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津市南开中学 康岫岩
【时间】2013年9月02日
【嘉宾】天津市南开中学康岫岩
【主持人】记者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理事长,市政协常委兼市政协科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特级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参与写作和主编数学及其他学科类丛书60余册,出版《优质中学的教与学》等教育专著,曾主持或参与九项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被国务院学位办聘请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播种太阳奖”、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
康岫岩的心血力作《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被选入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正式出版发行。
这是由国家教育部重点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首批入选的只有11位中国当代的教育家,他们全部来自基础教育的第一线,康岫岩是本市教师中唯一的入选者。她说,要把这部书献给她终身从教的父母,献给勤于耕耘的教育园丁,献给可爱的学生,献给所有支持教育的人们。
对于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南开中学,人们已经知道得很多;对于南开中学现任的这位女校长,人们知道得并不详细。在今年教师节来临前夕,在康岫岩的专著出版之时,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60多岁的康岫岩出生在教师之家,和她做教师的父母一样,一辈子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在她的人生经历中,有艰辛的磨难,有痛苦的抉择,也终于迎来了难以尽数的荣誉和鲜花。她一直奉行这个信条:把生命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用教育引导生命。
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
丛书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记者】:康校长,您的著作《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正式出版了。我们的访谈能否就从您作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这部著作开始呢?
【康岫岩】:我这本书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它首批收录了全国11位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故事。之所以出这套丛书,正像国家教育部袁振国司长在《丛书》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讲起教育家不是古代的就是外国的,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更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想做些开创性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以宣传教育家的事迹,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袁司长还讲道:“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师代表时说:‘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温总理深情的讲话不仅坚定了教育工作者的信心,而且增强了这套丛书编写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教育部的领导也指出:中国有近世界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国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有素质教育的当代实践,中国教育理应为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理应有自己的教育家。事实上,我们的时代和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也正孕育并产生着这样的教育家。宣传我们的教育家,也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宣传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
推崇“终身学习”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套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全国范围内只有11人入选,而您是天津市唯一一位入选的教育家。这是您的光荣,是南开中学的光荣,更是天津教育的光荣。
【康岫岩】:我的这本书《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入选《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但我却不敢自称教育家。起初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写这本书的。因为我知道,自己距离像张伯苓先生这样的教育大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写这本书只是为了诠释作为一个从教近40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教育的一些思想理念,阐发我的整体高素质教育理念及实践。
接任南开校长后远比做南开学生时更惊叹她历史的凝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共同创立了南开系列学校,他们是世界著名教育家。解放以后,在我任校长以前,有四位校长,对他们,我时刻都怀着崇敬之情和学习之心。感谢南开,使我思想愈加成熟、理念愈加深化。近十余年是南开中学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对赞扬我诚惶诚恐。我深知成绩源于中国处于最重视教育的年代特别是天津市重视教育的大环境和全体南开人的努力。十几年来,在中国,在天津,教育得以高速发展,这个时代正是基础教育出教育家的年代。
回忆我已走过的多半生,可用“学习”两字概括。我想我的后半生也会生命不止、学习不停。写这本书的过程是我终身学习的又一经历。
一门两校长南开传佳话
【记者】:现在很多人说起天津的南开都会提到两大美谈:一是同一所学校出了两个中国总理;二是一对夫妇分别担任南开大学、南开中学两所名校校长,并在去年一起见证了南开的百年华诞。
【康岫岩】:历史是这样的巧合,是我与我先生侯自新都不曾想过的巧合。南开大学与南开中学同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严范孙先生和张伯苓校长创办的,但自解放以后,一直就是两所独立的办学机构。南开大学与南开中学因出于同一渊源而血肉相连、灵魂相通,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同一校训;高唱着“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同一校歌;高举隐喻着“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青莲紫色的同一校旗;还有遍布全国乃至世界的南开校友会。南开是一家,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了。南开中学的首任校长是张伯苓,我是南开中学校史上的第六位校长。南开大学首任校长仍是张伯苓先生,我的丈夫侯自新也是南开大学校史上的第六位校长。我担任南开中学校长时间比我的丈夫担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时间早一些,这与先有南开中学,后有南开大学也如此巧合。我们又都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
我就读南开大学时,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学长,后来成为我生命中另一半的侯自新。当时他比我高三年级,是学校男排的队员,也是数学系的学生。我与自新相识、相知、相爱,自新从我的一个可信赖和敬佩的学长成为我生命的支撑。当1968年那个早春我在北大荒锻炼时,他千辛万苦地找到我所在的农场。就在我跑过白桦林,再一次碰上他熠熠而温和的目光时,我听到了命运的指点,知道了他是我生命的另一半。与自新结婚以后,无论是我带着女儿在沈阳教书,还是回津后的工作中,我都感受到了自新源自本性的善良、宽容与仁爱。
我对工作全身心投入,放下病中的女儿、带着14个班的学生下乡拉练等事情,全都得到了自新的理解与支持,从没听到过他一句抱怨。我们俩先后担任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校长后,我们的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旅店”。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唯一的女儿在高考前两个多月因药物中毒差点窒息,但她最后还是高考成绩很好。当她征询我们的志愿填报意见时,我和当时远在国外的自新不谋而合地说:“当我们的南开校友吧!”
