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专访:青岛市第二中学 孙先亮

孙先亮校长非常愿意与老师和学生在校园中散步,看着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他常常自豪地说:“二中的校园是最美的!”同时在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也流露出一份美丽的期待,他期待着素质教育在二中结出累累硕果,他期待着新课程改革在二中顺利推进,他期待着给二中学生一个幸福和发展的未来……

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时间】2010年03月29

【嘉宾】青岛市第二中学孙先亮

【主持人】记者

专访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校长孙先亮

【编者按】孙先亮校长非常愿意与老师和学生在校园中散步,看着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他常常自豪地说:“二中的校园是最美的!”同时在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也流露出一份美丽的期待,他期待着素质教育在二中结出累累硕果,他期待着新课程改革在二中顺利推进,他期待着给二中学生一个幸福和发展的未来……

从教以来,他已将自己的生命融于学校的发展之中,同时,也与师生一起勤奋地耕耘着,幸福地收获着。为此,本刊记者记者与孙先亮校长进行了对话。现将对话的部分内容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先进理念成为学校的灵魂

【孙先亮】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就是要靠一种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学习与思考中,结合我在青岛二中工作多年的观察和对学校办学实际的认识,不断地提出新的观念和思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有对传统的良好继承,又要根据整个世界教育和中国教育发展的潮流,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这样才能使这种思想不断地引领学校发展,也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潮流。

【记者】思想决定行动,有没有思想,是衡量一个校长水平高下的试金石。我在与您交往的过程中,感到您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校长。青岛二中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学校,您的理念与思想,为这所学校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使其在这些年里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有您与大家的努力,而您的思想则是一种隐性的力量。这力量,不但会对现在的学校发展起到作用,还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发挥作用。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是,很多校长还是在器的层面徘徊复徘徊。这样的话,往往就会陷入繁忙的事务之中,而进不到游刃有余的道的层面。我发现,您经常关注道的问题。您读的书,也多是高层次的,是与道相接的。而一个与道分离的人,永远抵达不了高层境界。

【孙先亮】我最早接触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在大学期间,有一次听到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谈他们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当时就想,如果给我一所学校,我也要用这样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领学校发展。1999年夏天,青岛二中高中部东迁至高科园,我就留在了初中部以及在这基础上改名的育才中学主持工作。那半年是我思考最多、真正有机会尝试自己多年的教育理想的一段时光,我让我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办学设计在这样一个初中校园里得以初步实施。那时在青岛二中初中部及育才中学这一片小小的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对学校、对学习都充满了兴趣,我也因此而感觉到个人工作的幸福,但那时的我思想还处于一个起飞的阶段。

【记者】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梦想,而且没有仅仅停留在梦的幻境里,而是进入到了大脑的思考之中,真是令人赞赏。而在育才中学主持工作的时候,您也在深入地思考。我想这个时候,您的潜意识里已经在思考如何在一所名校里实施您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化为现实,就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您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您在育才中学时的快乐与愉悦。没有对学校与孩子的热爱,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而这种感觉再与比较深邃的思想连接起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张力,不但自己开始起飞,学校也快速地发展起来。

这样看来,在大学与育才中学期间,您已经为来青岛二中担任校长进行了有效的热身,尽管那个时候不一定知道要来二中担任校长。可是,我相信您是一个有宏大志向的人,您的思想也是一般校长未必拥有的。

【孙先亮】思想的逐步形成,正如您所说,是与我坚持不懈的学习与思考分不开的。我深知,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让这些世俗的、琐碎的事情干扰我纯净的心灵。而学习,特别是阅读一些中外哲学大师的著作,与他们对话,才能真正找回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宁静。宁静才能致远,才能使自己的思考更加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所以您说的“道”,其实就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崂山太清宫有一句话,叫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我想其中的“道”是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俯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本质性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拥有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心态,才能真正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记者】校长之忙是共通的,可是,如果沉浸于忙碌之中,不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特别是没有入“道”的感觉,就会被俗事缠身,而丧失自我,也会丧失掉学校发展的机会。我与您一样,特别欣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真想做到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共同的爱好,一是读书,而且是“取法乎上”地读高层次的书;二是实践,生命感悟性的实践。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即使事情与工作在别人看来非常复杂、困难甚至痛苦,但我们却能够驾轻就熟,从容自若,甚至有一种审美的体验。

