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实现中国梦教育要承担责任和使命

专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朱建民

三十五中始建于1923年,已经90年了,这所学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创办的,90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像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他就是从三十五中走出来的优秀的杰出校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中像宋平、王岐山、王光美、王光英、李锡铭等等。

实现中国梦教育要承担责任和使命

【时间】2014年8月14日

【嘉宾】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

【主持人】记者

专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

看分不唯分重个性重特长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朱校长您好。

【朱建民】:您好。

【记者】: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三十五中,三十五中跟其他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朱建民】:三十五中始建于1923年,已经90年了,这所学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创办的,90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像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他就是从三十五中走出来的优秀的杰出校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中像宋平、王岐山、王光美、王光英、李锡铭等等。

三十五中与其他学校最大的区别,非常重视对人的培养。也就是说,学校并不是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培养人,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所以三十五中我们在学校选拔人的时候,并不是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而是看这个孩子他有没有特长?那么他在哪些方面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所以一个孩子他丰富的想象力、他的创造力、他的合作精神、他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学校更加看重的,所以在学校育人方面是三十五中的一大特色。

【记者】:咱们平时选拔学生,不是单以分数来衡量这个学生?

【朱建民】:对,我们叫做看分不为分,重在孩子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在选人的一个特点。

【记者】:在如何培养个性化的孩子方面,有没有一些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的举措呢?

【朱建民】:我们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也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时代。也就是说在高考时代,我们看重的是一个孩子的分数,也就说在高考时代拼的是分数,但是在后高考时代我们觉得是要凭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力。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也要都向个性化,没有个性化的教育也就是没有中国的教育的现代化,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现代化。

所以三十五中我们认为今后什么样的学校最受家长的欢迎,什么样的学校最具有社会竞争力,我们认为这就是有特色的学校。那么这个特色反映在什么上呢,不是说我的学校有个篮球队,我就是特色,那么那个特色我觉得最多只能说你有个特色项目,不能称为学校的特色,学校的特色我觉得就是应该反映在它的课程上,就是有跟别人不一样的课程。所以我们说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决定这所学校的人才观。那么一所学校的课程结构就决定了他的人才结构,一个学校的课程质量决定他的人才质量。像三十五中,像我们从2010年跟中科院办的科技创新班,三十五中的科技班它的课程就是跟普通班不一样,它的中科院课程是由中科院的科学家为我们的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高科技和环境科学四大领域,172个课程单元,希望我们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中科院的科考基地去考察,利用这个平时的琢磨进入中科院的实验室来学习。

所以,三十五中在科技教育方面这是学校的特色,也是个性化的发展。所以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的二司的司长朱慕菊,朱司长,他说三十五中在科技教育方面实现了三大创新。一个就是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也就是说我们把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第二,他说实现了课程的创新,我们的课程不光是搞教育的人设计的,而是科学家根据我们学生实际的发展的需求,设计课程,所以实现了课程的创新。第三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三十五中已经跳出了以追求分数为目的的教学,而是以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所以三十五中我们是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学校,所以在个性化发展方面,三十五中还是有一些我们独到的地方。

【记者】:除了科技班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培养吗?比如文科方面的培养。

【朱建民】:现在三十五中,我们除了科技班以外还有艺术班,我们跟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办的艺术班,另外,我们有体育班,和北京西城区体育局办的体育特长班,这些都是被北京市的体育后备人才来做培养的。另外,三十五中现在我们马上高中要搬到西校舍,就是搬到新街口赵登禹路,那个地方有一个叫八道湾十一号,是鲁迅先生的故居,30年代初鲁迅在这居住了3年多,有很多鲁迅的作品,像《呐喊》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在那写的。所以我们在三十五中西校舍建了一个叫做鲁迅先生纪念馆。同时在纪念馆旁边成立一个鲁迅书院,所以现在我们就是说来把对鲁迅的研究纳入我们的学校的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门特色。

【记者】:今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去到咱们三十五中,来进行讲演,这个讲演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变化?

