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教育家不能像表演家 学校不需要"吆喝"

专访: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

《易经》曰:“天一生水”;古人云:“天人合一”,天一中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正如其名,古朴典雅、意蕴悠长。令人瞩目不仅是不俗的校名,还有这所中学出众的办学成绩。作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六十多年来,天一中学培养出了无数的顶尖人才,被誉为“无锡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教育家不能像表演家 学校不需要"吆喝"

【时间】2014年11月8日

【嘉宾】江苏省天一中学沈茂德

【主持人】记者

专访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

核心提示:
  《易经》曰:“天一生水”;古人云:“天人合一”,天一中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正如其名,古朴典雅、意蕴悠长。令人瞩目不仅是不俗的校名,还有这所中学出众的办学成绩。作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六十多年来,天一中学培养出了无数的顶尖人才,被誉为“无锡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2004年,锡山区政府投资4亿建设该校新校区,校园占地450亩,有假山飞瀑曲桥,有池中游鱼戏水,生态园、气象站、金苹果、文化走廊……在这个风景如画的校园内,光明网记者专访了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谈及当下舆论热议的超级中学、高考改革、新课改以及教育理念等话题,这所江苏省四星级中学“掌门人”有着不一般的看法。
沈茂德,1958年生,江苏无锡人,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南大学特聘教授。

【对话】

关于“超级中学”——

不要以某些地区的“超级中学”来否定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成就

【记者】:部分省市存在一些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远超出其他学校的“超级中学”。这些中学吸纳大量优质资源备受争议,被认为妨碍教育均衡,您作为一所著名重点中学的校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沈茂德】:“超级中学”的现象在中国确实存在,但在江苏不存在。在江苏没有一所学校考清华北大能超过30个,比如,像天一中学这样的四星级学校,全省就有两百多所。

我认为,江苏办学条件的优化是本地区经济支撑下发展出来,而不是像有些地区集中财力物力畸形发展。高位均衡化是无锡教育一个比较明显特色。当地经济条件也完全有条件支撑这样学校发展,在无锡,像天一中学这样的好学校不是一个,而是一批。

因此,不能因为某些地区的超级中学来否定另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成就。我个人认为无锡甚至还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因为它有这样的经济条件,教育一定是和经济基础相联系。无锡教育模式不一定在全国推广,但它一定是教育发展一种方向。
    关于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

不要把某些“变化”和“折腾”当成“教育改革”

【记者】:今年9月份教育部发布招考改革方案,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招考改革将给中学的教学和育人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考试和课程改革的?

【沈茂德】:为什么我们的高考改革这么艰难?国家花了这么多力气,专家学者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最后高考方案还是得到种种批评。回顾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的改革,无论是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还是课程改革,我们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和整体改革。

比如高考改革,我们总是在考虑到考几门课?三门还是五门?100分还是150分?这些都只是技术上的变化,如果是某一两个点的改革或者是技术的变革,不可能形成实质性的变化。真正的高考变革是要把录取权还给大学,让大学自由招生,让学生自由选择。

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不要把一些变化甚至折腾理解为改革,我们的教育不要在废墟上重建,过分去追求创新。教育到底应该是创新还是回归? 我的观点是教育应该回归,回到学校本来面目回到教育的本源,回到培养人才这个核心上。

比如,近些年有些课程改革比较折腾。最近十年出了多少“XX模式”,这些模式最后都烟消云散。学校应该宁静一点,学校不是超市,不需要吆喝;不是剧院,不需要表演。教育家不能像表演家,有些教育家是“表演式”的教育家,这些人只会热闹一时,不会永恒。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折腾的企业一定不会永久”,教育亦是如此。
    关于教育理念--

我们并不缺乏拔尖创新人才的“种子” 缺的是合适的气候和土壤

【记者】:您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能否介绍下您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观?

【沈茂德】:教育的根本目的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要如何培养。所有的改革都离不开这两个问题。呼应这两个问题有三个关键因素:种子、气候和土壤。

首先是种子,指的就是学生。第一,我们要认可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教育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负担重、作业考试多。但实质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可以概括为九个字:一刀切、同步走和标准化。第二,要认可人的潜力无限。我们现在把所有的学生看成是一种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这当中个体差异太大了,有的学生根本考不上,有的学生就没问题。

其次是气候和土壤。气候指的文化,一个孩子的成长浸透在社会文化当中。比如我们文化中"听话"元素非常不利于卓越人才的涌现。中国孩子只要一懂事,就要被教育:在家听父母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连用了三个听话。然而,"听话"会扼杀创造力。此外,浮躁的文化、拜金主义等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土壤指的是孩子所处的小环境,即家庭和学校环境。其实,我们并不缺乏拔尖创新人才的种子,需要的是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就学校教育来说,学校文化就是气候,学校课程就是土壤。

我们着力于学校文化和学校课程的建设。天一设计很多超越学科的课程,名人课堂等,这些课程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学科课程走向丰富课程,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下一步方向。作为校长,我考虑的不是升学率和高考,而是如何让校园生活的丰富,让学生发展的更多彩。

分享到:

姓名:沈茂德

所属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