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学校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专访: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刘俭国

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要让孩子自己永不放弃努力,只有“主体”不放弃,成功才能成为可能。教育让学生获得生存的能力,发展的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引导人的力量。实施唤起孩子激情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是好孩子”的自信。 建校五年来,我校不断强化“精心、精细、精品”的质量意识,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按照“个个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责任人”的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零缺陷”理念和“日清”理念,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平台,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真正做到了督导检查的经常化,评价反馈的及时化,跟踪指导的制度化,以实现有效的教与学,使我校综合教育水平不断攀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在全国以及在市、区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也应邀在许多学校作专题报告,受到一致好评,学校的“精细化管理100条要求”和“精细化管理100问”一书受到许多校长、同仁的青睐。

学校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时间】2008年11月7日

【嘉宾】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刘俭国

【主持人】记者

专访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校长刘俭国

哲学家赫拉克力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博学并不能教会人们拥有真正的理解力”,忠诚也并不能保证你所忠诚的对象拥有不倒的基础。就如航行于大海上的航船,忠诚只是拥有了共同选择前方,选择风雨同舟、日夜兼程的伙伴,而真正找到捷径,到达彼岸还需要一种感觉和智慧,有时候这便是一种思想和理念。

从事教学与管理也是如此,在铸就风雨同舟的赤诚之心时,更需要一种智慧和感觉。江苏省知名特级教师、扬州市名校长、邗江美琪学校校长刘俭国,就是一位忠诚与智慧同在的学者。他将一颗赤诚之心融入到教学研究之中,融入到每一个学生之中,融入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中,融入到教育事业的振兴中,融入到教师的希望中。忠诚与思想同在,这正是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这更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它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

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忠诚与智慧同在的校长,短短五年办学时间,邗江美琪学校先后获得省、市、区各类奖项达40多项,师生获得个人奖300多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先进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市红领巾示范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十佳优秀家长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国家级德育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示范初中”等荣誉。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美丽古城扬州,本刊记者采访了刘俭国校长。
创设“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教育

【记者】:刘校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刘俭国】:我的教育理念就是三句话:“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生负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让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倾心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已经成为美琪人的自觉教育行为。

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要让孩子自己永不放弃努力,只有“主体”不放弃,成功才能成为可能。教育让学生获得生存的能力,发展的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引导人的力量。实施唤起孩子激情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是好孩子”的自信。

我认为,学校不仅要让孩子取得好的分数,考上好的大学,更要关注孩子的未来,要让走进学校的孩子人人快乐,人人创造,人人成才。不被学生拒绝的教育才能是打动孩子心灵的教育。教师们就是在用艺术、智慧创造着打动孩子心灵、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记者】:刘校长,你从教30多年,在语文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跟我们谈谈你的体会吗?

【刘俭国】:作为老师,我教过初中语文、数学、体育,但更多的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我心中,上出高品质的课是我的第一追求。我个人的体会是,做一名好教师首先得喜欢孩子,喜欢课堂,研究教学,但要想上好课,就必须潜心钻研。在语文教学上,我提出了“激情入境,以情悟道,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的16字教学思想,我教语文非常讲究“兴趣”的激发,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语文教学需要咬文嚼字,打好基础,也需要研究 “人文精神”,让学生去“悟”道,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心心相印。

