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页| 访谈中心| 校长杂志| 校长论坛

返回首页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对话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教育与幸福相遇

专访:蒲江中学 王祥高

王祥高自称是带领师生一起寻找幸福的人。笑起来时,他满脸的幸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所倡导并践行的幸福教育。在国内提出“幸福教育”概念的不止王祥高一人,但王祥高算是最执着的实践者之一。 在他看来,幸福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幸福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教师的幸福就在于,能够真正做一个“播种”者,给自己和学生播下幸福的种子,然后收获幸福的人生。 “做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那样,守望庄稼的生长,而不是揠苗助长。教师要做农民不做园丁,要做啦啦队员,不做陪跑者。”王祥高说。

教育与幸福相遇

【时间】2014年3月10日

【嘉宾】蒲江中学王祥高

【主持人】记者

专访四川省成都市蒲江中学校长王祥高

坐在对面的王祥高,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小得多。

王祥高自称是带领师生一起寻找幸福的人。笑起来时,他满脸的幸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所倡导并践行的幸福教育。在国内提出“幸福教育”概念的不止王祥高一人,但王祥高算是最执着的实践者之一。

在他看来,幸福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幸福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教师的幸福就在于,能够真正做一个“播种”者,给自己和学生播下幸福的种子,然后收获幸福的人生。

“做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那样,守望庄稼的生长,而不是揠苗助长。教师要做农民不做园丁,要做啦啦队员,不做陪跑者。”王祥高说。

王祥高所在的学校,前身为公元1210年南宋大学者、礼部尚书魏了翁创办的“鹤山书院”。书院以“博学、明辨、慎思、笃行”为治学准则,了翁躬亲授教,孜孜不倦,首届毕业生考中举人十之有八,各地士子“不远千里负箧从学”。鹤山书院成了蒲江文化的发祥地,闻名西蜀。历史文化的积淀,让这所学校在教学创新方面可以做得更加从容。

在蒲江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些总能触动心灵的文字:在老师的世界里,学生是最大的事;在老师的字典里,学生是最大的字;在老师的生活里,学生是最美的诗。这些话都可以用来诠释王祥高幸福教育的核心主张。

当学生成为学校主角,当校园里师生之间充满信任,教育就会与幸福相遇,就会生发很多相信学生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蒲江中学校园里的真实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蒲江中学的厕所里常常有很多烟头,毫无疑问,学校里有抽烟的学生,于是有“好事者”,将这样的画面拍成照片放在了百度贴吧里。

这一幕没有让彼时上任之初的王祥高感到意外,他没有上纲上线把事态扩大,没有直接去追查和处理相关的学生,而是与全体学生进行一场敞开心扉的交流:“蒲江中学是我们的母校,从你走进学校那一天起,母校这个烙印将是你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我相信,我们蒲江中学的学生决不愿意把自己的母校搞得臭名远扬,如果真有这一天,蒲江中学成了培养烟鬼的学校,我想,大家谁都不愿意也羞于说自己是蒲江中学毕业的。蒲江中学是大家每天生活的地方,我相信大家都会爱自己的学校。希望大家从自我做起,从不抽烟这件小事做起,从维护学校的声誉做起。”

王祥高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交流的效果会怎样,但前提是我必须充分相信大家。没想到,通过这次交流,校园抽烟的行为从此得到了遏制,这也许就是信任的力量。”

保护学生的“智慧天线”

【记者】早在几年前,您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幸福教育”。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追求“幸福教育”?