【朱建民】:三十五中出了很多艺术大师,像娄师白,中国现代的美术大师,还有像表演艺术家马季。所以现在我们把学生的培养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全面的,所以我们今年西城区政府搞了一个叫做开学一课,也就是请这些中外名人大师走进校园与学生对话,我们这次把欧阳中石先生请进了校园,因为中国的汉字它的横平竖直其实他也是像做人一样,人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觉得跟中国的书法艺术有很多内涵是一致的。

这次与欧阳先生的对话叫做德与学,就是从育德的角度来怎么做人,怎么来培养学生,欧阳中石先生为我们学生做了讲座。另外三十五中的前身叫志成中学,李大钊先生建立的,现在学校每年都请一些志成的一些老校友包括一些社会知名的学者大师走进学校,所以欧阳中石先生还为我们志成讲堂题写了一块匾,对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教育。是零距离走近大师。
学生社团是培养未来领军人物的摇篮

【记者】:我们再聊一个比较新奇的话题,今年习总书记他在指导大学生工作的时候说,在实际工作中情商很重要,近来,市场上也兴起了很多情商培训机构,有儿童的有成人的,您觉得我们学生有必要进行情商培训吗?

【朱建民】:我觉得情商其实也是一个人,我们三十五中有一个办学理念,叫做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他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但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长,分数对于孩子来说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没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认为人做好了比分数更重要,所以我们说人做好了不成功是暂时的,人做不好成功也是暂时的。所以我们说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比一个有知识的人走的更远,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做人,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是孩子在终身受益的东西。

【记者】:学校有没有针对这方面的培训呢?

【朱建民】:现在我们在学校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有一条,就是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把学生看成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现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领袖才能,这种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他不是在课堂里头靠老师讲课能够培,就是讲课是讲不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这种能力的培养可能更多的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实践,通过学生的体验,所以三十五中现在有将近一百多个学生社团,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比如我喜欢天文,我可以成立天文社,我喜欢电影可以成立电影社,我喜欢话剧可以成立话剧社,这些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来实施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说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领袖,也是培养未来在某一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的摇篮,所以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情商,他的能力。

不要一味的强调不允许留作业

【记者】:感谢校长,前段时间,教育部就“小学一至三年级拟取消所有考试”征求意见,家长纠结了,他们认为适当的考试,对孩子是督促。您怎么看“减负”这件事?

【朱建民】:我觉得这个“小学一至三年级拟取消所有考试”规定我认为并不太适宜,因为我觉得作业和考试他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所以这个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其实学业负担重与不重关键是看这个东西对孩子有没有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少留一点背的作业、抄的作业,少留一点死记硬背的作业,其实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动手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通过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孩子的这样一种能力。

我觉得不要一味的强调不允许留作业,我觉得留作业,要留什么样的作业,减负并不一定就是说是不留作业,关键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我觉得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记者】:孩子如果不考试,不留作业,万一期末考试或者未来升学的时候,他成绩不好怎么办,家长可能会担心到这个,您觉得呢?

【朱建民】: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来讲,如何减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老师不留作业了,孩子的负担就可以减轻了,老师不留作业了,家长还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学校不让补课了。就把民办的课外的补习就给带火了。所以我觉得关键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比如说考试,考什么,培养学生什么,就刚才我在前面说的,我们现在在高考,高考制度他实际上他是一种用清华北大的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人。所以大家都在以用考清华北大的目标去复习去补习,而且我们说高考他本身来说不是扬长教育,他是一种补短的教育,高考不考的老师不讲,高考不考的学生也不学,而高考缺什么老师讲什么,缺什么学生学什么补什么,所以在这样一种考试制度下,可能就再加上现在我们中国都是一个孩子,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出路,所以我觉得考试制度要改革。

我们说在高考时代凭的是分数,这也是跟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但是在后高考时代可不是说凭的是分数,而是凭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凭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办学者,作为一名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不仅仅要帮助孩子有一个好分数,更主要的应该要考虑到在未来20年、30年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世界和中国未来20年、30年之后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给孩子的,应该培养的。

中国的基础教育更扎实不主张过早出去

【记者】:中国孩子负担确实挺重,现如今低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现状的背后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希望孩子"换个活法",感受国外教育,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朱建民】:现在从我来说,并不主张孩子过早的出去,因为我觉得在18岁之前孩子还未成年,作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是一个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如果的过早把孩子送出国外,可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国外学习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我还是主张孩子在国内把基础教育读完了,在大学高中毕业以后有条件的话有的孩子愿意出国,可以到国外去留学,我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非常好的,还是很扎实的,我想现在美国也在学习中国的基础教育一些好的东西,所以我并不主张孩子过早的出去。

【记者】:让孩子在中国念完基础教育,可能升学压力就特别大,现在幼升小就开始竞争特别激烈,何况其他。北京的小升初升学渠道多达15种,听起来非常恐怖,择校问题所有家长都关心,您作为一个重点中学的校长,您怎么看待择校?

