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高中课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专访: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 张新汉

高中课改,之于中国教育,实在是一个“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开放式题目,一千所高中学校,有一千种行动解读,一千位校长,能说出一千种理念和认识。大家之所以讳莫如深闪烁其词,其实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担忧或压力——高考升学率!如果有一种教育理念或方法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人成才,相信没有一所学校会拒绝这样的改革。 于是,大家就会催生出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疑问,诸如“改什么”、“怎么改”、“传统名校还需要改吗”、“我改别人不改怎么办”、“会影响高考升学率吗”等等…… 面对上述的种种共性问题,记者梳理了关于高中课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采访该校校长张新汉,请他以北门中学的课改实践为佐例,精彩作答。

高中课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嘉宾】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张新汉

【主持人】记者

专访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校长张新汉

张新汉的核心观点:
● 课改是国家意志,是根据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提出的历史使命。“行动”则是“顺天而动”,不行动则是与时代背道而驰。搞课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搞课改已然存在的风险,后者更大。

●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没有一种特色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框”进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就是学校最好的特色。

● 要想“化学生”,先要“学生化”。当学校里的一切都是基于学生的视角和情感设计,随时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安全,这种“学生化”才能真正落地。

● 课堂是撬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按钮,所有那些“不敢进课堂”的课改,都是伪课改。

● 课改不是简单的“改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出现状况,都可能影响整个课改的进程。

● 在当今高考竞争依然激烈的教育形势下,唯有“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种绿色升学率。可以说,谁先动了课堂,谁就赢得了先机。

 

 

【记者】改革是有风险的。北门中学经过几年努力,从最初的师生人数倒挂,发展成为市级示范学校,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课改”,有没有必要?会不会被人认为是“瞎折腾”或出风头?担心过改革失败的风险吗?
【张新汉】任何领导,风险意识永远是第一位的。我知道,搞课改,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形势和研究评估认为,任何以有风险而拒绝新课程改革的行为,都是对教育、对学生、对事业不负责任的托辞!因为,课改是国家意志,是政府行为,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撇开这些大背景,基于北门中学自身的发展现状,我们也认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从当初一所濒临倒闭的薄弱校到今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靠的是无穷牺牲和透支教师与学生的精力,靠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传统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已经达到了极限。教师累,学生苦,校长天天提心吊胆。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别无他路。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课堂是一道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搞新课程改革可以,但是千万不能动了课堂这个根本。但是我认为,课堂才是撬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按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首先必须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因为学生80%的在校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有那些“不敢进课堂”的课改,都是伪课改。
至于风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是不是下了决心要真改、改到底!因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错,它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社会转型时期教学理论“中国化”的时代需要而设计的。循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行走,终有一天会达到目标!如此看来,搞课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搞课改已然存在的风险,后者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风险更大!

【记者】高效课堂建设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变革,家长、社会如何看待课改,是否遇到过阻力?如何破解?
【张新汉】2009年9月,开学初,部分高一新生对高中学习和生活不适应,进餐要排队,洗漱时间有限定,这些本来是正常的要求,但有些学生就把这种不适应“转嫁”给课堂,说对课堂不适应,十多名学生要求转学。个别领导和家长不调查不研究,也跟着批评“北门中学就爱搞新名堂,瞎折腾”。当时我们领导和老师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除了受外界的评论干扰外,老师自身也因为还不太善于驾驭这种课堂而犹豫、质疑,甚至不乏想打退堂鼓的老师。
这个时候,要特别感谢区教育局领导的坚定支持。记得是开学10天后,9月11日,区教育局局长谭永平亲自带着教育局机关干部到学校研究指导高效课堂教学的创建工作。在观摩我们的课堂后,谭局长明确指出:“课标有明确的要求,外地有成功的经验,学校有过硬的队伍,课堂改革大有作为。”这四句话我一直谨记在心,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刻,是这些话使我们吃了“定心丸”,并坚定了将课改进行到底的决心。所以,在自己“hold不住”的时候,及时请求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
2009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全区统一借用外县市的考题。考试成绩出来,很快就有人来“报喜”:你们的成绩还可以嘛!其实哪是什么报喜,分明是一种怀疑。
类似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和阻力,时刻都是存在的。作为校长,我的心理压力更是无法言语的,课改如果有什么闪失,我将如何面对全校3000多名师生?
但是,我只要看看课改后孩子们那种鲜活的劲头,看看老师们重新焕发的蓬勃的事业激情,无需理论验证,凭本能就能知道,这种教育是充满人性充满希望的!好教育写在脸上!
都说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政治生态、教育生态,校长的理念和态度能直接影响、左右全校师生的生命状态。因此,除了在校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不断地给师生鼓劲、加油外,校长还要学会营造一种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生态。外界不理解的,可以请进来让他们看,给他们讲,创造一种开放的文化。
很多学校搞课改,可能是担忧失败,总是关起门来悄悄地进行,这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缺乏底气,缺乏信心。课改是教育大势所趋,就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广而告之!

