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厦门双十中学校 陈文强
【时间】2009年1月9日
【嘉宾】厦门双十中学校陈文强
【主持人】记者
身材魁伟的陈文强在沙发上轻轻坐定,一如既往的低调、平和。他从容地表述着关于教育的生命观、科学观以及双十中学未来占领省市教科研制高点的目标,这让人感受到在一份低调、平和的背后,蕴涵着一种内敛的张力。
尽管学生在国际、国内竞赛中成果丰硕,尽管高考取得了全市十连冠,但陈文强坦言,与国内一流的名校相比,双十中学还有差距,这种差距要缩小。
今年10月10日,双十中学即将迎来90华诞,陈文强说,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因此,双十人要“向前看”,而非“自我陶醉”。
“默默无闻做教育”,在陈文强看来,做教育要有一颗谦卑的心,要在平凡中见伟大,贪图一时喧哗不可能把教育办好。“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追求卓越”,陈文强的理想是,“把学校办成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幸福家园”。
厦门双十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省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工作组成员。曾获 “福建省五一奖章”、“省优秀青年教师”、“厦门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厦门市劳模协会理事。
实施生命教育 激发生命活力
【记者】:陈校长,您好!您上任之后就很关注生命教育。究竟生命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有何直接关系?
【陈文强】: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最直接体现。学生群体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生命组织,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鲜活的生命经历,活跃的生命律动,深切的生命期待和强烈的生命追求,都需要获得真切的生命关怀。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如何把生命体验的过程当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迎接挑战的过程?如何正确认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等等。让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能够活着,为活着而学习、工作、奋斗、奉献,本身就是一件弥足珍贵、非常美好的事情。
正是我们的学生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他们能够坚定自己的目标和志向,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满自信,勇敢地接受社会和人生的任何挑战。这便形成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们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竞赛中获得丰硕成果,高考也取得全市十连冠,这都是生命教育的结果。
【记者】:生命教育是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您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陈文强】:的确如此。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是生命成长教育和人生发展教育的前提,比其专业教育素养更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其生命的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集中呈现教师情感、态度、能力、智慧、品质的特征,是教师自身健康生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深刻领悟 《义务教育法》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体现人的价值观念的精神,在一切教育活动中,以人为目的去实施个性化、人性化教育。具有发现学生生命和人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行为,以至精神状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能够预想到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碰到的失意、遭受的失败,把学生经受困难、失意、失败的过程都当成每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排解困惑和排除心理压力,坚定生命的信念和生活的信心。
人文科学品牌彰显现代特色
【记者】:作为一所名牌学校,双十在彰显生命教育的同时呈现出什么办学特色?
【陈文强】:人文与科学,已经成为我校的两大品牌。
先谈人文。我们以人文精神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精神支柱。一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设“双十文化论坛”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立志做一往无前、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人。二是结合课程改革,建构人文精神体系。在课程实施的同时落实品格修炼、精神培育,关注心灵成长,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发展、精神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实践,如灯谜、诗联、书画、篆刻、器乐等,让学生在传习民族文化的实践中,强化人文意识,确立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再谈科学。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需要人文文化精神教育,也需要科学文化精神教育。这方面我们一是开设科普讲座,使学生萌生科学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如学生针对校园生活和社区生活,提出并进行了“枋湖新校区蚊虫的预防研究”、“BRT效益的可循环研究”等,使技术课程生活化、应用化、创新化,呈现鲜明的科学特色;开展天文、航模等学校特色科普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考察活动,同时夯实数、理、化、天、地、生和信息技术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学生日后献身科技事业积蓄充足后劲。
【记者】:如何夯实知识和能力基础?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陈文强】:一是长抓不懈,提高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是鼓励学生把基础学科知识应用到科普探究活动中;三是为学生提供展示基础学科才华的平台,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级各类科普应用竞赛和学科奥赛,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素养和基础应用水平。
正是常抓不懈夯实学生科技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才能在各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如我校学生“利用海水净化湖水质体系的设计”获得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方兴获得国际因特尔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深迪获得第14届航海模型仿真项目锦标赛C6A级别金牌,江都获得“央视三星智力快车”周冠军、月冠军及年度季军,还有一系列的学科奥赛奖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夯实知识和能力基础的作用。
提高生活质量 实现完整育人
【记者】:据了解,枋湖新校区住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基于什么理念来提高住宿生的生活质量?