【朱建民】:我觉得择校问题很复杂,他不是说某一个人怎么怎么样,我觉得如果要从大的角度说,因为现在中国还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我们的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确实学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的学校的差距也是很大的。这就是跟我们说的,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有关,但是现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富裕了,还有一个就是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家庭就这一个孩子,家长有一定经济基础,就这一个孩子,所以我觉得家长选择好的学校,我想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现在一个家庭什么事最大?

孩子的事是最大的,有的家长说我们的事业再成功,我们的钱挣的再多,孩子不争气,孩子没培养好,总是家庭当中最大的遗憾。所以我觉得择校热是跟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就社会主义初期的发展阶段和穷国办大教育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现在我觉得在我们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当中,在十八大纲要当中都强调教育公平,我觉得教育公平是人的公平社会公平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要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我觉得这是我们毫无疑问要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我觉得可以适当的放开,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也就说政府只提供基本的教育需求,基本的医疗需求,基本的住房需求,但是如果说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说我愿意受更好的教育,我愿意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我愿意住更高等的住房,你可以花一些钱。所以我觉得教育他也是一种服务,医疗也是一种服务,但是这种优质教育作为稀缺资源,我们觉得应该靠市场调节,如果要用权利去分配这样一种优质资源稀缺资源,必然造成腐败,所以我觉得总的目标今后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这个路会很长,但是这个目标我觉得是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是这么看的。
评价方式的单一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记者】:咱们中国除了择校以外,高考制度也是饱受诟病,您觉得国外可能有哪些基础教育方面有哪些优点可以让我们中国来学习的呢?

【朱建民】:刚才我说了,从高考来说他本身就是一种补短,而且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人,因此造成我们基础教育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教育的同质化格式化,以追求分数作为目标,但是在国外,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他们在基础教育方面他们就是更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像国外的大学,像什么世界著名的耶鲁、哈佛,像这样一些大学他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不光是看孩子的分数,分数要看,但不是最主要的,他们除了分数之外要看什么呢?还要看孩子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看看孩子他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你在上高中阶段,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为社会做过什么,就是这种志愿者的经历,所以包括你学了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课程,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的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评价方式的单一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的负担过重,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在这一点上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跟国外学习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输掉的是孩子的前程

【记者】:那在咱们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像我们这个家庭和学校之间这种结合非常非常重要,您觉得在这个阶段学校和家长分别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呢?

【朱建民】:当然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来讲,我觉得任何一个教育成功的事例它绝对不是说光学校教育,或者光是家庭教育,单方面作用的结果,他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结合,所以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有的时候问题,叫做问题学生,实际上他的根本的东西是在于家长,比如说像有的孩子缺少吃苦精神,他依赖性特别强,这个就跟家长从小就是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所以不用他做任何事情,有些孩子他的这种生活上的懒惰,生活上的依赖实质上他也会迁移到他的学习上,所以他做作业做错了题,他说是因为父母、妈妈爸爸没给他检查出来,说他错了,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这个角色,就我的观点就是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爱,就是不是失去的爱,但是要藏起一半爱,不要爱的死去活来,不要爱的糊里糊涂,也就是说我觉得作为家长一定要让自己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觉得一个孩子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关键究其根本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孩子缺乏对自己的一种责任。

他认为我学习给我父母学,给老师学,一个缺少对自己都缺少责任心的人,他将来长大以后对父母也不会有责任心,一个对父母都缺少责任心的人,将来他长大以后也要生儿育女组成家庭,他对子女对家庭也不会有责任,一个对父母对自己,对家庭都没有责任心的人,你想这样的人能干什么,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并且要对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结果要学会负责,我觉得这是家长,那么作为学校从三十五中来讲我们也主张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所以三十五中有一个叫做三字方针,三字的育人方针,三字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叫做自主管理,学生叫做主动发展,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学生自主体验自我超越,也就是说我们老师也不要去包办学生,我觉得学生他应该是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当然我们作为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帮助学生发现发现自己的爱好、特长、潜质,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格,我觉得这是我们做老师应该做的。

【记者】:那您刚刚谈到了家长该怎么做,也谈到了学校该怎么做,那您觉得学校和家长之间是不是应该有什么某种互动,某种关联,某种合作呢?

