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帮”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帮的艺术,德育教育,教育本质

“帮”是教育的本质

作者:马国新 武汉光谷实验中学1102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6/5/10
分享到:

哲学家们有一句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在我看来,寻找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在寻找自己的教育语言。

从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每一所学校先是一种存在,但倘若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它就仅是政府的万千所学校中的一所,不会真正成为“我们”的学校。于是,这所学校就会被淹没在万千所学校之中,让他人难以想起和记忆、难以识别和寻找。这种现象是一所学校自我存在的消失。

在学校所有的教育文化中,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2012年,当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把“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作为这所学校办学思想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经过近两年的寻找和思考,我提出了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帮教育”,即:教育是一种帮助。

因为成长无法代替,家长和教师只能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种帮助,即“教育是一种帮助”。基于此,学校重点强调的是“教育是帮的艺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帮教育”的内涵。

“帮”是教育的本质

所有的定义,都是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和回答。倘若我们所说的“帮”不是教育的本质,“帮教育”这一概念就有点牵强。

事实上,当“帮”是一个名词,代表一种能量或能力,“帮”会指向教育的本质。

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能量的聚合和消散的过程。为此,当我们将“帮”看作一种能量或能力,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得到“帮”到积蓄“帮”再到释放“帮”的过程。

是母亲的喂养和温暖给了我们第一份“帮”的能量,校园中学习是一个积蓄“帮”的能量的过程,工作是一种“帮”的能量的释放。于是,我们发现“帮”是人的生命状态和过程,也是人生的追求、价值和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人的一生是围绕“帮”在展开,“帮”是生命的过程和状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和核心。

因为教育是关于人的,人的本质应当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是教育的目的和朝向。为此,“帮”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得到“帮”和积蓄“帮”,然后再去释放“帮”的能量,去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从而找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从生命的本质和人性的核心出发,我们发现“帮”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过程和方法,于是我们有了“帮教育”的概念。

当我们理解了“帮教育”,在校园,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教育者所要关注的重点和核心,教育实践者所要关心的是“帮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我们围绕学校工作的重心,用“互助德育”、“帮学课堂”和“自救教师”三个概念和行动来践行“帮教育”理念,并强调“教育是帮的艺术”这一观点,着重开展“帮教育”的行动研究。

互助德育,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互助德育”是说德育是一个“自省”加“互助”的过程。因为在道德面前,成人和孩子的道德面貌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与学生的道德面貌也是如此,所以,德育除了“自省”,更应当是“互助”的,是相互的感染和打动。其中,“自省”是孔子所说的一种修身的方式。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是一个从道德到品德、或者说从规范到品德的过程,它需要有起点,更需要有朝向。

在光谷实验中学,我们把“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会学习”作为学校德育的起点,并将这十二个字作了一个更低起点的明确界定。不往地上扔垃圾就是讲卫生,不妨碍他人学习就是守纪律,主动与人打招呼就是懂礼貌,能安静地坐下来看书就是会学习。如此明确和简化,以便同学们清楚明白好行动。

而“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是这所学校的德育朝向,同时,我们将“互助德育”分成“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集体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教育”四个层次,方法上强调自省与互助,过程上究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教育方式的无痕性、学习过程的随机性和德育活动的多样性,在倡导与禁止、民主与尊重、理解与对话、关爱与严格的行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

当我们的教师理解了“德育”、认同“互助德育”理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教育者的道德面貌与孩子的一般模样,德育就成了师生间的相互感动和互相帮助,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我们的教育就开始走向了平等。

帮学课堂,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

“帮学课堂”是说课堂是一种“帮学”的状态。光谷实验中学的“帮学课堂”有“导学、研学、应用、反思”四个基本环节。

当我们的视线从校园移向课堂,能发现课堂中会有什么秘密呢?