【王祥高】那是因为我在学校里看到过太多不幸福的现象。对分数的过度追求,让学生的学习不堪重负,让教师的生活变得单调无味。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原本是以追求幸福为宗旨的,但我们的学校教育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变得有些扭曲。比如,教师的形象被道德绑架,教师是春蚕和蜡烛,牺牲自己成就学生,虽然崇高但太悲壮;传统教育之于学生,则总是以获取功名为旨归,获取功名的途径和方式是“头悬梁锥刺股”、“吃尽苦中苦”、“闻鸡起舞”;今天的教育则把学生绑架到考试的战车上,动弹不得,这让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难道就没有一种教育使教师从教不用那么死板,让学生学习不用那么痛苦吗?追求幸福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渐渐变得清晰的。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幸福是一种过程,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教育既要为学生创造幸福,又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又要关注当下的幸福。在蒲江中学,幸福要从当下开始,幸福感存在于细节之中。我们蒲江中学的幸福教育是在了翁“养其良知之本,钟美诗书之泽,极天下之至乐”办学思想的滋润下,以构建师生幸福人生为目标,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使教师在组织引领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记者】您一直呼吁,教育就是要保护孩子的“智慧天线”,如何理解您所谈的“智慧天线”问题?

【王祥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常以好问的形式呈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百问不厌,这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天性,我把它比喻为“智慧天线”。对这种“智慧天线”较长者、较粗者、功率大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使用好。

从教育的现状看,有两类人很优秀,一类是读书的时候很优秀,情商也高,什么活动都能参加,总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眼里看到的也全是他们的优点;一类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几乎经常跟老师对着干,有的甚至甩手不读了。其实每个孩子本来都有很多根隐形的“智慧天线”,第一类孩子因为大家对他们有很好的保护,所以会发展得很好;第二类孩子虽然被老师剪掉一部分“天线”,但他们自己拼命保护下来一些“天线”,保留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所以也会发展得很好。最可悲的是处于灰色地带,被老师一路管过来的孩子,为了与老师保持一致不挨批评,就约束自己安分守己。这部分优秀学生异常活跃的大脑就变得迟钝起来,优秀也变成了平庸。这部分学生被束缚了手脚,扼杀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智慧天线”基本都被“剪没了”,最终可能会成为只会考高分却没有发展能力的人。

向学生借智慧

【记者】您所主张的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幸福课堂,幸福课堂的密码是什么?

【王祥高】其实,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幸福课堂就是让教师快乐地教,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的助学者出现。

关于课堂改革,学校曾经有一个底线要求——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20分钟,留出大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和检测,真正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总之,学校关于课堂上所有的要求都是为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在蒲江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初步生成;交流、展示依托每个班的学习小组,人人当小老师,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在和谐、热烈、有序、精彩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追问、点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分享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检查、反馈在保证课堂大容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堂过关,享受成功的喜悦。学校安排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实现了知识迁移、能力提升。这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同时,教师也实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他们开始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的眼光,让学生享受到了表达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发展的幸福。

【记者】幸福课堂提出了3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其中,让学生说起来,成了幸福课堂的一大亮点。您何以把表达力的培养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

【王祥高】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学生虽然考了高分,但当他们站在公众场合讲话时,往往“欲说还羞”,甚至可能连话都说不出来。没有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会,就可能处处碰壁。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学生表达的机会少得可怜。我们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当“小老师”,原因有四:其一,很多学生将来都可以考上一流的大学,而我们大部分教师当年都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的。其二,学生在讲的时候可能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去帮助他们,而当教师讲错之后,学生大多不好意思说出口,甚至连说的意识都没有。而学生讲则不同,全班几十个学生,一方面在听小老师讲课,一方面也在“吹毛求疵”。所以这样的课堂,即使有点问题,也逃不出师生的“火眼金睛”。其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全班几十个学生全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必然超过一个教师的水平。其四,学得透彻讲得清。我把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为3个层次:三流水平看得懂,二流水平做得对,一流水平讲得清。所以,能给大家讲清楚才是最高水平。从“教师一言堂变成学生群言堂”,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记者】在课堂之外,蒲江中学开展哪些活动?