【陈文强】:基于实现完整育人的理念。健全的大脑只寓于强健的体魄之中,未来的成功只寓于现实的磨炼之中。要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享受体育、娱乐、艺术和活动的精彩及给身心带来的康乐。近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强健的体魄和身心康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
因此,学校每天下午的活动时间,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健身馆、音乐厅等场馆全面开放,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经常开展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各项主题活动,如中秋节全校性的赏月博饼吟诗、班季篮球赛和各项才艺表演;班级、宿舍文明评比活动等等。2007年,在市运会上,学校男女篮球队双获冠军;今年男女篮和初中篮球又获冠军,各项文体活动都取得不俗成绩。
【记者】:那么,如何实现完整育人的目标呢?
【陈文强】:完整育人是以素质为基础的,有素质的人必须是自觉追求完整的人,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实的技能、审美的情操,还要有健康的个性、完整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
据此,我们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慎思明辨,发奋拼搏,锐意进取。力求做到:有时间,能珍惜;有诱惑,能克制;有问题,能攻克;有彷徨,能排解;有成绩,能谦虚;有缺失,能反思;有机会,能把握;有承诺,能守信;有个性,能合作;有挑战,能竞争;有责任,能奉献;有远见,能创新;有财富,能勤俭;有信仰,能坚守;有理想,能追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完整的人,成为追求卓越的人。
让生命走向卓越 培养国际化人才
【记者】:您期望学校和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
【陈文强】:培养国际化人才,让生命走向卓越。双十在这方面是有基础、有传统的,我们的很多校友,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双十在这方面应责无旁贷地起模范作用。为此,在2006年5月,我校经市教育局、省教育厅批准,与澳大利亚圣詹姆士学院举办“中澳双学历高中课程实验班”。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已形成鲜明特色:一是与澳方建立了教育教学网络系统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建立师生互访、互训、互动的交流制度,开拓了教育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样式,形成了多元的课程机制。三是引进澳方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授课的模式,使学生主动融入学习过程,开展实践创造活动。
现在,学生英语应用、操作和沟通、合作能力较为出色,而且形成了坦诚开放、主动进取的风格,国际适应能力素质较高。
【记者】:看来双十已经向国际化教育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重视科学和人文教育,是否就是为此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文强】:的确是这样,人文和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翼,不打好这两方面的基础,成就不了国际化人才和卓越人才。据此,我们一方面倡导学生拥抱人文、热爱科学,另一方面强调教师甘当人梯,学校要设好平台,让所有学生脱颖而出。正是基于这样优越的条件,一大批双十学子才能登上国际和国家的最高领奖台。
夺得因特尔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的方兴同学说:“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对科学的热爱之外,更有双十校领导、老师、同学给我的全力支持,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连年来,我校考上北大、清华的150多位学生,24位获得 “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的学生,每年输往澳大利亚的几十位学生以及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勇获佳绩的广大学生们,都有这样的真切感受。
精彩语录
教育因人的生命而存在,人的生命因教育而延续。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和完善。
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应该给予人最真切的生命尊重和最真挚的人性关怀。
教育是有准备的教育,人生是有准备的人生。教育要能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和人生的实际,正确面对生活,客观善待自己,合理规划未来。
爱是教师的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品质,是教师自身健康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输,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习惯、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人生志趣的锤炼、精神品质的塑造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确立。
教育对生命负有保护个性和规范共性的双重责任。其前提是适应人的身心完整发展,又适应人的生命成长需求。它涵盖两个层次,生命是完整的,既要适应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满足个性的合理追求;生命是完善的,既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价值规范,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超越。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