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北衡水中学 张文茂
【时间】2013年12月12日
【嘉宾】河北衡水中学张文茂
【主持人】记者
张文茂,男,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河北衡水中学校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作为全国知名高中校长,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他在深刻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系列新理念,如以终生难忘的教育培养和谐的人等,构建了独具衡中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促进了学校的持续科学发展。
锻造师德 让校园成为精神特区
张文茂:衡水中学创建于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先后获得40余项国家级殊荣,如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涉及到思想道德、教育科研、党团建设、艺术体育、法制科普和心理健康及家校合作等方方面面,开创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其间,组织上也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像全国劳模等,我觉得,这些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
记者:这些荣誉,是团队的,也是您个人的。没有这个团队,就不可能有这个响彻全国的衡水中学品牌;同时,没有您这位有思想、有追求、有品位的校长,也不可能锻造出这个品牌。可以说,您是这所学校一次又一次发生质的飞跃的魂兮所系,这所学校则是您走向辉煌的动力支撑。
张文茂:成绩归功老师,荣誉属于团队。我们获得的荣誉越多,压力和动力也就越大,促使我们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也使我的团队变得更加优秀和卓越。现在,衡水中学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让我和我的老师们更不敢懈怠,每天都在不断地反思、总结和提高,提高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学生、家长满意,更让我们这个团队的老师满意和幸福。
记者:之所以有压力与动力,是因为您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希望衡水中学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又有意无意地传递到了老师们以至学生那里。于是,整个学校就构建了一个奋发向上、永无止境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不断地运转,衡水中学也就不断地发展。这些,不但你们的师生看得清清楚楚,当地以至更大范围的老百姓也耳闻目睹。于是,就有了更多的赞誉,有了更大的期待,也有了学校“更上一层楼”的追索。
张文茂:为了更上一层楼,首先,是让我们的老师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提高,在科研上有更多的成果,在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在师德上有更大的提高,让工作有声有色,让生活有滋有味。只有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们才能终生受益,学校才会得到更大发展,才能更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记者:教师师德修养与业务水平的高下,决定了学生成长的快慢。一所学校,有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学生就会拥有幸福的当下与更好的未来。在衡水中学走访你们老师的时候,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他们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完善,在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而学生呢?因为有了这么好的教师,也多有了美好的向往和努力学习的态势。于是,教育教学不再是困扰教师的一道又一道难解“方程”,而是成了一次又一次与学生心灵相汇的幸福之旅。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变成了净化心灵、获取智慧的快乐之行。
张文茂: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师德素养,为了给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无菌”环境,前些年,我们就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精神特区的目标,力求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我们提出这一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学校发展的软环境,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高洁的行为习惯。这些年,为了丰实精神特区的内涵,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下了很大功夫,如开展了师德事迹报告会、学习央视主持人活动、微笑在衡中活动、“学生在我心、师德在我行”演讲比赛、“先有父母心、后做教书人”主题实践活动等,特别是今年,我校还开展了“2012师德提高年”活动,力求以此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师德水平,打造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双高”的教师队伍。这几年,我还主持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百所特色项目学校《普通高中构建精神特区与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研究》,从师德建设入手创建精神特区,把精神特区建设的最终目标锁定在师生和谐健康发展上,唤醒了师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使得我们的师生更加有气质、更加有思想、更加有内涵、更富有激情和活力。
记者:创建精神特区说得好!学校,本应是一个精神的圣地;教师,本应是精神文明的锻造者。可是,有的学校已经演化成了考试的战场,有的教师已经蜕变成了单纯考试的辅导者。可是,当没有了高尚人格的支撑、没有了精神文化的熏染时,即使天天为了考试而奔忙,也大多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你们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增强了形成这个成绩的内在力量。那就是关注了“德”。《周易》上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要想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就必须有仁与义。这与考试有关系吗?有,而且太大了。只有人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做事。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他会爱生如子,他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之爱的时候,他们就会从心理到行动上回应这种爱,就会有心理愉悦的感觉,就会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欲求。当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教师就不会只盯着考试科目的分数,还会关注那些并不考试的科目。陆游之所以说“功夫在诗外”,就是因为“诗外”与“写诗”有着隐性且又内在的联系。你们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时候,也就有了考出好成绩的“诗外”功夫,也就走到了“鱼和熊掌兼得”的理想境界。
