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倾情创名校 履职为人民

专访:江苏省宝应中学 潘文新

三十而立踏上校长岗位,穿梭于民办、公办、半公半私学校之间,以“另一种飞翔”的姿态行走于教育界;短短5年,将宝应中学这所普通的县中带进了江苏教育的第一方阵。这位备受关注的基层校长,以自己的教育实践发现并诠释了四个字——“结构制胜”。他所率领的宝应中学,也为中国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闪光“切片”。

倾情创名校 履职为人民

【时间】2014年6月11日

【嘉宾】江苏省宝应中学潘文新

【主持人】记者

专访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潘文新

“事物之间的区别,呈现出的是状态,隐藏着的是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定律,也是教育原理和管理哲学。科学的结构,可以让状态呈现得更稳定,让教育行走得更持久。”这段论述出自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潘文新。

三十而立踏上校长岗位,穿梭于民办、公办、半公半私学校之间,以“另一种飞翔”的姿态行走于教育界;短短5年,将宝应中学这所普通的县中带进了江苏教育的第一方阵。这位备受关注的基层校长,以自己的教育实践发现并诠释了四个字——“结构制胜”。他所率领的宝应中学,也为中国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闪光“切片”。

将公办学校办出“民办特色”

【记者】:您本人是全国少有的经历过民办、半公半私、公办学校的校长,可以说中国教育所有的体制您都经历过。不同的体制给您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思考?

【潘文新】:我觉得校长从本质上来讲,都非常渴望民办教育的环境。真正的“民办教育”,应该就是政府一直在提倡的:教育家办学、专家治校。而这一切,也是公办教育追求的,校长有人权、事权、财权、决策权。

当宝中是民办学校时,我们强调其“公办特质”。中国的民办学校,难招好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即使来了,一有机会就跳槽。民办学校最需要的是保障和稳定。为了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我强调把民办学校办得像公办,让教师有编制、有保险,让校园更人文、更温馨,更讲究人生的规划和发展,更讲究家庭般的团结和温馨。

当宝中回归公办学校后,我们则强调“民办特色”。不少教师从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认为自己拿到了“铁饭碗”,教好教坏一个样了,使得学校发展“如履薄冰”。教育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坚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就会全面溃败。我常常思考,回归公办的宝中需要什么呢?是体制。民办教育灵活的体制是公办学校难有的,为此我们进行了评价制度改革,在员工共创、共赢、共享的基础上,引入了考核、竞争和甄别机制,将人与人、班与班、科与科、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区别体现出来,给每个人各得其所的评价。

在民办时期追求体制的保障,在公办时期凸显体制的灵活,宝中无论身在何种体制,骨子里那股“创业与改革”的传统始终未变。

“一级双部制”开启自主竞争模式

【记者】:今天的宝中早已超越了一般县中的概念,成为江苏名校。据我们所知,宝中近几年领导干部没有调整,教师队伍也基本未变,宝中短短几年的完美蜕变源自何处?

【潘文新】:我认为世界上很少有新的元素,这个世界上的创新大都是元素的重组,通过元素的调整、组合,改变结构从而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决定性质。5年来,宝中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变结构、推进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优化组织架构、流程结构、管理建构,能有效提升教师状态、激发潜能,促进教师发展与成长,凝聚、规范和引领团队,使管理效率提升。基于此,我们率先推进年级分部管理,实行“一级双部制”,形成了平行竞争的良好氛围。所有高一新生进校后,我们按生源、师资平行分班,设立A、B两个分管校长,即“一级两部”。这样,哪个班、哪个部管理的情况不仅一目了然,而且教师因竞争和合作相互激励、快速成长。

“一级双部制”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今年江苏省小高考的结果刚刚公布,宝中作为一所普通县中,与同类学校比生源没有什么优势,但4A人数领跑全省。即使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一个年级部的校长还到我办公室做了两次“检讨”:“不好意思,我们部没有考好,总数比另一个部少了十几个人。”但事实上,他一个部的4A人数已经超过邻近的一个市了!这不仅是自觉和自省的能力,更是结构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当然不会因为成绩相差一点,就对这个部的管理干部另眼相看,我们高兴的是:宝中人学会了寻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我们不需要批评他们,他们早已学会了自我批评。宝中人习惯于:有了成绩看窗外,有了问题照镜子。

【记者】:“一级双部制”这种管理结构,本质上激发了干部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力,您还用什么方式来激发干部?

