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菏泽一中 王可正
【时间】2011年10月27日
【嘉宾】菏泽一中王可正
【主持人】记者
【记者】您的教育宗旨是什么?
【王可正】说起我的教育宗旨共有三点:
(1)追求人人成才,多元升学,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孩子找到最好的落脚点,希望能够到人人成才,多元升学的目标。
(2)实现优质素质教育与较高升学教育的统一。即培养高素质精英。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是高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3)走多元升学路子是教学宗旨。
【记者】对现在一中的情况您满意吗?您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王可正】现在一中整体发展较好,管理时我们应抓住两方面,即课堂课程改革。课堂,即追求较高的学习效率,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的更科学。课程,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我国课程几大领域若开全开好,学生能学好,才能保证成才。通过课程体现办学特色,体现育人理念。
现在一中规模有一校两区,班级多,人数多,因此管理难度大。国外最理想的学校,人数不超过1200人。管理难度较小,所以我们应把级部作为管理整体,一个级部主任就相当于一个校长,我校现在实行住宿制,吃住行都要管理,这也是大家所关心老师最重视的问题,高中和大学不一样,学生自由性大,而我们现在行为千篇一律,集体活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程序化较强,因此难免不能满足每个学生要求,学生有要求,家长有要求,学校也尽力而为,希望大家多多理解,多提意见。
【记者】您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时学习及生活上有什么问题?
【王可正】我读高中时约在76年,78年的文革后期,因此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但在学习生活上,和现在比起来有较大的差距。平日里吃不饱穿不暖,离家又十几里路,每天天不亮都起床吃饭然后步行上学,还要步行回家。那时候也没有电,我们都用汽灯,上课前点好,等着老师来。因为当时整个国家水平都低,学的知识也不全面,是不完整的教育。虽然现在回味起以前的日子,感觉很有意义,但不希望你们这些孩子再受这样的苦。而我看到你们不珍惜大好年华和学习条件,过分讲究吃穿住行,就会拿我们的艰苦生活教育你们。
【记者】您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什么规划?
【王可正】目前,一中在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在全省也有较大影响,如:被评为山东十一五期间省内一等奖,新华社,教育报媒体也全面报道我们一中,最近又作为山东省高中的案例报向教育部。
一中作为百年名校,在不同时期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而如今现在发展定位上也有很大不同。在六中时期,精英教育,当年的招生量只有一二百人。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而现在,菏泽一中发展大,实行的是大众教育,而目前一中应:
全面引领菏泽教育发展
在局部引领全省教育发展
在某些点上引领全国高校发展
对于学校发展,大致分为三点:
①教师要有特点
②学生要有特长
③学校要有特色。
【记者】对于下届文理不分科您有什么看法?
【王可正】这也是高一同学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个人理解文理分科,不宜过早,这会引起同学们发展不全面,对未来规划有偏差,文理不分科是符合学生长远全面发展的。现在中学生要有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大科学家们的人文素养也都很高,所以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面人才文理不分是很有必要的。
你们这一届学生两年后面临高考,你们会有60%—70%的人升入本科。所以你们只要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你们一定不能放弃希望。一定要坚持。
【记者】您对我校高中生有什么要求?您理想中的一中是什么样的?
【王可正】我对我校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特长发展。
全面发展,把学校安排的课程(必修)学好,特长发展,指学生发展的有特点、有兴趣。学校的选修课就是培养特长发展。
还有就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要先会做人,后着重于能力培养。德育为先,也就是“先做人,后做事”,一个人如果品行不好,在优秀也只能危害社会。能力为重,指学习能力。人的一生在不停学习,我们教给孩子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学习能力。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等你离开一中时,要知道怎样学习。即“学习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未来。”
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能放松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重要的。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清华的学生,测试身体素质时有六成不及格。现在的孩子们身体素质普遍低下,我们现在的跑操也都是为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现在大班空的跑操改为早操,是为了保证运动的时间与强度。还会考虑,下午第四节课各级部轮流到操场上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爱运动的人,心里也很健康。希望你们多注意提稿身体素质。
我理想的一中,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追求人人成才,培养素质精英,为国家培养栋梁。
【记者】您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王可正】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预习,掌握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上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一定要反思,还要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负担取决于个体。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真正爱上学习,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我们也可以想学习好的同学多请教一些方法。
【记者】您如何看待有创新的老师?他们与现有制度有冲突,您怎么看?
【王可正】学校倡导老师有特点,有创新。学校鼓励老师创新,也鼓励学生创新,像你们班主任王蕊老师就很优秀,很有创新能力,能给孩子们新体会。我们需要像王老师那样优秀的老师。但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也必须在制度下寻找自我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
【记者】您如何看待男女生交往?
【王可正】去年春节,我去美国和台湾与那儿的校长进行交流,他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男女交往和手机的使用。
男女生需要交往,只生活在自己的范围圈里不与他人交流是不可能的,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交往是次要的。我们可以适当的有一些异性朋友,但不可以让过分亲密的男女关系影响学习。
再就手机的使用,如果你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肯定会影响你的成绩,但如果利用手机短信给亲友发送祝福,还有利于增进感情。
像手机和男女交往这些问题,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这要靠你们自己的理智和自制力,关键要看你们怎么把握。
近期访谈
所属学校: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
所属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