办学思想决定发展的走向

【孙先亮】2000年,我调入刚刚东迁一年的青岛二中。其时尚年轻的我感觉没有太多的资本去承担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年轻却又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可以探索,也可以失败,但决不做一个墨守成规的守业者。在负责起草学校工作计划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我对于新世纪办学条件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情况下的学校发展的构思融入其中。当时,大家都用比较惊奇的目光来看待我的这些设想,而老校长却已经感觉到其中的思想内涵。其实我是想,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逐步渗透和熏染的过程。虽然那个春天我从初中部回到了青岛二中新校区,但那时的主要责任不是构建一个新的学校发展战略框架,而是规范学校管理。我也知道,计划当中的那些想法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但是我要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面对新的世纪,教育思想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价值。

【记者】年轻是一笔资本,给了年轻者失败的机会,也给了年轻者创造奇迹的机遇。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失败还可以成为成功之母;成功了可以再接再厉,而且为未来的更大成功积累经验。但是,年轻者绝对不能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必须开拓创新。唯其如此,才能开创一番大的事业。2000年春天,是您生命的另一个开端,也是青岛二中发展的另一个起点。因为您的设想容载着您超前的思想,又烙印着您个性的未来发展设计。尽管当时还是一种设想、一种理想(教育是不能没有设想与理想的,它未必要在当下实现),但却让人们从这种高远的预设中,看到学校发展的远景。尽管有的人有些惊诧,可是,这正说明了您的思想的超前与领先。况且,事实给了人们一个最圆满的答复,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其实,一个优秀的校长,在规划学校前景的时候,必须有前瞻意识。而这种前瞻性,又是校长立足于实践之上深层思考的必然结晶。

【孙先亮】学校办学思想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在2000年秋季开学的工作计划中,我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创建世纪名校”;育人目标是“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办学指导方针是“以真诚凝聚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激发活力、以思想引导方向、以素质赢得素质”;办学模式是“成功园丁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办学特色是“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当时的这些思考和我们今天的办学思想是不同的,这也正反映了我们不断创新的心路历程和探索感悟。比如,我们今天的办学目标已经变成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从“实施”到“深化”,从“形成”到“凸显”,从“世纪名校”到“国际名校”,在时空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不断以更高远的境界和更开阔的视野引领学校走向未来。再如,办学特色从“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到“自主·开放”,这种抽象更体现了我们对师生和学校发展的深邃理解。

【记者】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您对素质教育一开始就有了特别的兴趣与研究;后来全面的阐述是对以前认识的一种深化,也是结合青岛二中飞速发展的实际进行的进一步升华。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正确性与坚定性,在应试教育“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青岛二中才依然保持了对素质教育的坚守与实施。

【孙先亮】我的很多对教育的理解都贯穿在我们为学生、为教师以及为学校发展所设计的实践性探索上。但是我深知,思想永远不可能代替实践,而实践也未必能完全让你的思想生根、开花与结果。在追求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常常为自己能够不断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目标指引下,去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感到高兴。