【潘文新】: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看可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

我现在是学校里最闲的人。我很少开会,除了两周一次行政会外,一学期只开一两次教职工交流会。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学校的会议太多了。校长开一个会,下面为了落实精神要开好几个会,相互叠加到教师身上苦不堪言。

校长少开会,不只是自我解放的策略,也不仅是解放教师的策略,同时更是激发干部的策略。权力下放,对干部来说既有了创造的空间,也有了内生的动力。校长在管理中如果指标不变成目标,压力不化为动力,就没有真正的主动发展。有人喜欢把校长比作“火车头”,拉动学校列车前行,我觉得这“矮化”了校长的作用。校长不是一味地“埋头拉车”,应该更多地考虑每一节车厢上是否有车轮?是否有东西“掣肘”?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给每一节车厢装上“引擎”,而校长的作用主要是协调关系、激发状态、规划方向。

【记者】:您的结构理论无形中已为宝中造就了一个疏而不漏的管理体系,这是做校长的境界。

【潘文新】:学校是一条河流,师生都在其中“顺流而行”。像我们这里一个县,以前每年能考上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就很幸福了,所以教师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但宝中这几年的成绩从各个维度刷新了社会的心理预期。每年,我都会把毕业生中前10名从中考到高考的成绩列个表,发给所有的学生看。他们会发现,这个考上清华的孩子,中考成绩并不理想,高二某次考试排在全县100多名,这就给学生树标杆、找信心。同时,我们也把最后10名学生的发展轨迹发给相应的学生看,尤其是发给教师、家长去研究,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他们重拾信心,突破自我、不断超越。

让状态走在前面

【记者】:每次走进宝中,总能感受到教师的精神状态极佳,这在“压力山大”的高中并不多见。您用什么方法让教师队伍永远保持这样一种“炙热”的状态?

【潘文新】:人的状态,就是事业的状态;人的精气神,就是事业的长宽高。教育是一种激发,激发状态不难,但保持状态很难,这就需要有结构的长效支撑。我们进行了干部员工的管理改革,如教师实行流程选聘制、员工推进积分考核制等,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及注重文化的熏陶、情感的传递、精神的鼓舞来唤醒教职工自我解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意识,让他们保有创新精神,保持创业热情。

每年寒暑假,我们校务会都会进行两天的“闭门会议”,专门研究班主任、备课组长、后勤员工等半年的考核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不仅定量定性,而且个性化甄别。每年开学,我们会把大家公认的“校园中的亮点”呈现出来,让相应的教师在开学第一天光荣地登上宝中的报纸。醒目凸显“宝中成长,因为有你”的主题。我们还先后设置了“成长杯”、“成才杯”、“成就杯”赛课制度等各种展示平台,以及教研组、年级组、行政领导竞聘制等系列制度,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方向。

【记者】:您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对正能量的激励。

【潘文新】:大家熟悉的木桶理论,讲的是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木桶的短板。而我的理论可以叫“反木桶理论”,因为我个人更关心长板。我认为,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对一个团队而言,有更多的长板才能树立特色,才能给短板设立标杆和榜样,同时造成短板压力和动力。我认为:长板越长、越多、越受重视,短板则会生长加快、数量减少。与木桶原理的思想不同,“反木桶原理”是一种提倡特色、突显创新的战略。同时,我们还十分关注制度和文化建设,即大力增强木板间的黏合力;也格外注重发挥管理团队的引领作用,努力强化木桶上的铁箍,这样才能把木桶做得大而又不漏。

【记者】:这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理论,“反木桶理论”在教师管理中还有哪些运用,您能不能举例说明?