张文茂:我非常赞赏你的“诗外”功夫,因为教师的人格修养、思想境界本身就是教育质量,抓师德就是抓教育质量,抓德育也是抓教育质量,教师的师德高尚了,学生的成长欲望强烈了,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就充盈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会更加和谐,学生的头脑就会被极大地解放出来,当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就更高了,课堂也就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圣殿。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我们来说,高的升学率就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而师生真正获得的是精神的升华和生命的成长。
记者:教师人格高尚不但会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还会由此生成一种责任感与事业心,从而化成一种持久的发展动力,积极主动地研究教育教学,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走进游刃有余的教学境界。于是,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总是在不断地提升。这种提升,又会得到学生的良性呼应。这种呼应,又会支持他们更加努力进取。这种持续不断的发展,还会让教师感到自身有着巨大的潜能,还会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于是,精神追求与课堂教学就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种乐趣,又会让教师的工作效率更高,让学生感受到享受学习的乐趣。
点燃激情 让教师更好更快发展
张文茂:教师的幸福和乐趣源于哪里?其实,就源于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一个事业成功的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工作的激情,对事业的责任感,而不是能力及其他,虽然其他也不可或缺。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师像一团燃烧的火,学生像一团火在燃烧。当一个教师带着激情投入工作,那么,不仅能够播种幸福的教育,更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所以,我们也提出了构建激情校园的理念,让老师们活力四射地去体验工作,感悟生活,激活潜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这一过程之中,师德建设是基础,专业发展是关键。
记者: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职业倦怠之后,不但没有了激情,也没有了奋斗的目标,更不可能走向更大的成功。您希望师生像一团烈火一样燃烧,在他们那里,也确实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不过,要让这团火燃烧起来,首先要有助燃人。而您,则当之无愧地担起了这个任务。您的激情、热情,不断地在学校里蔓延,让更多的师生也有了激情与热情。一个激情燃烧的团队,不但活力四射,还会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这种收获,又会燃起他们更大的追求美好之火。激情不断,收获不断,学校也就有了持久的发展能量,师生也就有了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
张文茂:是啊,当老师们充满了激情和热情,他们的专业发展就会不断加速、学校的发展就会不断提速。发展是最大的硬道理,培训是最大的软福利。因此,我始终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出了校本培训“七子工程”——换脑子、指路子、搭梯子、选苗子、压担子、设台子、照镜子。为了给老师们“换脑子”,学校狠抓教科研工作,科研强师,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我校有25项国家、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其中有三项课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十二五”以来,我校又有32项省级课题立项开题。同时,我要求“月月有报告”、“周周有讲座”,魏书生、任小艾、李镇西、程红兵等,当然更包括您在内的一百余位教育名家走进校园,老师们与智者牵手,在文化盛宴的享受中开阔了眼界,丰实了内涵,提升了境界。这几年,我们还举办了20余次全国、省级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转变思想,锻炼队伍,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此外,我们还经常走出去考察学习,在参观各地名校的同时,我还要求老师们要顺路游览当地的文化古迹、名山胜水。不仅如此,为了和国际先进教育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在更广的范围提升老师们的素养,我们还分批次选派师生300多人,前往英、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考察学习,或从事教育教学,虽然这在大中城市很常见,但在衡水这样的城市还是不多见的。我们还和国外名校建立友好关系,进行游学互访、友好交流,引进他们的优秀教师,让世界走进衡中,让衡中走向世界,我想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世界文化”吧。就这样,老师们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老师们有7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级奖励,有100余位教师在全国、省级教学大赛上获特等奖或一等奖,有200余位教师在全国大型会议上作报告,或赴北京、上海、云南、新疆等各地讲学。由此,老师们也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学校的专业培训战略实现了新突破。
记者:要想让培训成为福利,就要让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品位。现在培训机构林立,其中有优有劣,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所以,选好更适合于教师与学生的培训人,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提高培训的质量。在与您及老师们交流的时候,我感到你们所请的培训者大都是优中选优的。为什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为好的培训人的报告,不但有知识,更有其人生的经验,甚至有着特别重要的生命感悟。人是需要生命提醒的。有的时候,一场报告,甚至几句话,往往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走向,以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300多人10多个国家的考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国内很难学到的教育教学之道。一个人的视野的宽窄,有时会决定其成就大小的;一个追求“道”与只学“技”的人,其成功大小也是有天壤之别的。你们所在的地方经济并不发达,可是,你们教师却有着不少大城市里教师所没有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异成绩。因为身在衡水,环视天下者,具有超越常人的精彩也就有了“道法自然”的可能。