但是现实的压力却又是巨大的。2004年夏天高考结束之后,南京的《扬子晚报》以“追问南京‘高考之痛’”为题,对南京因为实施素质教育而造成高考水平下降提出了批评,当时的《青岛晚报》也仿照这篇文章,认为青岛市市区全部高中高考升学的人数不如郊区的一所中学,矛头直指青岛二中,那些批评甚至包含谩骂的声音,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甚至有人说青岛二中的校长,已换成了郊区某所中学的校长。而正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又突然去世。面对这样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丧失亲人的痛苦,我内心也在经受煎熬。本来就难以入眠,此时更是长夜无眠。我在想,难道素质教育就这样“夭折”了吗?我们的方向有问题吗?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教育战线奋斗了近20年,素质教育并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始终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夏天学校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这种外在的压力已经演变成内在的压力。学校里也出现了一些怀疑我们办学方向和素质教育追求的声音,甚至有的人的发言也似乎有让二中素质教育调转方向的意思,此时我知道二中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离成功也许已经很近了,但也可能非常遥远。所以在上午的会议结束之后,我召集教研组长及中层干部研究下午讨论事宜,提出四个坚持不动摇——“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坚持凸显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打造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不动摇”。青岛二中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们必须以“严格、细致、扎实”的管理方针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由此进一步坚定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扬子晚报》的《追问南京“高考之痛”》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说明“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学校、家庭与社会上的很多人,已经将高考与学校优劣成败混为一谈。所以,重点高中一旦出现高考成绩不佳,人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这是一个悲剧,不但是教育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在那个时候,您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您稍不坚定,就可能从素质教育的路上折头而回,那样,一切指责与非难都会烟消云散。可是,您一贯坚持的素质教育,就会前功尽弃。更为重要的是,那不是您的归宿,那样做也不符合您的性格。您的“浪遏飞舟”彰显的不但是您的坚强,还有您对素质教育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素质教育是不能走回头路的,青岛这个品牌不能毁在“应试教育”中。
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使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对于困难特别是重大困难的抗拒力越强,其成就就越大,人格魅力也就越强。克服困难不但需要勇气与胆识,也需要良知。我想,您能坚持下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为了孩子。他们在青岛二中幸福地成长,是对您最大的精神奖励。如果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最大的受害者当是学生,而您的心灵同样会受到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害。

【孙先亮】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是来自它的文化,正是我们对办学思想的不断提升使学校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创新与卓越的文化氛围。这些年来我们的每一次创新与变革无不体现着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过程,所以今天的二中人已经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包括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等,都使学校不断地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跨越发展。办学思想的形成仅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开始,要实现我们的追求,必须创造更多的条件。

【记者】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就是“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文化建设应当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但要“建设”,而且要“化”。没有“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就像是一个口头理论家在旁无他人地谈玄论道,听者大多不感兴趣,更不会将其理论付诸行动。在采访您与其他老师的时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你们的民主、平等、创新与卓越的文化已经内化到了老师以及学生的心里。于是,您即使“不令”,师生照样在“行”,行得照样精彩。比如,你们招标让学生自主承办学校运动会等,就是学校文化扎根于学生那里结下的一颗异常丰硕的果实。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文化还会不断地迁移,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在今后的大学里,以至于在工作单位里,都会流溢着青岛二中的文化气息,从而熏染他人,悄悄地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

【孙先亮】学校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决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层次与水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把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思考作为我最重要的职责。这些年,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战略问题显得更具有长远意义和引领作用。根据对学校发展实际和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的判断,我提出了教育“精品化和国际化”的战略。在许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认为青岛二中这样一所学校就必须真正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历史和社会责任。因此学校始终重视内涵的发展,把对学生的精品化培养、实现办学的高层次作为学校的追求,使每一个进入青岛二中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培养。因为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让学校办学和学生发展符合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对国际文化的理解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我们始终在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高素质的学生培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2005年我校学生林粼在高二就被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这是当时美国在中国内地唯一录取的一名高二学生。从那以后每年均有不少优秀学生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到今天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二百余名。我们并不是因为世界名校录取我们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而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既能够适应国内名校的教育环境,也符合世界名校的录取条件而感到欣慰。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没有国界的,一种教育只有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造就出优秀的人才。正因为战略的引领如此重要,所以我倍感战略选择的压力。为了更好地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发展战略献计献策,近几年,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学校发展战略研讨”,教育专家、企业精英、家长代表和教职工代表都从不同角度来启发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正是因为有开阔的战略决策的胸怀,我们的战略才真正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创新。

