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 李岩
【时间】2012年12月16日
【嘉宾】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李岩
【主持人】记者
腾讯教育讯 12月15-16日,2012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门头沟龙泉宾馆举行。腾讯网教育频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并通过腾讯微博平台与现场观众及场外网友进行互动。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请到演播室的李岩是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的李岩校长,今天是基础教育的精英荟萃,您觉得今天这场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给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什么?
【李岩】:通过今天上午的开幕式和两个专家的报告,我深刻感受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指导思想。在教育方面,我们长期以来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怎么样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今天几位领导的讲话,我感觉深深阐释了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些内涵。特别是这一次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的主题就是要不拘一格育人才,这个是根据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这个阶段,也是根据我们当前的教育一个现实,所提出来的这么一个命题。这个主题也正是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也感受到,能够推动这么一个论坛的形式,会在这么一个平台上大家通过交流形成共识,来更好地促进我们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
【记者】:您觉得在培养人才方面,什么是最重要的途径跟方式呢?
【李岩】:在这个方面,我感觉作为学校来讲,它是一个党的教育方针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校来讲,我们主要的就是要通过课程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当前,我们山东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实施了八年了,这八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高中学校,它的一个多样性的发展。这个和我们国家当前的教育形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也是相关联的。因为我在高校也工作过多年,初中学校我也工作过,现在在高中。在整个教育链上来讲,现在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么一个阶段。这么一个形势下,单纯的依靠定终身,或者像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正像今天顾明远先生讲的,一直以来把教育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的话,这个就是把教育看低了。我们基层工作好来讲怎么样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怎么样内化国家课程在学校的实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优质的课程来促进孩子们不同的选择,和他成长的个性的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根据生源的状况,我们近几年也在积极地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的工作。这个方面因为国家课程的下达我们在实践中也感觉到,从国家这个层面,这些课程都是每一个学科,讲每一个学科的规定。但是综合起来讲,学科之间的知识的搭配,包括先后顺序,内容的深度,还有地方上面一些特色的课程,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做的问题。我们认为,你这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他发展到什么程度,那是要依据你校本的课程决定的。
我们想在学本课程体系方面,更多地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多地向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选修的课程,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他不同方面的需要。我们以学室为基础等等的校本课程,还有艺术方面的,体育方面的,社团方面的一些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孩子们这一个阶段对他个人成长,在课程上在教育教学这方面的一些需求。
【记者】:现在新媒体跟教育教学的结合也是非常的紧密,包括互联网让更多的青少年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您觉得新媒体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有什么推动作用?或者对传统教育的模式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李岩】:当前网络的问题和新媒体发展,可以讲是为学校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宽阔的平台和一个更好的方法。我们学校也是山东省第一批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学校。我们课堂教学手段都是多媒体的,现在教学上都和网络和我们的教育网,包括教育类的网站,像中央台的中学生频道还有一些教育频道都是相联系的。老师和学生在上课讨论、自习过程中随时在班级内通过多媒体网络查询一些知识,能够借鉴最先进的思想,包括一些形象化的,比方说视频等等这方面来促进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是一方面。
另外可以讲,既然网络和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的角落,这个也是我们教育提高,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是在这方面网络教育频道,有利地促进了我们当前的教学。对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乃至一些观念都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一个推动。比方讲原来老师要用语言描述很长时间的一个概念,一个现象,现在通过网络的多媒体的一种展示的方式,它在几分钟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展现出来,剩下的时间留给他思考,这也符合当前孩子成长的这么一种环境和这么一种方法。
【记者】:今天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