神风范和良好道德情怀,达到童心荡漾、快乐成长、美梦连连的状态,我们便有信心期待:明天的社会更美好!
一、师德可以用这样的视角来解读
“让我怎样感谢你 /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面对如此诗意的赞美,更让人坚信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反之,没有道德就没有教育;缺乏师德就不是教师!如果职业道德是一种规范,它更多的是对不规范产生约束和限制。
我曾经用一组数学概念来解读师德。如果师能是一个常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对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关于师德的一个函数。有什么样的师德会决定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快慢和职业贡献的大小。从极限角度来看,在教学领域,考试分数、升学比例、优秀良好,在教师群体中总是可以分出若干刻度(总是容易表现出排他性)并且会有封顶(最多是满分或者 100%)的状态。可是,修养高尚师德,追求至善人师,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变得优秀;涵养至尊品德,鼓励人格崇高,一直不会有封顶的时候。从几何角度讲,能为师之本,亦可以创造教育的价值,师能类似于平面几何;德为师之魂,却可以创造教育的尊严,师德更像立体几何。社会和家长对只重视教书的经师和既乐于教书又善于育人的人师评价截然不同。从影响学生的长度来看,师能恰似一条线段,好分数与好的升学既有起点又有终点,而师德正是一条射线,从敬业爱生的原点出发,无限延伸,影响学生一生,通过代际传递甚至会影响下一代下几代人。我们还可以用比例、三角、面积等概念来描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状态与境界。
二、最优秀的教师总是激励学生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师德师风,相似乃尔。其实,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用“三不”来定位。
最为基础的师德要求是“不伤”。教师工作在今天却应该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一个人从事那种目前尚未出现或不能清晰界定的工作做准备”(彼得·F·德鲁克)。公道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并且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在教育教学的生活世界里,没有差异的师爱犹如三月春辉,洒向与其相遇的每一位学生。
中级层次的师德规则是“不误”。数学名师吴正宪谈及四个“读懂”时,把“读懂学生”放在第一位。她强调通过学生的语言和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心理、表情和个性读懂学生的情感,这两个方面都下了工夫,才算是读懂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够在教书的过程中实现育人。
更高的师德境界是“不惑”。当今社会的精彩不少,物质世界的诱惑很多,从“我无奈当教师”到“我迷恋当教师”中间至少还有“可以”“喜欢”和“热爱”等几个层次。一旦选择了教师,就甘愿持之以恒沉心静气坚守在教育那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从职业走向事业,从事业走向志业,用爱心、知识和智慧去敞亮学生心灵,更容易找到做教师的感觉,更能够收获做教师的幸福。从课堂教学用语,悉心而专业的指导,学习任务与作业布置等方面,都充满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都体现出教育教学应有的道德尺度。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姆·亚瑟·沃德曾说:“普通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最优秀教师激励学生。”优秀教师总是让人充满希望,让人相信有一千个拥抱生活的理由。杜威曾经指出:“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够通过“激励学生”形成“适当的社会生活”,那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宣告:是教师影响了这个世界!据说,“滑铁卢之役胜于伊顿公学的操场之上”(威灵顿公爵)。
三、师德高尚是优秀教师的共同属性
优秀教师成长的经历和环境互不相同,表现优秀的形式各有千秋,但是分析发现,他们却有着显著的相同之处——师德高尚。重庆近 40 万教职员工,专任教师超过 30 万人,从初任教师到市级骨干,从师德标兵到育人楷模,从“最可敬可亲教师”到感动重庆十佳教师,从教学名师到特级教师,一个优秀的知识部落群的道德和智慧,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文明江河,流淌浸润和滋养着生生不息的巴渝大地。全国 1780 万教职员工,杰出而卓越的教师星汉灿烂。德鲁克认为:“只要教育仍然是文化上的一种间接费用,那么从经济上来说,教学就是一种奢侈行业。”
几十年辛勤耕耘在彭水县大山深处的水田村校教师张忠茂,已经蝶化为感人肺腑的电影《守望一生》;像美丽流星划过教育星空的巫山县青年教师曹瑾,与学生依依不舍的场景深情地述说着青春无悔;重庆西藏中学优秀教师群体,用他们的勤劳坚韧和美好心灵诠释着新时代的奉献精神;还有开县的王洪春、永川的梁显政、黔江的刘红廷……更有感人至深的张丽莉,全国师德楷模曾春生……他们成长中的经历各异,感动人的方式不同,创造出的经验有别, 生成着的案例纷呈, 然而,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师德却是他们之所以优秀的共同特征。他们用实践证明,优秀教师是一首诗,一首用自己生命和智慧书写的诗。循着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可以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水平。
四、鼓励崇高是师德建设的最佳路径
积极建设师德的选择或许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鼓励崇高。超越规范,师德生长自然就能蓬勃向上。调查表明,教师工作十分辛苦,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的教师不同程度身患疾病。三峡库区有重点中学发现,本校退休教师超过70 岁仍然健在的比例很低。总体上说,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工作的压力很大。应试倾向与市场取向助推着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助推着教师疏离诗与思的生活。 有的教师渐渐地被 “格式化”和“程序化”,难以与崇高与精神对话交流。
毫无疑问,师德失范的行为理当受到严肃处理。同时,极端个别的特例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广大教师的整体评价和基本判断。有时一些媒体甚至容易把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神圣化或者妖魔化,显失客观公允。公众对高尚师德充满向往值得支持,对师德滑坡饱含焦虑可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育的关系与规律,都是我们观察和研究师德应予关注的现实与背景。教师工作的合格、优秀、 卓越, 除了专业领域, 在师德层面分别是什么状态,值得重点关注。建设师德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师队伍,实现强师兴教,通过师德修炼来培育和影响一代新人,最好的途径应该是鼓励教师变得崇高。否则,雷夫·艾斯奎斯在第 56 号教室所创造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一间普通的教室能够感动整个美国就有些难以理喻。无数的案例都在述说,有高贵的心灵从事教育,有智慧的头颅耕耘教育,好的导师,会成就孩子一生的奇迹。正在到来的知识型社会,充满美德的教育让人向往,需要更多的教师对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怀揣敬畏而走向崇高。
五、明天的收获源于今天的播种
立德树人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尊师重教能够更好地遇见未来。一个普通人来到世界上,一生承载着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终场交卷即可离开。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应尽责任,对学生和社会意义更加重大。西南大学易连云教授讲得好,今天我们播种什么,明天我们乃至整个社会就会收获什么,道德建设尤其如此。纵观教师职业生涯,从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终身发展,止于至善!因此,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光荣责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带着对个人、对事业、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情感态度,面向未来,富有成效地工作生活,绽放精彩的教育人生,应该成为广大教师自觉自信的人生追求。
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贺信中指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有人说,没有哪个选择比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更能体现爱国精神。我衷心期待:社会给教师一份认可,教师还社会双倍惊喜!尊师重教如果从道德意义上去考察, 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即使我没有孩子在学校上学,我也从心底里对教师肃然起敬。如果尊师重教能够蔚然成风,如果社会对教师更多一些尊重,广大教师能够更有尊严地工作生活,教师这个职业就会显著增强社会吸引力,更多的优秀青年就会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来。到那时,教师必定能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师德一定能够成为教育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