【记者】“精品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是基于青岛二中的软实力提出来的,其中烙印着您的远见与胸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走向世界名牌大学?因为他们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品格与能力。因为青岛二中有一方培养世界性人才的沃土,他们破土而出之后,就能够在更广的社会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从而成为青岛二中的荣耀,进而为我们的国家争光。我们说现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那么,你们的学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的村民。而如果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悠的话,他们就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绚丽多彩,就更不可能步入其中挥洒才思。
近年来你们举办的“学校发展战略研讨”,已经从教育领域扩展开来,让学生在青岛二中校园里,聆听教育特别是教育之外的各个层面的精英人士的精神声响。这种思想熏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走向卓越的品质。

良知、责任成为心灵的力量

【孙先亮】对孩子的教育,我只是想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很少去想我所获得的成绩。我非常期待荣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那是对我人生价值的肯定,但是这些身外之物不可能让我的心灵有持久的坚韧不拔的追求。我必须超越这些,正如居里夫人将所获奖杯给孩子当玩具一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荣誉不是符号,而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表现。只有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因此而获得社会广泛、高度的认可,才能真正延续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与生命。

【记者】期待荣誉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可是,这些比起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陈寅恪先生会十几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几个顶尖级的大学读完了博士学业,而且特别优秀。但是,他一个学位也没要。可是,他的人格与学品,却构筑了一道中国人文学者的丰碑。现在,很多人对于荣誉孜孜以求,甚至不择手段,丧失掉自己的人格也在所不惜。外部的世界的确特别精彩,可是,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看来,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作用于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往往是一些有害的东西。可是,如果没有宁静的心灵,就视害为利了。所以,我欣赏您对心灵高尚的追求,而且相信这种追求对全校师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在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彰显出更大的作用。

【孙先亮】教育的良知与责任在我这么多年的教育经历中一直是我心灵深处最大的力量。它不允许我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产生动摇。我认为良知是人内心深处最感性的东西,它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那就是不能让孩子们只有今天没有未来,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有分数没有道德。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良知总是在不断地追问我:你爱孩子们吗?你希望他们的未来是什么?可能在人生当中让我唯一屈服的就是这样一种追问。责任是我们对于教育的一种理性担当,我们是教师,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其核心就是要为学生负责、为国家和民族负责。良知与责任的结合要求我们既要有对孩子和教育事业的情感,又要对孩子和社会负起责任。

【记者】良知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良知使您更有责任,责任中弥散着良知。而这两点,对于校长尤为重要。如果校长没了良知,没了责任,就会影响到众多教师和一大批学生的生命状态。所以,您的坚韧不拔的品质背后,正是这种良知与责任。一个经常接受良知与责任拷问的校长,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

【孙先亮】做教育,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拥有爱,并且真诚地去爱孩子们,所以,我总是把对他们一生发展最大的期待作为我思考教育、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宿。因而,我就像一个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的人,总是不太顾及那些让人失去自我、干扰理想目标实现的功利性的诱惑,也不顾及人们对我这份努力的质疑和批评。所以,相对而言,我的理想目标是更重要的关系孩子一生成长的内容。

【记者】真正将自己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就不会被与之相悖的诱惑所左右。一个校长,不管你如何兢兢业业,不管你有多么大的能力,都会遭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甚至攻击,可是,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生命意识的校长的生命常态。所以,大凡这个时候,不能灰心丧气,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当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前方有一道对自己的心灵最有诱惑的风景,那就是孩子越来越成长,越来越可爱。而同时,您也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甚至是比较大的成就,而这也是生命的常态。大凡这个时候,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趾高气扬,而应当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正是我对您的感觉。

孙先亮简介

孙先亮,男,46岁,大学学历,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个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全国科研创新校长和山东省2005年度教育创新人物。
自2000年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以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确立了“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孙先亮同志还注重总结提炼管理经验并撰写论文。多篇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等发表。其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也得到教育界的关注,2006年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青岛二中暨孙先亮校长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

分享到:

姓名:孙先亮

所属学校:青岛市第二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