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校长最想要的是什么?是把教育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还是把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校长表示,中学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或六年,而应该培养他们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具备爱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后高考时代,教育“后看”三十年
“邓小平30年前所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战略方向,对今天教育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认为,在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教育需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高考时代拼的是单纯的分数,“后高考时代”比拼的则是综合实力,“面向未来”的教育应着眼于今后二三十年的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在教育国际化风起云涌的今天,迈向世界城市的首都北京应主动面对“国际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趋势。如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提升中国教育品质并走向世界,不仅是北京三十五中,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教育责任与共同使命。
后工业时代,教育关注人的个性发展
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认为,30年前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思想,为当时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今天,在后工业化时代,经济转型也推动教育方式的改革;教育全球化趋势凸显,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本土教育的国际化、国际教育的本土化”这一命题,“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他看来,无论哪个国家,“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都是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在逐步提升。“话语权是靠‘人才’去实现的,世界城市的建设更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即‘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
“教育发展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朱建民校长表示,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也就是后工业化时代,教育关注的是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朱建民校长认为,高考时代,看重的是单一分数,到了后高考时代,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人的个性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责任心、社会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校长最想要的是什么?是把教育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还是把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朱建民校长表示,中学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或六年,而应该培养他们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具备爱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教育才能切实去践行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
课程改革,培养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为满足未来二三十年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需要,适应今天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要求,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为此,三十五中近年来致力于制度、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层面的创新。
朱建民认为,课程观决定人才观,课程结构决定人才结构,课程质量决定人才质量。秉承“为每个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奠基”的理念,三十五中构建了“5-8-2-5”的课程架构与实施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课程,由他们自主选择课程,并提供针对性指导,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朱建民校长表示,新一轮课改中,示范高中必修课的内容有望压缩,难度降低,并增加选修课的学分,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相配套。未来高考的发展方向也将是“分类考试、分类录取”。
据介绍,三十五中的“5-8-2-5”的课程架构,是指“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八大课程领域、两大课程类别和五部制教学改革。三十五中在办学实践中,以培养“五有人才”为目标,即“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正义感与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学校将课程归纳为语言与文学、数学、环境与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科、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实践活动、心理与生涯规划等八大课程领域,同时将国家必修、必选和校本课程整合为共同基础类课程和兴趣拓展类课程两大课程类别。
共同基础类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课程,实行班级授课制。兴趣拓展类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选择不同领域和层级的课程,实行“走班制”。兴趣拓展类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分为A、B、C三个层级。这样,每个学生可以选择并搭配成适合个人口味的课程“套餐”,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
“五制”模式,每名学生一张“个性化课表”
据了解,三十五中正在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明年秋季,该校新建的六个高端科学实验室将启用;学校还将启动“五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张个性化课表。
朱建民校长介绍,今年秋季,三十五中将搬入新校舍。学校教室将建成主题教室,同时与中科院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设六个科学探究实验室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航天航空实验室、信息化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室、化学可视化与纳米实验室、计算数学实验室、信息与地球科学实验室等。每个实验室配备一名博士或博士后,该校将与中科院、大学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学生则实现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培养。
三十五中将在高中推行“五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即学部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走班制。学分制和走班制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每个人都有一张专属的个性课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为了加强学生辅导的针对性,三十五中推行导师制和学长制。任课教师都担任几个学生的导师,负责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长制是指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
朱建民校长表示,三十五中的“五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跳出教育来看教育,回到教育原点来思考教育,整合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自主体验,自我超越”,跳出了以分数考量学生的评价体系,看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及能力,适应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上一篇:学校常规管理:“循规”与“破规”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