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鹤岗市第二中学 余建民
【时间】2009年03月13日
【嘉宾】鹤岗市第二中学余建民
【主持人】记者
【记者】二中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它的“普通”,也正是它的普通,每当它有一些变化时,总要引起人们的关注。2003年时,怎么会把办学理念确定为:放飞希望——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校?
【余建民】我们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力,只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那些因学习成绩低或资金不足而无缘一中、三中却仍渴望继续读书的孩子们,才会选择二中。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我们首先得保护,得鼓励;其次,我们要有适合这样一群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在吴兴运校长的启发下,我们确定了上述办学理念。即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身心健康、审美能力等方面,全面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争取最好成绩,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一句话: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记者】二中是一所完全中学,目前学校初、高中发展现状如何?
【余建民】目前学校初、高中发展不均衡。相对于高中,初中显得薄弱。这里的“薄弱”,主要指的是初中学生数量和班级数量逐年减少,学校重视不够;并不是我们的初中教师不行,也不是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不行,在全市连续三年初中综合办学水平评估活动中,我们学校分别列全市第二名、第四名和第七名。说名列前茅,不为过。
【记者】的确,二中的管理和声誉几年来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目前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你们将怎样解决呢?
【余建民】说实话,几年前,闫飞副局长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时,就提醒过我们,要我们注意初中发展问题,但当时高中发展迅猛,一时应接不暇,就忽略了初中。但随着我市课程改革和优质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今年开学初,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范春琴到我校视察工作时,又明确指示我们初高中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工作重心逐步向初中迁移,要把初中办好,必要时,教育局可给予一定的行政支持,使我们深受鼓舞。其实,我们学校从去年秋季就开始了“初中振兴行动”,目前,初见成效。
主要做法是:
(1)在新初一成立一个实验班,设立专职班主任。第一个实验班,吴兴运校长率先垂范,亲自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工作。
(2)班主任“坐班”,时时刻刻观察学生学习状态,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效果好。
(3)强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形成教育合力。“力量源于合作,成功来自和谐。”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再加上“学校一把手”的特殊身份,其教育合力所产生的效应不言而喻。
(4)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吴校长组织全班同学每天坚持晨练,振奋学生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吴校长对这个班级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除了开会和处理学校重大事件,其余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目前,班风正,学风好,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一月期末全市统考,班级优秀率达32%。今年,我们将总结经验,加大力度,把高中部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初中教学岗位上,在新初一继续组建实验班,继续进行“专职班主任”实验工作,打造初中实验班教学品牌,使就近入学的小学毕业生在我校初中享受“优质”教育,茁壮成长。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更希望新闻界的朋友给予大力支持。
【记者】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灵魂,好的教学质量是关键。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余建民】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证明,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08—09学年度,我校校本研修的主题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去年的“教学开放周”暨19届最佳课堂教学研讨课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其特色就是引进了《学案》,尝试 “边学边教”、“以学定教”,反响很好。
【记者】那么,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点有哪些呢?
【余建民】概括起来就是: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教科书”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用教科书教”;变“教案”为“教与学的设计”;变“教师”为“导师”;变“学会”为“会学”;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等。通过方式方法的变革求得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文凭水平,不能空口无凭”。
【记者】这样看来,无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教研主题,还是新课改精神,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余建民】是的。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好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而课堂教学的基础,就是教师的课程准备与教学设计。因此,本学期我们以改进“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由习惯的教师“教”学生跟着“学”(先教后学),逐步向“边学边教”或“先学后教”转换。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检查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付诸于实践。
【记者】“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这的确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并非易事。
【余建民】不错。习惯成自然。理论上容易接受,但在教学行动中落实到位很难。教学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学前,我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两轮有关“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实效”的专题培训;正式上课第一周,我利用教研日,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有效教研,促进有效教学”专题,又进行了一次教研组层面的培训;开学第二周,我利用教研日,亲自检查了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近30名教师进行了当面沟通交流。总体上看,所有教师都动了起来,其中有近20%的任课教师理解比较到位,我感到很欣慰。我们的老师真的不错,关键就怕我指导不到位,要求管理不到位,所以,我平时比较注意学习研究,从下周开始,我将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观察,帮助任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明确了,那么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有什么设想呢?
【余建民】这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继续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网络功能,创设教育情景,丰富德育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受到教育。进一步做好“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设计有关公民素养、民主法制、理想信念、心理健康、青春期、环保、国防等“主题教育活动”,力求实效。
【记者】本学期的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对于今年的高考,余校长有信心吗?
【余建民】高考只不过是每个人一生中的一个经历,也是目前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但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高中毕业生个个都能上大学,并非是遥远的梦。我们仍然坚持我们的理念,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当然,学习态度与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自然会高度重视的,目前高三教师团结奋战,就是要尽力争取最好的升学成绩。我对我们这届高三学生充满了信心。他们的高考成绩也许比不上其他中学,但经过三年高中教育,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作为合格公民,家乡鹤岗的建设,还得靠我们这些学生。
【记者】谢谢,祝您工作顺利。愿你们的初中实验班越办越好,学校越办越好。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