课堂不能仅仅是指校园中的那一间房子或教学楼上的那一间教室,课堂的核心应当指向教室中成长的生命。当一间教室有了体温和温情,这一间房子才会与课堂纠缠在一起,并且融为一体。课堂的全部秘密在于生命的成长。

课堂中除了学生、教师和知识,我们再也找不到其它更重要的因子。知识是中性的,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知识甚至是个死东西,如同地上的一块石头,谁喜欢谁都可以将它捡回家去。

如此一来,课堂是否精彩只能由教师和学生来演义。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如果行若路人,甚至施以恐吓和暴力,孩子们就会无法相信教师的语言,甚至远离我们。在此情景下,当我们的教师打开书本,用语言将知识推到学生面前,孩子们就会对教师的语言充耳不闻,无论多美的“石头”也会视而不见。

由此我们明白:教育的力量源于心灵的靠近,没有爱的参与,未曾关爱和期待,教育就无法展开。

因为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当师爱来临,无论爱有多浓和多深,学生的学习教师也无法去代替。如果我们的教师明白这一道理,并且将其体现在课堂行动中,教师们就会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央,让学生会回到课堂的主体和主角的位置。

在课堂中,教师只能是一个帮助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指导学生寻找获得知识的路径,并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信心和力量。为此,光谷实验中学一直在寻找的课堂是一种“帮学课堂”。

 “帮学课堂”是一种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只是提供帮助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这一事件的主人,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一位服务者,教师是课堂学习这一事件中的配角。

新课程理念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课堂和学习本应当是这样。我们寻找和倡导的“帮学课堂”与新课程理念和课堂及学习的本质不谋而合,且在一路同行。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帮学课堂”第一个要排除的观念和行动是教师在有意无意间将学生视为容器,并且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其次是课堂中的恐吓和体罚,最后我们会发现:拔苗助长是一种过度的帮助,包办代替是一种课堂犯规,反客为主是一种对教育观念的背道而驰。

助人为乐是“帮学课堂”所欢迎的品质和行动。课堂中,学生学习知识如同羊在草原上啃草,教师只能充当那牧羊人。牧羊人无需与草发生什么事情。当知识似一座矿山、学生是那矿工在开矿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只能是那矿专家,一旁帮助指导就够了。

让每个教师具备“帮”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帮助,成人的成长是一种自救。所以,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为此,在“帮教育”中,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自救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这一帮助者至少需要扮演三个角色,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一个教师要想扮好自己的角色,就应当明白,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是路径、尊重和赞赏是方法,而教师的的自我成长是关键、师爱是前提。

帮是一种能力,其次是一种责任,然后才是路径和方法。教师的能力首先是一种专业能力即学科能力;其次是一种专业素养,教师要懂教育学和心理学,要研究社会学和人文科学;再次是职业精神,要理解职业的价值,找到生活的意义,关注成长,敬畏生命。

因为帮首先是一种能力,所以在“帮教育”中,教师要具备帮的能力即教育力。能力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为此,教师成长就成了“帮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教师发展的核心是基于自我的建构,内在自我是核心,是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师无论是参加校外的培训还是参加学校的校本研究,教师只有想成长并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有所收获,否则一切外在的活动都是无效的,正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这一条微信所言。

在“帮教育”中,自救教师=自律+超我。

自律是指人们在规范和制度面前,通过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是无需他人监督,变被动为主动。所以自律即遵循法度,自加约束。毕达哥拉斯认为自律是一种美德,并认为“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所以,自律是自由的前提,是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关键。

关于超我,弗洛伊德在人格结构中将“我”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他认为,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追求完善的境界,不仅包含道德良心部分,还包括自我理想。其中自我理想是指自我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个体以超我所认同的对象为榜样,努力实现自己“想成为什么人”的理想,实际上相当于个体为自己所设的行为价值标准。认为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理想部份。

基于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如此来比喻:本我如同一个人没穿衣的裸体状态;自我是一个人穿衣后的状态,其缘于理性,是因为身体需要和羞耻感让其穿上了衣服;超我是指一个人穿上衣服后再加以修饰和化妆后的状态,是一个完美的我。