张文茂:激情、热情确实比智商更重要。目前,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不关注学生的成绩是不行的,但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成绩和分数,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关注关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所有要素,包括人品、学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当学生的学习、生活始终充满激情的时候,生命才是最丰盈的,才能不断进步和超越,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学生才能变得更卓越,更超群。这些年,为构建一种富有衡中特色的激情文化,我们除做了以上工作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教师中开展“十大德育创新标兵”、“十佳魅力班主任”、“十大青年教师希望之星”评选活动等,点燃教师积极向上的激情,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
记者:你们所开展的这些评选及活动,为什么能够激发教师向上的情感呢?一是因为这些评选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其间的主角。只要努力,只要大家信任,都可以榜上有名,且继之以受到公众的关注与赞扬。人人都想得到大家的认可,都想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你们,恰恰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崭露头角的舞台。二是因为人人都有选举权。他们不是这些活动的局外人,而是参与者。他们希望自己心中的“明星”能够评选成功。同时,这也会在他们心里生成一种“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向往与行动。这样,大家不但会激情洋溢,还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衡中精神的凝聚力。这样的力量相互“传染”,从而让正气上升,让积极成为学校的主色调。一个又一个活动的开展,又会让这些激情不断地升温,从而让学校里越来越富有生命的活力。人人都有巨大的生命潜能,为其提供潜能发挥的生命场,他们就会还给学校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相反,如果压抑这种潜能,也会让这些潜能“窒息”而“死”。
张文茂: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评价对教师的发展也同样重要。这些年,我们不断地创新师生评价机制,就拿教师来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方式。如荣誉的激励、待遇的激励、职称的激励、级差的激励等,以教师发展为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引导老师们消除职业倦怠,消除高原现象或缩短高原期,永远追求,永远进取。这两年,我们开展了“夺首争星”活动,就是评选校内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星级教师、星级班主任、星级服务标兵等,这些荣誉是在不同教龄段产生的,不同年龄段分别对应着首席、星级和希望之星等荣誉。这些荣誉,完全要靠老师们的工作状态、工作业绩以及人格魅力去评定。特别是这些荣誉都是动态的,只要努力工作,拼搏进取,在相应年龄段内,人人都有机会成为首席,人人都有可能夺得星级。我们的这些做法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的赞同和肯定,在中央第1261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予以刊发,并送上了中央领导的案头。
从去年开始,我校还实行了荣誉申报制,全体教职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者爱好申报适合自己的荣誉,学校将根据申报的实际内容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并进行奖励。我们开展争首夺星活动,实行荣誉申报制,就是要给老师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让老师们体验成功,体现价值,体会快乐,收获光荣,获取源源不断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夺首争星”活动的开展,重要的不在于老师们夺到了哪个“星”,关键是构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机制,进而形成了一种人人都要求前进的氛围。不管什么年龄段的教师,都应当有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应当有自己的追求。冰心老人说:“人生从八十岁开始。”这种积极的心态与努力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其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他们就有可能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当老师们感到自己不断发展,感到自己成长意义的时候,非但没有了倦怠情绪,反而还会知难而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教师不应当只是成就学生、燃烧自己的人,而应当是既成就学生,也成就自身者。而成就自身的同时,也会更好地成就学生。于是,就会形成一种良性成长循环系统,所谓的持续发展,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关心生活 让教师感受学校幸福
张文茂: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关注老师们的生活,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因此,我和班子成员也时时处处以不同的方式给老师以关怀和关爱。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短信都会使老师们感到温暖,受到激励。
还有,这几年我校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外省市的比较多,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的婚恋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婚恋问题就摆上了学校党政联席会的议事日程。学校责成工会负责为没有对象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介绍对象,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学校先后举办了6届集体婚礼,有40多对新人参加了集体婚礼。每届集体婚礼学校都邀请市领导参加。为了确保把集体婚礼办成新人们终身难忘的婚礼,每届集体婚礼前,学校都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筹备领导小组,下设摄像组、摄影组、服务组、音响组等,新人们什么事都不用管,什么心也不用操,事无巨细,都由学校考虑安排,学校以细心、用心和真心,给了新人“家”的感觉。集体婚礼,大大增强了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的青年教师新婚后,发表了自己的“结婚感言”——“在衡中,娶个媳妇儿也太容易了”!