【潘文新】:5年前,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年级各个学科处在最后阶段的,往往是45岁左右的教师,其他各项工作也大都如此,新来的教师成绩反而好得多。我们把这种现象提炼出来,让全校教师加以重视。我对教师强调,要防衰老、保青春。教师的“老”,往往不是年龄大,而是心态和状态的下滑,要谨防职业倦怠。为此我们每次考试后都会把成绩公布出来,不是批评,而是突出表扬名次靠前的人。许多教师会在榜样面前自我反省,更加用心。长板更长了,其他所有的板都会有生长的压力。同时“长”、“短”的标准,也随着学校的发展在不断“生长变化”着。

我告诫教师不要做所谓的“老教师”,学校从来不以年龄区分一个教师老不老。如果教师才40岁,但已不思进取,那么,就是老教师;如果教师虽然50多岁了,但依然充满创造力,那么就是青年教师。在任何一所中学,能任教高三都是教师的荣耀,所以我们有一个特殊的原则:一般教师是循环上高三,但如果一位50岁以上的教师教得很好,我们特批他可以连续教高三,让他有更多展示和获得奖励的机会,这种“倾斜性扶持”代表着学校的价值导向。

【记者】:听说您在教师考评中对备课组长格外重视,同时也格外强化对他们的奖励,为什么如此重视备课组长?

【潘文新】:一所学校,只有当优秀的备课组长待遇地位优于领导干部时,学校才会真正走向“学术立校,科研兴校”,课堂教学质量才会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学校管理都凸显着“管理”本身,都是本着“向管理要质量”立意的,而科研、教研等,往往说起来重要,却得不到有效落实。抓备课组长和抓课改是一个道理,因为学校所有的问题都聚焦于课堂,而课堂质量提升的源头是备课,备课组解决的是学校提高、持续和创造的问题。

因此我们推进备课组长聘任及考核改革,每学期对备课组长进行量化考核,达不到标准就要换人。考核中倒数的,我们会找他们帮扶谈话,帮他们分析原因,给他们建议和方法。两年来,有一批备课组长的地位超过了年级组长和中层干部。这一改革让备课组长在平等的氛围里找到位置,不仅激活了他们的教科研状态,更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品质。

对备课组的重视还有一个目的是师资培养,备课组才是最好的“教师发展学校”。宝中的生源和师资都不是最好的,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团队的力量做到最大。备课组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师资的个体提升。正如我们的德育理念“榜样教育,自我成长”一样,备课组内部教师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教育最优化。

【记者】:您对宝中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期待?

【潘文新】:我对教师说过一句话:三流的教师二流的用心,超过二流的教师三流的用心,二流的教师一流的用心,超过一流的教师二流的用心。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是持续用心,“用心”不仅是“尺子”,衡量好坏,“用心”也是“鞭子”,激励提升。教师永远要跟学校、学生同步成长。宝中的教师和许多名校相比起点并不高,但在宝中从教几年后,许多人都成了名师。我们在教师培训上加大力度,每年都将一些教师送到国内外培养,每年还会邀请院士、专家来校讲座。在民办学校时,我们给教师创造保障让他们静心工作,到公办学校真正有保障了,我们就会为教师制造“危机”,形成“本领恐慌”,防止他们平庸和钝化,虽手段不同,但目标一致。今天的宝中人超越了很多,他们眼界开阔、睿智大气、积极上进,我对他们充满感激和敬佩。

同时,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做一个幸福的人,打造幸福校园。高中教师整天面临竞争、考核,幸福对他们来说是否是一种奢侈?其实不然,幸福对教师而言更是责任,不幸福的教师不仅不能幸福地教书,更教不出幸福的学生。教师必须从教育本身、从学生成长、从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寻找到幸福,才能确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对我们而言,只有付出了,才有回报。我们改变了学生,发展了事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课堂,校园最美的“风景”

【记者】:宝中的课改被称为“离高考最近处的改革”,也曾引发众所瞩目的“二次革命”。这几年宝中课改有没有新进展?

