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做强体艺特色教育

专访:江西赣州市第四中学 何强

学校始终秉承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文化程度不理想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探索欲望和综合素质并不差。只要因材施教,学生都能成材。因此,“合格+特长”的办学之路是赣州四中走出困境,扬特色,创品牌的根本出路。学校以“合格+特长”来要求和培养学生,专门开设特色教育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学体育、艺术等专业。这样,帮助了很多原本升学无望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赣州四中本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以德治校,以诚待教”来感召人,以“知、行、健、真、善、美”为校训来塑造人,以“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协调引导”为手段来培养人,以“体艺促发展,活动带质量”为特色来打造四中品牌,成功闯出了一条适合四中发展和腾飞的“合格+特长”的办学之路,逐步形成了赣州四中精神,引领者全体四中人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四中昂首阔步向前走。

做强体艺特色教育

【时间】2009年8月26日

【嘉宾】江西赣州市第四中学何强

【主持人】记者

专访江西赣州市第四中学校长何强

2009年6月,高考成绩揭晓,赣州四中文、理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百分百完成市教育局根据三年前生源状况下达的目标任务;参加高考的195名体育和艺术专业考生中,159人过二本双控线,上线率达81.5%,特别是美术类考生中,125人过二本双控线,上线率高达94.7%;

2009年7月,中考成绩揭晓。该校刘顺鑫同学以764分勇夺赣州市中心城区中考亚军,高分段人数和比率列市直中学第二名;7月底,在赣州市第七届中学生“英东杯”文体竞赛中,该校在所参加的项目中均摘金夺银,男子篮球、男子足球及女子排球分别获得第一、二名。

今天,让我们跟随赣州第四中学校长何强一道,去探寻赣州四中辉煌背后的奥秘……

【记者】:何校长,您好!我们是中国江西网的记者,今天很高兴能面对面的和您交流。能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赣州四中?

【何强】:好的!赣州四中创办于1919年,前身为私立赣南中学、私立幼幼中学、双江中学、赣州市初级中学,至今已有90年的悠久历史,是一所市直属的全日制的省重点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336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2627名,教职工186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9人,一级教师89人,教育硕士3人,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2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赣州市学科带头人10人,赣州市骨干教师24人。

【记者】:我们知道赣州四中过去有着非常光辉的历史,中间也曾走过一段颇为艰难的路程。作为省重点中学,赣州四中再次被确定为赣州唯一一个市体艺特色高中示范校,我想您肯定有很多感慨。

【何强】:是的,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是非常艰辛的,赣州四中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四中人的努力拼搏。赣州四中自1956年连续七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全市第一,1960年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荣获全国教育战线“百面红旗”奖。1963年列为省重点中学。1978年以来在各项工作中成绩显著,高考成绩多年来在全市名列前茅,多名教师和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曾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由于全市招生政策的变动,赣州四中痛失重点中学的称号。从此,学校进入了一段颇为艰难的路程。2008年8月,被评为赣州市三星级学校;2009年1月,江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授予学校“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3月,被评为“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校”;5月,省教育厅授予学校为省重点中学;6月,被确定为赣州市体艺特色高中示范校。

【记者】:在学校发展进入困难时期,您是怎么会想到要走体艺特色道路的?

【何强】:基础不扎实,有不少学习缺陷,这是赣州四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生源不理想的情况下,要使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成为既受社会欢迎,又学有所成,唯有走体艺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学校始终秉承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文化程度不理想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探索欲望和综合素质并不差。只要因材施教,学生都能成材。因此,“合格+特长”的办学之路是赣州四中走出困境,扬特色,创品牌的根本出路。学校以“合格+特长”来要求和培养学生,专门开设特色教育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学体育、艺术等专业。这样,帮助了很多原本升学无望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记者】:请谈谈赣州四中办体艺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是什么?

【何强】:赣州四中本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以德治校,以诚待教”来感召人,以“知、行、健、真、善、美”为校训来塑造人,以“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协调引导”为手段来培养人,以“体艺促发展,活动带质量”为特色来打造四中品牌,成功闯出了一条适合四中发展和腾飞的“合格+特长”的办学之路,逐步形成了赣州四中精神,引领者全体四中人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四中昂首阔步向前走。

【记者】:在体艺教育基层溥弱的情况下,要办好体艺教育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和过硬的硬件设施,赣州四中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何强】:一是整合资源,我校先后与赣州体校、虔州艺校、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为特长生的成长与升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是完善师资,要办好体艺特色教育,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艺教师队伍。为此,学校采取“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等多种形式促使现有的40余名专、兼职体艺教师素质逐渐过硬,业务趋于精湛。他们多人受过省、市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多人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各种教学竞赛、基本功大赛全面开花;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全市的各类体艺比赛更是频获大奖。

在硬件方面,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逐年加大体艺经费的投入,投入400余万元,建成标准300米跑道田径场一个,羽毛球场3个,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4个,足球场1个,健身房一间,乒乓球台20张,体育活动场面积已达11900平方米;新装配了美术教室5间,音乐教室1间,舞蹈练功房1间,艺术教育共计面近1000平方米。特别是投资300多万元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工程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将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记者】:一所环境优美、成绩卓著的学校除了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请问何校长赣州四中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

【何强】:创新管理,结合特长生实际,在班级组建上由班级教学模式转到实行动态组合的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单独组成艺术文化学科教学班。根据体艺特长生兴趣、特长分成不同层次,组建体育专业训练班、美术培训班、乐理培训班等,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现在仅高二、高三参加校本体育、美术、声乐和乐理、播音主持等培训的学生就有400多人。为满足特长生的文化及专业学习需要,学校灵活地调整学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优化。同时合理安排周一至周五、周末的专业培训课。 该校每学期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传统项目精心组织策划,合理安排各类体艺活动,定期开展各种不同的比赛。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使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相得益彰。

2009年初,学校还成立了“体艺处”,配齐人马,专门打理特长生的教学、培训管理,使体艺工作真正走上了有制度,有落实,有方向,有成绩的良性轨道。在近几年的“英东杯”文体比赛中,我校成绩突出;田径、男篮、男足和女排等各项体育比赛榜上有名,美术、书法、文艺比赛表现极佳,有不少学生在省、市各种体艺比赛中获奖;学校多次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省优秀传统项目学校。

【记者】:何校长,请您谈谈赣州四中今后的发展构想。

【何强】:成功的特长生培养经验和丰硕的成果,让学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9年夏季,众多慕名而来报考我校体艺特长生的初三毕业生就是明证。迄今为止,全市仅有的赣州市体艺特色高中示范校的荣誉,是对四中体艺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更是四中人为做大、做强、做好中心城区特色教育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相信,他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在体艺办学征程中,走得更好更快!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何强】:谢谢!
分享到:

姓名:何强

所属学校:江西赣州市第四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