另外,在我校每学期的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都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各主任就如何为老师们做好服务等对全体教职工作出公开承诺,并在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一一落实。学校一直坚持为老师们解难题、办实事,如免费为教师家庭引进了网络,24小时免费热水进家庭,为全校教职工购买了终身保险,为女教工购买了团体重大疾病保险,举办新年宴会宴请老师,放假时为远道的教师购买爱心车票,组织全体教职工定期免费体检,免费供应工作餐;咖啡机、微波炉、电冰箱等电器,出现在老师的办公区,筹建了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教师活动室……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让老师们提高了生活质量,找到了归属感,从心底里产生了以校为家、为校争光的原动力,迸发出了甘于奉献和乐于付出的无限激情,从而心怀幸福去工作、去学习,去发展,工作效益大大提升,工作业绩更加突出,实现了快乐工作和幸福发展。
记者:生活上的关心,往往会让教师更加感动。我走访你们教师的时候,一位教师对我说,她在外地参加观摩课大赛的前夕,收到了您的一个问候与祝福的短信,令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可是,却没有忘记给她以鼓励。那一刻,她不但感动得流泪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心里充盈了一种无法言说的自豪感。同去参赛的外地教师,没有收到这样的短信,他们的羡慕,让她有了更大的自豪感。那一次,她得了一等奖。她说,她很自豪,很兴奋,学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感到更幸福。因为老师们想到的,学校想到了;老师们没有想到的,学校也想到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有的只是好好工作。更有意思的是,一位教师对我说,一天吃过饭时间还比较早,晚半个小时去学校也不会迟到。可是,她的婆婆却催促她说:“你怎么还不去上班?”她说,我们老师的家人,也都心想学校,也都鼓励我们好好工作。不然,他们就觉得对不起学校。看来,生活上关心的力量,生成于教师身上,也延伸到了他们的家庭里。当家人也积极支持教师工作的时候,老师们就更有了工作的积极性。
特别欣赏你们学校的集体婚礼。好几位老师都很激动地向我谈起这件事情。老师们不用花一分钱,他们及其家人也不用操一点心。他们享受的,只是全校对他们祝福的盛典。这成了他们终生的铭记,成了他们引以为自豪的盛事。我看过一些参加集体婚礼教师写的感言,真是情出由衷,感慨万端。
在感动于学校为他们解除生活之忧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主动工作的热情。不用领导督促,个个不用扬鞭自奋蹄。所以,他们说,在学校工作是紧张的,可是,由于心里愉悦,所以,累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而快乐幸福状态下的工作也是高效的,不但会有高效率,还会有高效益。因为他们还会向学生传递一种幸福的信号,还会在课上课下形成一种和谐场。于是,也就有了学生学习的高效与幸福。
开展活动 让学生体验成长快乐
张文茂:可以说,学校里各项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无限挖掘潜能的机会和舞台。这些年,我们有一项坚持了多年的活动,就是每周要开展一次“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校园之星”是指那些由学生评选出来的在某些方面具有闪光点的同学,有文明之星、希望之星、奋斗之星、纪律之星、奉献之星、惜时之星、诚信之星、尊师之星、环保之星、进步之星、爱班之星、助人之星等等,这些年,我校已评选出千余名“校园之星”,可谓群星璀璨,光耀校园。翻看他们的事迹,你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很不起眼,不是三好学生,不是班干部,甚至有的曾经是“违纪生”,他们做的也都是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却折射出他们高尚的品质和人性的光芒。“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不仅促进了当选者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而且更影响、带动了周围的人。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成为明星,都能得到全校学生的掌声和仰慕,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信心,而且令学生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记者: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单一的评价,只能让个别学生获奖,更多的学生则只能望洋兴叹,你们的评选活动,几乎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奖励。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具的特点,都有其闪光点,通过评选活动,让人人都能闪光,从而在同学那里形成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评选出的各个方面的“星”,有的就是自己,有的则是身边的同学。于是,大家更多的不是看其他同学的缺点与问题,而是看其优点与特长。这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风气,形成一种更好的校风。好的校风,则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精神品质;好的品质,则可以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张文茂:您说的非常有道理。对于育人来说,校园氛围、校园风气非常关键,同时,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其成长也至关重要。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最好的教育。