我提出的“分步训练、整体作文”的教学主张在同行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人曾参与编写了《小学作文系列训练》一书,出版了《作文修改步步高》专著,我还经常带着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学习作文,我带着孩子们沿着江堤观赏过日落日出,红霞满天的美景,我们来到草丛中聆听小虫啾啾;我们走进小树林欣赏百鸟在歌唱;我们春天踏青、夏季游泳、秋天野炊、冬日堆雪人……是这些给孩子们带来了快活,写作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因为这里没有作文的框框条条,没有作文的兴趣障碍。一个学生在他的《瓜洲古渡看日出》中写道:“没有风,几乎听不到浪涛声,还是那一声鸟叫打破了江边的寂静。船工们开始起锚,朝东方看去,那水天相接的地方,红色的朝霞在慢慢地消失,露出几缕光亮。忽然间,一轮红日,红得真是太可爱了,一眨眼升出了江面。我从未见过长江水这样的粼粼波光,也从未见到过长江是这样的广阔无边,在这京口瓜洲之间展示出一幅百舸争流的美景,我被陶醉了!”这位小作者的感叹是由衷的,是有感而发,这是美丽的大自然给予的!在拥抱大自然中孩子们写出了好作文,同时也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情感的陶冶。我还让学生在寻找先辈足迹中作文,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好作文,比如《踏着陈毅的足迹》、《鉴真从这里归来》、《芦苇荡里的小英雄》、《在京口瓜洲之间》、《古运河头瓜洲闸》等都是源于千年古镇瓜洲的历史题材写成的佳作。带孩子走向社会,去了解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农村,我们按照瓜洲镇“东部蔬菜、南部养殖、西部水产、北部苗木”的产业特点,带着孩子们去菜地参观,看农民怎样种菜,并调查大棚蔬菜,特别是无土栽培的科技知识,既了解农民种菜的艰辛,又了解科学种田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带着孩子们去养殖场,大家可高兴啦,逗逗大螃蟹,摸摸小鸡鸭,给小金鱼喂喂食,听听小猪仔的哼哼声……同学们来到苗木基地,那常绿的香樟、广玉兰,还有栋青、黄芽、棕榈树;花卉园地那一串红正打着花骨朵儿……听主人说,这些花草树木每年有一大半要销到上海市场去。孩子们看看、听听、摸摸,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和大量的积累,更加深了热爱农村、献身家乡的感情。他们写出的《大棚蔬菜长得快》、《长江岸边养殖场》、《养猪状元》、《花木场见闻》这些作文知识面宽、语言丰富、感情真实,有的在市、县获奖,有的还在报刊发表呢!比如说,“让四年级孩子也做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就受到教育界许多专家的肯定和推崇,曾在县内外多次开课受到好评,并在县市“一堂好课评选”中获一等奖。

我有着浓厚的作文教学研究的兴趣,我曾对北京锦山学校的作文教改经验做过探讨,对山东烟台的“作文四步训练”登门讨教,重点探讨过朱作仁教授的《作文教学心理学》等专著。就习作例文、作文指导与批改、读写例话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等都进行过深入的探讨,1988年出版了专著《小学作文片断训练》一书。从1990年起,我曾对全县举行了多次作文教学公开课,还代表邗江的全国实验点在“全国丁有宽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记者】:对于学校这样一个知识型组织来说,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第一要素。因为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的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更是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

【刘俭国】:是的,美琪学校建校五年来,一直把培养核心竞争力,培养人才作为强校的关键。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一定有好的体制。什么才是好的体制,我认为,那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关心教职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用情留人;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工作环境;提倡不断学习,鼓励创新,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并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待遇。

一所好学校,就要为激发教师“教”的积极性,培养教师“教”的科学性提供平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塑造一流的学生,实现“百年育人”的目标。

在知识时代,学生能通过很多渠道了解知识,如果教师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为此,学校要求每个老师“走在学生前面,想在学生前面,做在学生前面。”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有学习、成长的平台,学校制定了学历培训、技能培训、交流培训、专家培训、课题培训、自我培训等多渠道培训措施,全方位搭建培养人才成长的平台。正是这个平台,为美琪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学校教职工队伍精干高效,涌现了一批师德好、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突出的优秀教师:全校130多名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坛新秀34人。这一大批教学精英,成了美琪学校教学的领头雁。

【记者】:美琪学校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确实不简单。

【刘俭国】:为了加快名师的培养步伐,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引导教师以“课标”为方向、以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各种教学观摩活动进行自我充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自身也学会了同伴协作、自我反思。可以这样说,在美琪学校,“师生互动、动态生成,课程整合、人文关怀、多元评价”等不再是抽象的理念。为了鼓励立足校本,求实创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每人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或确定一个教研专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学期末向学校交一份研究性或经验性论文,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学校专门设立了教学成果奖,对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或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的论文的教师,按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

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师生们开始共同构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序,而是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与复杂性。师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在此汇合。

【记者】:据我们了解,刘校长,你的教育科研成果很多,除了以上所列2本专著以外,1998年出版专著《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养》,2001年出版专著《中学生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指导》,另外还有40多篇论文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你也是“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德育科研专家”,还是扬州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大家都说你是专家型校长,对吗?

