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山东淄博三中 左以胜
【时间】2013年12月17日
【嘉宾】山东淄博三中左以胜
【主持人】记者
校长简介:左以胜,2007年担任淄博第三中学校长。曾被市教育局表彰为“淄博市师德标兵”,2011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校长系列)”, 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评为“淄博市优秀校长”,被市总工会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精神”聚力
校如陀螺永不停转
中国校长网:淄博三中是有着50多年建校历史的完全中学,由企业办学移交地方后,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咱们有什么样的规划和目标?
左以胜:淄博三中前身是淄博铁路中学,2004年整体移交到淄博市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高中部搬迁至原淄博卫校,2010年又启动了新校筹建,从而形成了“两校三线”的工作格局。
面对如此不利的办学环境,我们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出路。而目前的形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中考招生指标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我校初中招生的范围被确立为整个张店城区,张店东郊正进行大规模开发等等。
2007年11月,学校新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质量立校,建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既然规模小,就要内涵发展,走“小而精”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又提出重点抓好“五个精”来推进精品学校建设,这就是“管理精细,文化精致、课堂精彩、育人精心、设备精良”。
我们深知建成精品学校,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让目标落到实处,我们把大目标进行分解,提出“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两年内把学校建成淄博市文明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第二步,再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成省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到那时,“精品学校”将触手可及。
要建精品学校,一定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淄博三中,我强调要弘扬两种精神,一是团结,二是自强不息,这两种精神是我们三中人的精神支柱。我用两个理论,即新木桶理论和陀螺理论来诠释一下这两种精神——大家通常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其实更重要的是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甚至缝隙很大,不但不能装满水,而且极易散架。因此我们学校精神的核心首先是“团结”;同时,我们的事业又如陀螺,不转即死,转了才能存立鲜活。这就是学校精神的另一层含义,永不停息的拼搏奋斗,保证前进的动力。
“精彩”教学
教有常法教无定法
中国校长网: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谁赢得了课堂,谁就赢得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学校的课改如何因校制宜?
左以胜: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构建只有落实在课堂上才有意义。但是,任何课改都必须因人而异,因校而异。我们学校地处东城区,生源状况不尽理想,初中外来务工子女占到50%左右,高中录取的新生都是张店区4000名之后的学生。
基于这一状况,我们提出一个教育教学策略:“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低起点”,要求教师以现实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为起点;“小台阶”,倡导教学中将台阶降低,难度分散,循序渐进地提升;“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发展的自信,从而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深入开展课堂改革,努力打造精彩教学。
从2009年开始,我校以生本教育实验为切入点,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0月26日,我们又根据形势发展,召开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仪式,提出了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总结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老师的教学智慧空前高涨,人人争当课改先锋,目前已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三课型六环节教学模式,《研究·创新·发展——淄博三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专辑》也已结集出版,这是广大教师对课改深入实践和反思的结晶。
课改,带来了精彩,带来了实效。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成绩也好起来了。2012年我校高、中考均创历史最好成绩,42人被本科院校录取,22人升入淄博实验中学。对于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市区两级课改专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一直认为,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的捷径。一个明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容易、更快速地切入课堂教学改革,少走弯路。但俗话说“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当老师们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后,我们就可以鼓励教师打破框框,走进教无定法。为此,我们提出了改造课堂的路径:临模——入模——破模。我经常告诫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
“精心”育人
从细微之处抓德育
中国校长网:学校发展应以生为本,育人为先,而育人先育德,咱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哪些创新之处?
左以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由、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培育人、发展人、提升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开展有效德育的着力点。
什么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在我看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最好的教育。再宏大、再长远的目标,都必须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细节化的小事来一步步实现。如朱熹所说,“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要从我们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
所以,我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是,降低重心,从细微之处抓德育。让学生在熟悉、喜欢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体验中,通过角色、情境体验,相互对话、交流,自己顿悟看似平凡的细节问题,增强德育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2011年9月,学校决定开展道德细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寻找我们身边的道德细节”,向老师、家长、学生征集到了200多个道德细节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为人处事的态度、日常的行为规范、学会感恩、富有责任心、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筛选出50个学生身边的道德细节问题,制定了《淄博三中学生道德细节50问实施细则》。这一活动,把道德教育以更贴近学生日常行为的形式落
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在不同场合都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注重文明礼仪。此项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中反响热烈,也被评为淄博市教育创新课题。
全员育人导师制,也是三中德育工作的一大创新。全员育人导师制,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育人,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形成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育人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每学期初,级部主任和班主任负责将本班学生分别承包给任课教师,每个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每一个承包学生逐一制定教育计划、措施,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概括的说,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此外,学校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学校每年一次的“读书节”、“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也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建设,让学生们在社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弥补其他方面发展不足而带来的挫折。
总结以上做法,在2010山东素质育论坛上,我做的题为《积极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新机制》的典型发言,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精细”管理
小飞信做出大文章
中国校长网:随着素质教育的规范要求,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比如,怎样才能避免5+2=0的现象发生?
左以胜:全方位的学校管理,一直是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的原则是“关注细节、责任到人、管理创新、高效务实”,要求做有心人,用制度积累进步的成果,“四清”制度,三本一笔制度,班主任进教室办公制度,用飞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这都是我们的管理创新之处。
所谓的“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四清”制度等于给学生建立了四道防线,教师、学校都认真把关,认真对待每天没学好的学生、学生没掌握的知识,从而有效杜绝了平时不注意,考试时发现问题严重,积重难改的现象。“三本一笔”(预习本、笔记本、作业本、一支红笔)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学会预习,学会听讲,学会规范答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们学校还创新了班主任进教室办公制度,通过在教室和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这种班主任与学生零距离的班级管理模式,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促进了优良班风的形成。“班主任进教室办公”,获得市德育品牌称号。
与此同时,如何让学校管理实现无缝覆盖,有效地做好家校联系,避免5+2=0的现象发生,也是学校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传统的家校联系有许多方式,比如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但这些沟通方式的使用频率差异显著,在及时和快捷沟通方面凸显不足。近几年来,飞信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把飞信引入到家校联系当中来,现如今我校的所有班级都建立起了家校飞信联系,老师们不断丰富飞信使用内容。小小飞信,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有效调动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教育的合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立足“精”字,勇于创新,发展内涵,几年的拼搏与进取,换来了三中的破茧成蝶。我们在校生人数已由2007年的960人,增加到现在的1300余人,今年的高中招生报名人数超过录取人数的50%。学校先后被评为“淄博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淄博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影视文化课”首批实验学校、淄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淄博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淄博市第四批优秀家长学校……
如今,我们正在争创省规范化学校,而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将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对于三中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