因为,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实现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一直倡导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年下来有五六十项之多,除了刚才说到的以外,在校内组织开展的活动还有十佳班长、十佳环境卫士、十佳宿舍长、十佳体委、十大校园歌手、十大学星、十大文明道德模范、十大节约节能标兵等系列评选活动,以及校园心理剧大赛、防震疏散演练、心理健康月活动、奖助学金颁发大会、18岁成人礼、80华里远足等。同时,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很多,如“科技之春”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向祖国母亲拜年”主题实践活动、“八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等,此外,学校还经常带领学生们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如赴北京天安门观看升旗、参观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荣誉室、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赴“七七事变”发生地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等。对于这些活动,我们舍得花时间,舍得下精力,力求打造成精品,其中的很多实践活动还拿了大奖,如科技活动成果《走入衡水湖,探索湿地奥秘》获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活动奖、《控制黄顶菊入侵,保护衡水湖生态》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第11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高中组银牌等。目前,这些活动都成了我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记者:上次在你们学校走访时,就有一个同学谈到心理剧大赛。他说,对于这样的活动,他们有着特别的兴趣。因为这些活动多是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演出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深化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心理剧所产生的另外的力量。这个同学非常自得地对我说,他的演出极其成功。因为他精心作了准备,他的同学也都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他感受到了群体的力量,特别是那种特殊的向心力、友爱心。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到学校生活更加快乐,更有意义。
张文茂:这几年,我们还开展了衡中大讲堂活动,如院士进校园、家长进课堂、聘请各行各业的衡中讲师等,特别是组织开展的名人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和大师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沟通,如澳洲“无腿超人”约翰·库提斯、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恒、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心灵成长专家一竖、全国青年成功学励志演说家王国权、著名教育专家陈绍军、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玉奎、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中科院老科学家科学演讲团成员徐德诗、张厚英、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等等,这些名师名人给学生的影响都是终身的,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记者:你们请这么多教育之外的名人,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虽然他们所讲多与教学和考试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却与他们的生命成长有着内在的关系。因为这些名人很多都是有着高尚人格,有着拼搏精神,有着特殊才华的。这些品质,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特别是如何做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的甚至会成为其走向成功的终生榜样,从此让他们去做永不言败的追求。我在访谈你们学生的时候,其中一个同学就说,澳洲“无腿超人”约翰·库提斯成了他终生的精神偶像,他的自信与奋争精神,已经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定会在他的生命行程中,发芽、开花与结果的。
张文茂:我们的学生个个脸上都带着一种热情、积极、充满期待和追求的表情,我们的老师言谈举止个个也都透露出使命般的紧张感和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可以说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是校园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记者:前些天与你们师生交流的时候,我感到他们为是衡中人而自豪,而幸福;同时,他们也都有一个为衡中争光争气的内在力量。其中一个女生对我说:“我考上清华没有任何问题!”自信的口气里,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说,衡中培养了她,她要考上更好的大学,为社会做更好的服务,让衡中为她而感到欣慰。一个教师则说,老师们参加全国的课堂大赛,都是必争一等奖的。一方面是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要让全国的教师看看,我们是衡中人!我想,这样的教师与学生,才与衡水一中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名副其实的啊!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