记得著名作家金庸偕夫人来南开大学讲座。自新与我、数学大师陈省身及陈洪副校长等几位友人陪同进餐。席间,陈洪给金庸先生出了个上联———“一门两校长,侯门南开”,并笑称悬金10万征下联,至今无对。听着我与自新的故事,金庸先生连说“真巧!真巧!”不一会儿,金庸先生对出了下联———“三朝六故都,大江东去!”其中一人点评:“对得工整,只是一联有侯,另一联无‘康’啊!”金庸先生解释说,“有康,三朝六都是南京,南京曾别名建康,怎讲无‘康’?三与六巧碰,抗日期间,南开办学三迁其址,中学从天津到重庆,大学到昆明,有康又有南开。‘六’就更明白了,侯先生和康女士都是南开的第六任校长,是不是?”金庸先生一席话,引来满堂喝彩与笑声。
整体高素养教育观
【记者】:教育家都是有教育观的。在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您是如何总结、形成您的教育观的?
【康岫岩】:自严范孙、张伯苓两位先哲点燃了南开教育的火焰以来,南开的每任校长、每位教师、每个学子都承担起了薪尽火传的责任。而作为带领南开迎接第二个百年的校长,我的使命是让这火焰燃烧得更旺,更为耀眼。我将在四所学校形成的“整体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南开教育的精华,提升为“整体高素养教育”的理念。
我认为从素质的性质来看,它应当是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社会文化层面各种属性的综合,既有先天生成的一面,更有后天社会塑造的一面。相对于“素质”的内在性而言,“素养”更具有外显的特征和对个人行动的直接指导意义。“素养”还有更深的一层意义。“养”字在这里带有“动词”的作用。39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感受颇深的一点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内在品质、外显行为养成的过程。必须大处着眼,细微处着手。环境的熏陶,行为的训练、雕琢,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与粗放。我的治校方略中的“严谨治学”,就是由此而来的。“高素养”作为名词的含义,是我的育人理想期望通过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全、志存高远与自强不息并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均强”。一个人的素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整体。因而决定教育有其“整体性”。实施高素养教育的进程,就像在弹奏永不终结的教育交响曲,只有整体和谐,才有教育作用。
整体高素养教育要求学生思想品行、知能、健康、艺术、劳动技术等方面整体和谐发展。我们所要求的“整体高素养”发展不是以平面的视角简单论述德、智、体、美、劳兼顾,而是从立体的视角来看待上述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在学生的个人素质中,“体”属于基础层面,无“体”则无一切。“德”、“智”、“美”属于精神层面,其中,“德”与“智”可谓精神层面的“双基”。“美”是沟通“德”与“智”的桥梁。而“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理想的、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应该是体脑结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概括起来,整体高素养教育的实施应该做到两个必须。第一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指教育的目标与过程应兼顾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不可偏废或忽视任何一方,必须着眼整体和谐的发展;二指教育要直面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三指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应该使人才规格多样,人才门类多样,以适应社会的多方面需求。第二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基本要求与分层要求的关系;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水平与造就优秀后备人才的关系;三是教育的公平与效益的关系。
几十年的教学和管理生涯使我明确了,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应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对学校的领导。在南开中学这座舞台上,我的办学思想通过教代会确认的两个五年发展规划得以实施。学校的育人目标为:让南开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健全的身躯及心理品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兼备,智商、情商皆高,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两翼齐飞。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昌盛,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培育拔尖、创新型后备人才。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名校。治校方略为:弘扬南开精神,以德立教,严谨治学,学生为本,注重创新。办学治校的实践体系包括八个方面:坚持不懈地抓学校队伍建设;构建富有活力的办学运行机制;构建德育实施网络;永远以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训练、陶冶出健康的身心;面向世界、构建中国基础教育与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交流、借鉴的桥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做强做大南开。
德为万事之本
【记者】:那么整体高素质教育理念,其基础是什么?