【朱建民】:我觉得这个前面我也讲了,就是说在教育当中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则,叫做教育的一致性原则,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就是说他这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会相互抵消,作用就会相互抵消,而且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的情况之下没有赢家,输掉的肯定是孩子的前程,这个我是怎么来理解的呢?就是我们以前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就说这个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因为学校处分,纪律处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说作为老师不能打不能骂,也不能停课,最多就是请家长。

所以在学校来说处分是什么呢?就是要告诉犯错误的同学和没有犯错误的同学这是学校坚决反对的东西,就是通过纪律这样一种方式来警示教育大家,所以有一个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学校要给处分,家长就坚决反对,结果家长就是说学校让孩子写检讨,家长说你千万不要写,写了以后这就是你的黑材料,学校可能就因为你写了这个检查了,就可能给你处分,所以家长就是百般的阻拦,虽然当时没有处分成,可是对于孩子在他的心灵当中实际上留下了一个负面的东西,所以他最后等于是把他的各种坏的毛病最后导致了这个孩子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我说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的时候,他会把两种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而且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不存在谁赢谁输了,说我没有给孩子处分成,说学校输了,家长赢了,其实不然,而恰恰输掉的是孩子的前程。
好教师标准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认可、领导放心

【记者】:谢谢校长,我们下一个问题跟教师节有关,这不马上要到教师节了嘛,您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您觉得一个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他跟普通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朱建民】:我觉得一个好教师我认为在三十五中我们好教师的标准是四句话,第一个是学生喜欢你,一个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不能称为老老师,第二个叫做家长满意你,家长对老师的各项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各项管理特别满意,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第三句话叫什么?叫同行认可你,就是你这个教研组的,被研组的老师共同认可你的教学的能力水平效果,叫同行认可你,最后一句话叫什么?叫领导放心你,这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同行认可的,领导放心的这才是好老师,就是把你放在哪你都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这是三十五中评价老师的这样一个标准,衡量的标准。

但是我觉得从一个教师,因为他是一门专业,所以我觉得好的老师要懂教育,要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的特长而且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整合和开发课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总结起来就是懂教育爱教育,勇于奉献,在教育上有自己独到的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坚决不用没有师德的人哪怕本事再大

【记者】:我们国家的教师入门门槛不高,只要各类师范学校毕业即可,除个别名牌院校外,这类学校普遍招生质量不高,这决定了教师整体队伍质量的参差不齐。近两年频频爆出一些教师做令人无法容忍的事情,您认为,我们该如果加强师德建设?

【朱建民】:我觉得现在媒体对有些个别教师甚至个别校长的一些报道,我觉得这个东西它不是主流,可能是在千千万万教师当中属于个例,我觉得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校长,中国的老师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其实老师这个行业还是蛮辛苦的,而且老师这个行业我觉得是一个积功德的行业,我经常跟我们的老师说,我们是要为每一个孩子的前程积功德,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积功德,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积功德,所以我觉得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师德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一个师德高尚的人,他在教育孩子面前,他才能够做好工作,我们说是叫做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三十五中在用人上还是把师德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你师德不行我们是一票否决,你本事再大,师德不行肯定这样的人我们坚决不用,所以我觉得在教师的培训当中,我们也把师德放在首位。

【记者】:可是校长你想像这个教学能力的话,我们以学生的成绩能衡量出老师的教学能力怎么样,但是师德却是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你们学校比如说选拔老师的时候,怎么看这个老师的师德好与坏的呢?

【朱建民】:这个学校是有师德规范的,有师德要求,比如说老师要尊重学生,不能够挖苦讽刺学生,另外像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你作为教师,你的言行怎么能够给学生做示范,所以这些包括教育部都在教师法当中,对老师都有很明确的规定,所以在每年的我们教师的考核,教师的聘任当中都会拿法规对教师的职业规范来作为评价。

【记者】:咱们有一个专门的规范是吧?

【朱建民】:对,专门有,而且每年是学生家长给老师打分,对老师的敬业精神,对老师的师德,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效果都是有一个完善的评价。

对学校发展做出有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思考

【记者】:校长人家都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掌舵者,那您作为三十五中的校长,您觉得您在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朱建民】: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校长,我给我的定位就是要注重的想明天的事,注重的做明天的事,要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做出既有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一个思考,就是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学校发展共同的愿景,就是要用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去影响带动这样一个教师的团队,那么三十五中就是我们在学校的目标上就是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学校,所以这点就是作为一个校长要团结带领我们的教师队伍来朝着我们的目标去努力。
实施五制教育教学改革