【潘文新】:教育是一种解放,解放学生和教师,课改就是通过课堂结构的再造,回归教育本真。2008年,宝中还处于民办阶段,质量应该更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而我们在离高考最近的时间段、在办学体制最脆弱的阶段,坚定不移地秉承“改革”传统,推进“理想课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的“理想课堂”通过器物改造、流程再造、文化打造来构建新的课堂。器物改造:教室里课桌并起来了,黑板从两块变成了多块,课本变成了导学案。流程再造:课堂分为6大步骤——目标解读、小组讨论、分组展示、互动质疑、达标测试、循环预习。文化打造:曾经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如今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自发质疑、自我提升,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理想课堂”保证自学、合学、群学、预习、展示、反馈的实施,把学习的时间、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削弱与限制教师的“权力扩张”,恢复和放大学生的“学习主权”,确保质量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基准”。

目前,我们正将课改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到宝中来观摩课堂的同行,又有了一个新发现——看教师的集体备课。据我所知,很少有高中像宝中这样任何一节课都对外开放,任何一次集体备课都让人随便参观。集体备课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但宝中的集体备课毫无保留地开放,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源头的重视和继续深化改革的自信。

【记者】:您认为课改给宝中带来了什么?

【潘文新】:合乎规律的提升质量的方法,积极健康的追求品质的路径。

这一切源于我们对质量意识的逐步提升。一开始我们追求“量”,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接着,我们追求“质”,让更多的学生考进好的大学;现在,我们追求“品质”,让学生“活在当下”,考进他自己“理想”的大学。高中3年“辛苦而不心苦”,人生30年持续发展、幸福一生。所以,我们每天除了体育课,上下午还各拿出半小时锻炼。高三年级除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和每天的两次跑操,每天还有一节自习课。课改,在我们看来,既包括课堂内的革命,也包括上述课程的再造。在校园中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健康的能量辐射,每个学生都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成长,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展示的能力、合作的精神,人人都争做自己的第一,升学质量的提高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副产品”。今天的宝中所追求的品质,既是学校的品质、课堂的品质,也包括学生学习的品质和生命的品质。因为,理想课堂不是理想化的课堂,而是追逐理想、体现理想的课堂,其精神层面体现着有趣的、有疑的、有悟的和有用的四大特质。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疑,学习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而又产生新的问题。有悟,体悟、感悟、顿悟,从与世界交流,走向与自己对话。有用,知识背后的过程,过程背后的方法,方法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最有用的!

【记者】:您对宝中的未来有什么计划和期望?

【潘文新】:我认为,无论学习、教书还是管理,想轻松地取得成绩那是天方夜谭,当下的教育问题多多,教育者必须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去主动改变。把教育交给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常常牢骚满腹、一事无成;正如把教育交给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往往扬泥鼓浊、推波助澜,对理想和现实是双重伤害。教育者先要把脚踩实,然后忍辱负重地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攀缘,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扎根大地的同时不忘彼此间同声相和、借道取暖、合力推进。教育者要眼里有目标,手上有分寸,心中有理想,关键是:脚下要有坚实的土地。

■后记

与潘校长的谈话是一段思想的旅程。多年来,这位校长走过了多个地区,经历了不同体制,以个性化的学习体悟、教育经历、人生历练,感悟到结构巨大的“骨架”作用,并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探索和阐发“结构制胜”的内涵。他涉猎人文、历史、管理、经济多领域,从实践中沉淀出思想的芳香,以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师生的拥护。他对干部要求很严,认为“学校所有的问题都是干部的问题”,因而打造出卓越核心管理团队……正是这样一位校长,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管理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内驱力,让师生获得稳健的发展和人生的幸福,更让学校从一所普通县中走到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舞台中央!

分享到:

姓名:潘文新

所属学校:江苏省宝应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