【王祥高】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到6点,是师生阳光体育时间,大家都在操场上活动,没有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学校更不准任何教师辅导学生。打太极拳、跑800米等活动组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项目。时间和内容上的保证,赋予了学生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

学校的“了翁大讲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教师和学生都可能成为了翁大讲堂的主讲人。有教师还专门为学生传授生活经验,如泡菜的制作等;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木业工厂去了解产品加工流程,学习操作简单的木工活;让学生参观果园,了解树苗嫁接、树苗培育护理等技术;安排学生到百亩柑橘园里摘果、分装、运输……可以说,社会有多大,浦中学子的“课堂”就有多大;生活有多丰富,浦中学子成长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关注脚下与关心天空

【记者】据说,您出任蒲江中学校长时,属于受命于危难之际。但是,很快您就带领这个团队扭转了学校发展的局面,是什么让您有如此的勇气和决心,总是迎难而上?

【王祥高】我骨子里是一个从不服输的人。自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仅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校长,首先要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要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如果我们连自己在哪里都不清楚,怎么选定达到目标的路线?所以,校长是引领方向的人,是带领团队寻找并认识方向的人。

在工作中,我一直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善待教师。你将别人看作天使,他们也将你看作天使;你将别人看作恶魔,他们也会将你看作恶魔。如果整天盯着老师的短处,自己也会变得烦躁。你的心态变好了,看到的人和事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在蒲江中学,我们倡导“不找借口、完美执行、敬业服从、智慧工作”的作风,坚持“常规是基础,特色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坚定“高度决定态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的信念,以“惯于欣赏、善于合作、乐于分享、勇于分担、敢于创新”的态度,积极推动课改进程,营造幸福家园。

【记者】在推动改革中,当您遭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您是怎样扛过来的?

王祥高】没有压力和障碍是不正常的,可能说明改革还没有真正触及要害。比如,在刚刚提出幸福教育的时候,有专家质疑说,你的幸福教育有理论支撑吗?我的回答是,我没有理论支撑,但有明确目标,只要方向和目的正确,摸着石头过河也可走到终点。

刚刚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社会上关注度很高,不断有家长来学校表示反对。有一次,一位家长与我理论:“你们的教学怎么颠倒过来了,老师不教了,学生能学会吗?”还有家长说:“我就不信,学生在课堂跑来跑去就能跑出成绩。”我很少跟家长们直接理论,而是找机会带他们深入班级看学生的变化,只要到过我们幸福课堂的家长,就不会再质疑了,相反,他们都成了学校课改的最大支持者。

【记者】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蒲江中学的课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您还有哪些困惑?

【王祥高】如果说困惑,其实还有很多,首先是转变教师观念实在太难了。技术的培训很简单,但是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经验既可能是你的优势,也可能成为你发展的障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培训学习来完成理念和技能的提升。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桥拆掉,并鼓励学生建造他们自己的桥梁,这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记者】有人说,越来越多的“高考集中营”和“高考工厂”的出现,让高中教育沦丧,高中教育已经精神虚脱。如果让您对高中教育进行一次自我批判,您会怎么说?

【王祥高】这种现象是很不理性的,一切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你考好了,什么都是经验;考差了,什么都是教训。前不久,我曾安排两位老师专程赶到河北考察,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这里高考名校的神秘。实际情况是,课堂不怎么样,至少与我们的课堂相去甚远。我想,就一所高中而言,考高分本不是一件坏事,而当一所学校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分数的话,这样的学校显然是不被认可的。分数要取之有道,有太多的学校在3年的时间中只用力砍“高考”这一种树,这样的结果当然会效率很高,但是,社会需要的远不止砍这一种树。能否让学生在高中3年砍更多的树,这考量着高中教育者的良知和责任。

在蒲江中学,我们一直主张,今天没有成绩不行,明天没有素质不行。我们提出,心态要好,学生人格和学习权利受到充分尊重;成绩要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身体要好,打好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基础。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课改的目的就是希望多一些关注天空的意识,多一些关注天空的时间,多一些关注天空的人。

分享到:

姓名:王祥高

所属学校:蒲江中学

其它校长

校长:许逢春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简介:许逢春,1981年9月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详细]

校长:裘志坚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详细]

校长:荣俊利

所属学校:北京大兴第一中学

简介:荣俊利,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详细]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 意见反馈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067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