【记者】如何调动全校教职工主动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课改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张新汉】这是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和不断改进的校本课题。从课改启动之初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六大推进机制,并一直坚持至今:
一是示范课验审制度。所有“示范课”自愿申报,申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孵化室”接受专家评委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再次申报验审,直到合格。
二是课堂巡查制度。每位校级领导负责一个学科,带领教务处、科研处和各年级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巡视,做到“有课必查,违规必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三是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业务反馈”,每周安排一节课,反馈一周课堂巡查情况,通报一周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违规教师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帮扶老师们提高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
四是教学反思制度。要求35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日志,其他教师每两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日志。定期进行评比,并将优秀反思文章汇编成《高效课堂简讯》,目前已编印简讯15期近100万字。
五是导学案评价制度。每周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一次评比,将优秀导学案收编入册,供学科教师参照学习。
六是名师评比制度。学校设立了年度高效课堂“教学能手”选拔制度、“创先争优”岗位功勋团队和功勋人物评选制度。每学期举行一次高效课堂教学能手大赛,每月举行功勋团队和功勋人物评选制度。目前已有33位老师被评为“高效课堂教学能手”,率先载入学校发展史册。
这些制度都是方法的体现,类似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它们最终的指向是要构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引领全体教职工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追求职业幸福和专业尊严。

【记者】如何通过课堂改革带动学校整体改革?
【张新汉】课改不是简单的“改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出现状况,都可能影响整个课改的进程。因此,在设计课改的时候,就要同步设计学校的整体改革。我们始终坚信:科学管理+高效课堂改革=谁都能成功!
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一直坚持打“管理牌”。学校管理系统设计为“四横八纵一个中心”,“四横”是指初中、高一、高二、高三共4个级部,负责本级部的师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八纵”是指8大处室,即校办、工会、政教、保卫、教务、科研、后勤、艺术部,每天负责对各级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评价和服务。“一个中心”是指绩效考核中心,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策划、组织及结果的审定公示等工作。
具体操作起来,我们每位校级领导包一个学科,蹲点一个级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每月评定“学校发展,我的责任”岗位功勋团队和岗位功勋人物。每月在荣誉墙上公布功勋团队名称和功勋人物照片,激励全校教师扎实工作,创先争优。这面荣誉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展示我校优秀教师风采的一个窗口,受到全校师生和外来访者的特别关注。
同时,我们特别强化了学校管理中“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校设立的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学生管理层中就设置一个同样的职位。我们每学年聘请7位学生校长助理,成立“学生校园管理委员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学生实习编辑、学生团总支、学生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等6大组织,然后各个组织中的具体职员,由他们自己去竞选招聘。学生管理组织的职能分工,可以这样形象地比拟:团支部如“党委”、学生会如“政府”、学生校园管理委员会如“人大”,校长助理如“政协”,“四大家”联合“治班强校”,信息对等、透明,真正体现民主、平等和协商。

【记者】当改革推进了一段时间后,师生都会产生疲惫感,如何帮助教师突破瓶颈度过“高原期”?作为校长是否自身也存在瓶颈,又将如何破解?
【张新汉】这个问题也是来我校参观学习的老师们提问最多的。我认为,课改深处是文化,只有当课改的观念转变为教师自身的文化和信仰,转化为一种生命自觉、一种生活方式时,他才不会感到疲累和倦怠。
我们积极倡导这样的课改舆论导向。譬如大力表彰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教师,对每期评选的高效课堂教学能手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优先派教学能手外出讲课和培训,目前已有50多人次分别赴贵州、云南、河北、广东、江苏、四川等地执教示范课或作报告;打开校门接待外校来访,促进教师进一步规范高效课堂流程。先后接待了来自省内外初、高中300多所学校的5000多名领导和老师来校考察、交流,为来访的领导和老师作了近百场报告,执教600多节示范课。特别是整体接待了两期湖北省高中校长培训班、一期荆州市初中校长培训班共200多名校长,对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有,我们十分注重开展问题研究,把高效课堂推进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号召全校教师参与研究,并对研讨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浓厚的课改氛围,构建一种全新的课改话语体系,通过课改使师生获得充分的自信,满足师生的精神追求。
对于我自身而言,也面临瓶颈问题。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地突破“囚笼”。如何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是做校长的关键,只有自身不断地成长,才可能影响大家一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要求老师怎样做。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全国的同行们学习,消化吸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另一方面,我需要向老师们学习,从大家身上发现来自田野的创造,这也是我们大家一起不断突破一个个瓶颈,度过高原期最重要的支撑。