【记者】:咱们三十五中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

【朱建民】:具体的目标就是三十五中刚才我说了我们的高中部马上要潜入新街口的这个新校舍,在潜入新校舍以后学校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将会有一个大的举措,就是实施叫做五制教育教学改革,这五制哪五制呢?第一个叫学部制,所谓学部就是相当于大学的学院,我们作为一个中学你不好叫学院,我们叫学部,这个学部什么概念呢?就是三十五中我们有科技版,中科院跟我们办的科技班,每个年级两个科技班,这样就是我们三个年级一共是六个科技班,我们成了一个叫科技人才培养部,我们的艺术班,成立艺术人才培养部,还有我们的六年一贯制,就是三十五中有从初中到高中六年这种学制的学生成立六年一贯制学部,还有二四制。

【记者】:二四制是跟十一学校那种的,就是两年初中,四年高中。

【朱建民】:对,就是把成立学部,所以将来逐渐的就由学部代替了年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叫什么呢?叫走班制,或者叫选课制,我们的学生在每一个学部内学生是实行走班、选课的,那么在学生在一些公共基础性课程可能都一样的,我们共同来完成过程规定的大纲课程,在完成了国家的必修必选课程之外,还有一些根据我们的科技班、艺术班,根据我们的六年一贯制二四制,还有普通高中部,就是不同的学部有它不同的特色的课程,所以在这个特色课程上,全部是由学生自己来走班选课,所以到那时候我们有什么呢?有大课,像公共基础课,就是可能两个班一起上,就是大课,小课是什么呢?也许我们有十个同学选这一门课,那么就是有这种小课,还有常课,有八十分钟一节的长课,还有的是短课,四十分钟一节的,所以完全每一个孩子的课表都不一样,它都是个性化的课表,就是实行走班制、选课制,这是第二。

第三实行导师制,也就是说将来班主任作用越来越淡化了,当然还保留行政班,但是在可能更多的时候都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所以每一个认可老师他都是作为学生的导师,他负责联系五到六名孩子,就是不仅要管他们的学业,还要管他的心理,管他的职业生涯规划,他的各种方面的有导师来负责,所以这是导师制,还有学长制,就是高一年级的学哥、学姐来带下一年级的学弟学妹。

【记者】:是在哪方面带呢?

【朱建民】:那就是全方位的,有点像过去那种辅导员,就是等于是从他的选课,从他的各种社团活动,包括他的生涯规划,包括他的日程的一些管理,就是由学长来负责学弟学妹搞这个学长制,也就是把学生的自主管理作为学校办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这是学长制,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学分制,所以在三十五中未来,如果你提前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甚至可以提前高考,所以我们这种学部制、走班制、导师制、学长制和学分制这种改革就是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化,这跟国外的这种育人方式有点类似。

现在我们目前已经最先成立的是六年一贯制学部,还有二四制学部,现在已经成立了,紧接着还要成立科技人才培养部、艺术部,总之这些就是把教育教学的方式都进行了调整,也就是说更加注重个性,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

另外三十五中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去年在市交委支持和批准之下,我们成立了国际部,三十五中现在等于是三个校区,有初中校区、高级校区、国际部校区,这个国际部校区我们目的就是通过这种中西合璧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把中国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我们说现在教育的国际化是个趋势,但是国际化绝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国化,像我前边说了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样培养人,所以我们的国际部现在成为了三十五中初高中课改的试验品,而且我们通过中西文化的融合,课程的融合,教育教学方法的融合。

我们现在计划要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要打造出一套符合中国的国情,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国际高中课程,这个课程打造出来以后,主要目的就是让95%没有机会和没有条件出国的这些孩子在国内也能接受国际教育,我想这是我们办国际部的核心价值,所以为少数孩子出国提供服务,为不是我们办国际部的主要目的,是我们办国际部的附加值,所以我想这也是通过办国际部促进中外教育的融合,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我们课程的内容,也就是说从培养人的培养方式上进行改革,所以中西教育的文化的差异,没有说哪个是好的,哪个是不好的,我觉得我们就是要把中外的教育的优势把它进行整合,来作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上,所以我们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真正的现代化,所以我觉得实现中国梦教育要承担责任和使命,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教育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我们现在也是通过这种课程的改革,教育教学的改革为我们的国家培养优秀的拔尖的人才。

【记者】:刚刚听您讲了这么多关于改革的事,真是觉得挺高兴的,觉得我们三十五中的学生确实挺幸福,能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感谢朱校长。

分享到:

姓名:朱建民

所属学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