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目标也是底线

专访: 吴甡

现在大家还经常提一句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您经历很丰富,之前也经历过很多国家的大事件,不管是文革还是八九等等。从您的角度,您怎么看这句话?或者说对于现在的年轻孩子来说,您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才是他能够把握命运的最关键的东西?

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目标也是底线

【时间】2012年12月29日

【嘉宾】吴甡

【主持人】记者

专访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

  【记者】:现在大家还经常提一句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您经历很丰富,之前也经历过很多国家的大事件,不管是文革还是八九等等。从您的角度,您怎么看这句话?或者说对于现在的年轻孩子来说,您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才是他能够把握命运的最关键的东西?
  【吴甡】:为什么出现了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失忆”的地方,什么叫“失忆”?教育什么叫“失忆”?家长在埋怨,家长普遍的在浮躁,认为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都在奔波,都在忙碌。其实你仔细想,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现象有吗?有人刚起跑就摔跟头吗?都是跑了5公里、10公里以后他掉队了,那么把这个责任细想起来,依然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责任,就你要考虑5公里以后储存的能量你喂他了吗?10公里以后他再跑,储存的能量你给他了吗?
  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是我们教育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就是初中毕业,我只管他中考,考上中考我责任没了,高中毕业我只管他高考,考上高考,我并没有去体验到这个可持续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知识带有很广泛的意义,不是一个仅仅,简简单单的1+1=2。知识改变命运包含着很多东西,科学的知识,人文的知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属于这个范畴,这句话不能笼统的理解为简简单单的1+1=2,那我们势必要仔细地反思,我们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教育不可能重来,他像人的生命一样,怎么可能有第二次呢。今天上完这一课,明天及时再重上一遍,他的经历也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必须去深刻的反思我们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应该给孩子你所说的这种带有引号的“知识”,那么这个知识按照我们现在,我们的术语,专业术语,我们就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是什么?课程就是每天孩子到学校来吃什么,喝什么,喂养什么,给他喝什么,给他吃什么,他应该长成什么样。咱们都是成人,吃的东西和喝的东西不一样,人就长得不一样,对吗?从来没喝过水,很少喝水的人长得就干,经常吃水果的,吃维生素的人长得就滋润,对吗?人体里总缺少一种维生素叫生病。那么我们学校到底应该给他什么?
  所以我刚才谈到,上一节谈到课程。就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势必要考虑每一个课程,我们要给孩子吃什么,给孩子要达到什么目标,这就是我们行话中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老师就要改变,虽然我们有些必须要喂的,固定动作,规定动作,国家要需要喂的,数学、语文、外语,这是国家需要喂的。但既使是国家需要喂的,他也要强调怎么喂,怎么给,能让孩子吃的好,喝的好,同样是为这孩子的这些东西。孩子每天吃5克盐,同样是这句话,5克跟你冲成水和了,和5克盐分在一天里,搁在美食里吃,这就不一样对吧。
  所以我们要考虑课程的安排,考虑每天学生到学校来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第一个重大内容就要接受精神的教育,因为刚才前边我说到了,教育也是一种宗教,也是要给学生一些信仰,我们的学校从始至终,从进了这个学校开始,我们就开始要抓,学生第一刻都要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一个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我们是无法教育的。尊敬父母,天理,这是天理,上苍赋予你的,不孝敬父母天理不容,对吧,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要知道父母是给你一生的爱,你无以回报,对吧。那么你担负的责任,要孝敬父母,要给他养老送终,这些是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负的责任。
  另外我们的精神教育包括要爱国,我们的精神教育,人要诚信,我们的精神教育包括人要有责任,我们的精神教育,人要宽容要能够跟别人交流,我们的精神教育包括人要有信仰。其中最先信的应该是自己,最先有的责任应该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等等等等。我们对学生的这些教育起到了很好的疗效、效果,我个人的说法,人正了,什么都能学,人不正,即使学了什么这人都不叫人。把人做正了,一切都会好的,所有学校在做人方面提升了,升学率逐年提高。学校也受到了老百姓和地方的拥护,因为老百姓选择这个学校更多的是什么?校风正,风清气正,一个学校有发展,学生在这里受益,生命互相影响,良好的生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逐渐的也在改革,刚才前面说的,改革我们的教育方法途径,比如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孩子应该有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是什么?是一生的财富,虽然可能良好的习惯在中考中不会考你,比如把自己的东西规整好,物以类聚;比如养成一个珍惜实践,讲究效率的这种习惯;比如养成一个跟人家交流,让人感觉到很亲切,很喜欢的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在中考高考中不会考你,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条,永远是我们课程目标的首要,永远是课程目标的首要。而且有了这三条,你还愁升学率吗?
  当一个做人做得很正,精神很好,习惯很好,这一生他都不发愁,难道我们这样的教育不是教育吗?难道非要去追求分数吗?反过来说,当有了这些,这孩子的分数一定低不了,那种知识难吗?一点都不难,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为之努力,创造的一所学校,虽然他的生源质量,虽然他只是地区老百姓的孩子,但是我们敢自豪的说,我们对得起地区的老百姓,我们把所有的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在这里都得到相应的教育成果,虽然有的教育可能有一些提高的慢、小,但是都会有提高。
  在这里很多慕名而来的一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提高很快。比如按照现在的分数标准来讲,分数很低的学生,进入这个学校,最后都有了很好的出路,考上了一本,考上了二本,我们不能用这个标准衡量,但是每当看到孩子这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氛围,这种能够走向社会以后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都很高兴。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不定得很宏伟,很宽广,教育目标够都够不着,我们的教育目标很基本,就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健康快乐是一个基本标准,可持续发展就是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中考,仅仅着眼于高考。
  【记者】:那您这样一个目标是对于全校所有学生都通用吗?因为毕竟咱们学校还有宏志班这样一种特点。
  【吴甡】:所有的学生都通用,健康目标,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底线,这是教育的底线,有了教育的底线,底线的教育的有,底线教育的设立,教育所有的人,我们跟家长谈,都应该进行底线教育,不要设高线教育,有了底线教育,他可以让孩子们生活的更安逸,更踏实。
  因为从学校来讲,有了这个底线,我们刚才谈到了,后边的都好发展,如果我们把高线设为学校必须考到多少多少分,必须上清华,上北大有意义吗?一个上了清华的学生,一个上了北大的学生,一个考了非常高的分数的学生,他是个窝囊废,他是个杵窝子,他是个跟社会无法交流的,性格偏移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对社会有用吗?将来自己怎么生存,怎么发展?反过来,有了底线的教育,这孩子生活在社会上,健康快乐,能够宽人,能够待己,能够善良的对待一切,能够做善事,而且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那这样的孩子,他即使暂时的分低一点,将来他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我觉得底线教育应该是我们教育应该吸取的,往往把教育提升到很多的程度,甚至把学生、老师推神坛,说他是很高的位置,往往造成很多悲剧。 
分享到:

姓名:吴甡

所属学校: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