【记者】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最重要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往往让课堂充满激情与创新,但是也容易出现知识凌乱、没有构成知识体系、因展示时间难以掌握而完不成教学任务等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张新汉】这是课改初期学校最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合作学习后没能及时归纳和小结,学生的知识还是凌乱的,没有建构知识体系。对此,我们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如,加强学生培训,让学生明白反思和小结对于自主建构知识体的重要性,掌握具体的操作办法;定期召开“高效课堂下学习经验交流会”,进行正面激励和引导;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个别辅导,等等。
我们学校是以高中为主的,但是还有9个教学班的初中部。就我个人的观察和感悟,高中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更高,探究更深,思维更活跃。所以对于一些高中学校不敢动课堂的这种顾虑,我以为完全可以打消。

【记者】师生培训是永恒的话题,施行课改后,培训的模式是否也要发生变化?
【张新汉】观念变,天地变。传统的培训思路对于现在这群已经被点燃、被激活的师生来说,显然是没人买账的。我们把高效课堂的理念同样渗透到师生的日常培训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每位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教师培训,我们一改传统的会议式培训,而采取体验式培训方式。把每个班的科任老师分为一个小组,设计培训“导学案”,每个小组认真研讨,然后充分交流、展示,有时候甚至分年级开展辩论赛,进行校内大展示。
对学生来说,这种培训理念则已经固化成自然,现在教师不这样“放手”,他们自己就会争取“维权”。譬如我们在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的时候,学生们就自觉分成小组,讨论守则中每一个条款,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利弊,他们对守则的认知理解,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
学校是点化人教化人的场所,这种点化教化怎样落实?空洞说教?野蛮控制?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以为,要想“化教师”,就要“教师化”,要想“化学生”,就要“学生化”。只有当学校里的一切制度、课程、文化、建筑,都是基于教师、基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来设计,都交由师生来自己讨论、制定、决策、决议,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安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到了这种境界,任何培训,就都不是难题了。

【记者】课改的最大收益是什么?
【张新汉】课改的最大收益有三点: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师生的生命状态发生了根本改变。
课堂让生命飞扬。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让课堂充满着智慧的探险,宽容的课堂文化,让沉闷的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阳光、欢笑与收获的喜悦洒遍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校园因课改而生机盎然。学生享受着成长的喜悦,个性张扬多了,自我贬抑少了;自信自尊多了,自轻自贱少了;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多了,轻信盲从和不负责任少了……
教师在改革中体验着职业的幸福与快乐。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改革中脱颖而出,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教学质量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记者】课改会不会影响高考升学率?
【张新汉】如此担忧,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学校根本没有开始课改,而是凭自己旧有的经验“坐”而论道,预设困难;还有一种是开展了课改的学校,可能因为没有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或者只追求表面形式的热闹而没有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师,或者是挂着课改的“羊头”仍然在干着“狗肉”的经营,穿新鞋走老路……
就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课改不仅没有影响升学率,反而大幅度提升了升学率。2010年的高考,我们的本科上线率80%,而且还有一名学生拿下了当地考区的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在区域内中考前300名的学生全部进入其他学校的情况下,我们的高考各项指标列全区之首。今年高考,根据学生们进入高三越来越娴熟地驾驭高效课堂的现状,我们充满信心。
我坚定地认为,在当今高考竞争依然激烈的教育形势下,唯有“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种绿色升学率。

【记者】很多学校开始课改后,很快就提出诸如某某模式、某某特色之类的概念。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北门中学的特色是什么?
【张新汉】如果说为了表述方便,给课堂教学冠以某某模式,我认为倒也无妨,但是没有必要去生硬地制造概念,制造名字。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无论有没有名字,都是好课堂。但是,我对 “特色创建”这个提法一直有自己的理解,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没有一种特色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框”进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就是学校最好的特色。
北门中学不会为了“特色”而去刻意地“制造”特色,我们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教育理想,让每一个走进北门中学的孩子,都能在这里得到发展、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爱心,有责任感。课改之前我不敢妄言,但是实施课改后,我能保证我的学生上大学后不会厌学,不会听不懂课,不会找不到学习方法,不会怯于表达。我们的育人目标是,用美的教育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正义感的现代公民。这个艰巨的任务,只有高效课堂模式下的教育才有可能完成。

分享到:

姓名:张新汉

所属学校: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