【刘俭国】: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共识的口号就是“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不能太简单,教育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事业,不能等同于上课、补课、考试、分数等简单概念,这就需要老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教育管理岗位上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意识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重要作用,我不仅要求每一个教师要投身到教育科研中去,自己也实实在在地去研究并引导、领导、指导教师去研究,1990年我主持了“丁有宽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研究”课题研究,1994年承担了省级课题“小学考试改革研究”,1998年承担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加强班级心理教育研究”。“九五”期间主持和指导的“努力改进阅读教学,着力培养自学能力”实验研究的经验还在全国交流,并得到推广,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2002年又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写作学会立项的“发展型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和中央教科所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教育体系”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研究。这6个课题已有4个结题,并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领导者和服务者的定位

【记者】:刘校长,你曾任6年副校长、16年校长,对学校管理一定有着独特的思想建树。

【刘俭国】:我认为,一位好校长应该有“全新的理念、丰厚的文化、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这四者有机相加才能成为一校之魂。当然,亲和力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校长和教师、学生的关系应该非常融洽,要时刻关注师生的需要。校长在工作上要能沉得下去,要去倾听师生的心声,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我主张校长要做到每日三巡:早、中、晚对学校各巡一次,去接触、了解一线的师生们,去听取各方面的看法、意见,这样能使学校决策更为科学。在管理上,采取刚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既强调以规章去管理约束又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处处事事为教师着想,老师对学校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感到很温馨,这必然转变为一种无穷的力量去工作。

【记者】:正是由于你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独到理念和杰出成绩,使你获得了很多的荣誉:1994年,你被评为邗江县十佳校长;1998年,被评为邗江县优秀校长;2000年,被评为全国小学骨干校长,2004年被评为扬州市首届中学名校长。

【刘俭国】:作为一校之长,我始终有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 “领导者”和“服务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有区别的。管理者是为岗位职责而工作,可以把一所学校管理得整齐、有序甚至有条不紊,不管校长在校还是不在校,教师都同样工作,但学校不一定发展得好。领导者是为学校的发展而工作,淡化个人的身份和职位,提出更领先一步的办学目标,整合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资源和因素,激活师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鼓励大家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要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就要不断学习,争取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校长就像是一个扛旗的人,不仅要自己扛好旗,还要团结一大批同心同德的人一起朝前走。

我的另一个角色定位是服务者。我的工作是提供帮助与服务,我要求自己能尽力激励师生、赞赏师生、关心师生,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他们 “转”。

【记者】:按照这样的角色定位,学校在制订发展方向和目标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呢?

【刘俭国】: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作了理性思考:办学要有战略高度,办学要从实际出发,办学要有特色。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办学要有战略高度,要求我们瞄准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用明天对人才的需求规划与审视我们的工作,把办学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我校办学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国际视野、全力服务大众的有品味、高质量、现代化学校”。

办学要从实际出发,就要分析学校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提出了“办适合儿童的学校”、“办平民喜爱的学校”思想;办学要有特色,这是办好学校的必要条件。有没有特色不是一个随意炒作的问题。有几位较强的学科教师,或有几个较强的教研组,是不是学校特色的真正含义?当然不是,我们力图从三方面培育特色:(1)营造“三风”:那就是“勤勉、文雅、活泼、奋进”的校风,“爱生、严谨、博学”的教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风。(2)坚持“先学后教,过程前移”,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校创建的“预习展示——探究学习——课堂盘点——当堂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收到明显的成效,学校小学部连续三年五育考核获得区一等奖,初中部连续两年获得中考优胜红旗。我们是普通的学校、普通的教师、普通的学生,获得了地方一流的业绩。(3)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全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创品牌学校的“美琪管理模式”。

【记者】:刘校长,你能把“精细化管理”说得具体一些吗?

【刘俭国】:建校五年来,我校不断强化“精心、精细、精品”的质量意识,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按照“个个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责任人”的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零缺陷”理念和“日清”理念,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平台,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真正做到了督导检查的经常化,评价反馈的及时化,跟踪指导的制度化,以实现有效的教与学,使我校综合教育水平不断攀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在全国以及在市、区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也应邀在许多学校作专题报告,受到一致好评,学校的“精细化管理100条要求”和“精细化管理100问”一书受到许多校长、同仁的青睐。

分享到:

姓名:刘俭国

所属学校: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