事实上,人从本我出走,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过程,“是个体在内容上经历由空洞到充实、由自然性到社会性的转变过程。”本我无需言说,但人从自我到超我,其实是每个个体的必由之路。只是在现实中,“能达到超我的状态不是普遍的,他只是个体自我中的少数。”为此,超我是一种人生追求。

教育是帮的艺术

我们用“帮教育”来表达“教育是一种帮助”的理念和思想。在“帮教育”中,当我们关注“帮”是教育的方法时,我们期望这一方法能达到艺术的境界,为此,“教育是帮的艺术”当成为“帮教育”的行动理念。

于是,“帮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者帮的能力和水平,难点在于让帮的方法达到艺术的境界。

帮的能力就是我们的教育力。在孩子面前,所有的成人、特别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有一种教育力。世上没有无源之力,人格和学习是教育力的源泉。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理解成师德,但师德不仅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教育之爱、一种责任和担当。

人格是可以修炼的,师德也需要锻造,故清华有“厚德载物”校训,师范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训诫。为此,光谷实验中学也提出了“诚信、卓越”的校训,倡导“合作、奉献”的校园精神,以昭示学校的目标和梦想,增强学校的教育力。

学习是提高我们帮的能力、特别是教师教育力的有效途径。人类有许多天性,主动学习就是其一,这也是人类超越其它动物的原因。对于教师来说,学习除了是一种天性,更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在校园,有“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天不学习对手知道,三天不学习所有的人都知道”之危言,这句危言时刻提醒我们:不爱学习会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败下阵来。

在校园,教师的帮的能力至少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科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三者都是学习的结果,我们甚至可以将教师的学习力等同于教师的教育力。在这三者之中,职业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但其又是最根本和最难求的,职业精神与人格和师德密不可分,需要在生活和职场的经历中不断修炼。因为少年的成长是一种帮助,成人的成长是一种自救,所以,职业精神的寻找还是一个自救的过程,当我们找到了我们的精神,学科能力和专业素养就不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当一位教师成为“自救教师”,即学会了主动成长,在教育的路上,他不仅有了帮的能力,还会追求帮的艺术。

教育是一种帮助,帮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技能和方法,要想达到艺术的境界和高度,我们对所涉及的领域或工作的痴迷是前提。痴迷是一种爱,痴迷与爱会让我们的工作成为我们的事业,达到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状态。

在教育面前,当“帮”达到了艺术的境界,帮的方法便没有了固定的模式。于是,帮成了一种智慧、成了一种习惯和责任、成了一种精神和品质。

面对孩子,关心是一种帮,微笑是一种帮,鼓励是一种帮,批评也是一种帮。面对工作,研究专业是一种帮,打磨课堂是一种帮,认真备课是一种帮,家校沟通也是一种帮。在教育的路上,帮无处不在,每一次的帮,只要心灵在场,只要能给孩子以动力和能量,就是一次艺术的帮、智慧地帮、有责任的帮和有意义的帮。

在校园,当帮成了一门艺术,教师们会发现帮的重点就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给孩子以目标和梦想更为重要。教师们还会发现“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工作纪律就是教学成绩”、“教育的原则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方法是激励”等系列“帮教育”定理,发现教书不再是教知识和教方法,而是教人生,最后是教自己。

从“帮教育”的一些定理中我们会发现教育还有另一种风景,我们会感觉到教育不是改变和塑造,不是强迫和适应,而是唤醒和适性,是无数个春的等待,是一次又一次满树的花开。

等待是一种帮,欣赏是一种帮,在你满眼的热望中,没有一朵花不努力,没有一朵花不美丽;最后盛开的那一朵,是一个季节最后的精彩和绚丽。

当教书最后成了教人生和教自己,教育者会觉得:教育是生命的相互撼动和帮助。这就是“帮教育”的艺术境界。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