【康岫岩】:我在一次学生的主题班会上说过:“什么是‘德’?这个字太抽象了,让我们玩一个拆字游戏,看看这个‘德’字到底是怎么构成的。‘德’字可以拆成‘双人’、‘十目’、‘一心’。也就是说,德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大家都在用眼睛注视着由你内心所外化出来的那些表现。”
在我的整体高素质教育观中,德为万事之本。我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出拔尖创新型后备人才,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只有形成信仰,才有可能成为领军人物。当代南开中学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形成了南开特色的德育实施网络。我们构造的德育实施网络是在树立大德育观与主动发展观的指导下,抓住一条主线、构建两支队伍、锻造三个熔炉、建设四个实践基地、推行五项制度、实施六项系列教育。在南开园,当代学生不仅是“学优生”,也是“德优生”,同时在加强学生体验教育中,通过班干部轮换制、高年级学生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制、学校管理班制、学生任校长助理制、社区联络员制的锻炼,增强了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
以德立教,使南开的教师队伍弘扬爱生、敬业、奉献的主旋律。做家长信赖、学生爱戴、德高业精的教师,是我们南开教师的共同价值观。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名校
【记者】:中国的教育进入了新的时代,天津教育也提出了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作为最能代表天津教育发展水平的一所名校,您作为校长,对南开中学的未来是如何设计的呢?
【康岫岩】:“知中国者,必知南开。”这反映了张伯苓时代南开的辉煌。作为南开中学的第六任校长,应该把天津南开中学这座名校带到什么样的境界和水平?这是我一直深深思考的。我提出了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名校。
以国际视野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中国的教育只有具备国际视野才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从1994年开始,在我的倡导和争取下,南开中学的领导班子成员、教师精英和青年新秀百余人,以及多批出访、演出、参加“海外研修课”的学生团体,一次次地走出国门,在亚洲、欧洲、美洲遍访世界各地几十所著名学校。每一次访问,我没有留心风景,而是认真地考察了每一所名校的情况。
在访问各国的著名学校中,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顽强地保持本国的民族性和本校的历史传统。在我看来,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凡世界的,必先民族的。世界知名首先是国内著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符合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中国的教育也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必须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必须以中国为本。天津南开中学的发展目标应该定位在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教育特色,以自己扎实的基础性、深厚的民族性、独特的创造性、持续的发展性为基础,再进一步敞开大门,吸取世界各国教育的精华,为我所用。
1994年,在我参加的一次南开院士校友的聚会上,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在国外都是用英语交谈。英语地区的科学家看我英语如此纯熟,就问我曾经是在美国还是英国留学?可实际上,我的英语是南开中学给我打的童子功。”回顾历史,南开中学是有双语教学传统的。周光召院长的话坚定了我在南开中学逐渐推进英汉双语教学的决心,尽管双语教学至今在教育界一直还存在争论。我认为,南开要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名校,必须要教学生做“世界的中国人”,双语教学无疑是个好的教育模式。实施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单是纯语言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交融、共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概括来说,双语教学应该使受教育者形成“双语、双文、双能”的高素养。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