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办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
校长论文,民族特色,现代学校,校长网,

办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

作者:王浩波 拉萨市第三中学1671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6/8/12
分享到:

 【个人小传】王浩波,满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8年6月毕业于西藏大学,同年7月分配至拉萨市第二中学。1998年7月至2002年6月,担任拉萨市第二中学副校长;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担任拉萨市第二中学校长;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担任拉萨市第八中学校长。2010年7月至今,担任拉萨市第三中学校长。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夏山学校》(A.S.尼尔著)

办学管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初见成效。

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的改革创新:创新在民族区域的“理解教育”。

学校改革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今年的7月1日,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中学校长王浩波来说,显得格外特殊——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工程“王浩波校长工作室”在这天正式挂牌成立了。当接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标牌时,王浩波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作为援藏二代,王浩波身上铭刻着“奉献”的印记。从教28年,他始终坚守在西藏自治区教育的最前线。对于如何在教育中尊重和理解民族差异、探索藏区教改新模式,他从未停下过思考和行动的步伐。 

实践探索,走出藏区教育思维定势 

1988年,王浩波大学毕业后,踏上了教师工作岗位,他在高原地区的教育征程也拉开了序幕。而在5年的教育实践中,他曾一度陷入了对西藏地区教育方式的迷茫中。直到他1993年担任拉萨市第二中学德育主任期间,通过对西藏地区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及深入思考,才逐步意识到德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形成了“全面育人应以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雏形。 

王浩波在拉萨第二中学任校长时,以“课堂教育是学生成长阵地”为主题,开始研究和探索民族地区德育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而在拉萨市第八中学任校长期间,他更加注重如何提升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的时效性,探索西藏基础教育动态改革发展,让学生优质成长、智慧成长、精神成长。在不断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王浩波的教育思想也逐渐成熟。此时的他,开始追求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教育。 

在担任拉萨市第三中学校长以来,他立志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学校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当时的拉萨市第三中学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落后,教师观念陈旧,生源少、质量差,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困难重重。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学校的人文资源、办学历史,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学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之后,决心从建设良好校园环境、完善硬件设施入手,发展和践行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王浩波说,6年前,学校教师之间流传着一个“笑话”:由于学校路面坑洼不平,一名教师开车进入校园停车后,发现车的排气管竟然不见了。此后,他的车就一直停在学校大门口,再也不敢开进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王浩波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自筹资金兴建了综合实验楼、图书办公楼,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以及德育室、心理咨询室等现代化教室,都丝毫不逊色于平原地区大城市的学校。他还主持完善了校园网,先后完成了教师宿舍楼、综合教学楼、自行车库和校园新围墙的建设,建成了300米塑胶跑道,实现了校园全面绿化和硬化,建成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改善了教师的办公环境,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1998年担任校长以来,王浩波无论在哪个学校,都始终坚定着一个目标——要办就办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办就办一所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努力在管理、服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致力创新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 

五位一体,构建理解型课程体系 

听说拉萨市第三中学“王浩波校长工作室”挂牌,学生家长那仁特意换上了节日的盛装。谈起王浩波,那仁和许多家长一样,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王校长很朴素,没有官架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很有想法,能获得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授牌,我们都不感觉意外。”那仁说,自己的女儿在学校读初二。由于王浩波实施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女儿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成绩很快提高。 

在王浩波看来,“理解教育”是将关注点放在每一个学生个体上,去发现差异,从而尊重差异、理解差异、消除差异。在此基础上,他赋予了“理解教育”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在民族区域为消除由地域及语言结构所造成的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过程。 

“全面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的行动纲领。在王浩波的引领下,学校全体教职工秉承“民族理解,培优补差”的办学理念,坚持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构建理解型课程,深入推进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 

育人先育德,学生综合素质要全面发展和提高,德育是关键。拉萨市第三中学在班级课程表中安排有固定的德育课程,让德育进课堂,入心堂。学校在道德讲堂中定期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孝”“善”“温良恭俭让”,学会做人的道理;通过“道路交通安全”等讲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责任意识;开展德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实现劳动育人的课程目标。 

在智育方面,学校各学科积极开展校本教材研发“四合一”导学案,在内容上进行针对性的筛选,通过“讲、学、评、练”的教学活动,抓紧抓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此外,学校还组织不同学科兴趣小组,搭建育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协作精神。在全面育人过程中培优补差、关注每个学生,打造高效课堂。 

在体育、美育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民族特色。如学校坚持“阳光体育一小时”,每年组织春季田径比赛和秋季校园篮、足球比赛,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每年学校都会举办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现藏民族能歌善舞的艺术才能的平台,而学校的走廊也成为了学生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画纸”。 

差异化培养,搭建多元成长平台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让每一个三中的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是发展和践行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的目的。”拉萨市第三中学段世春老师说,教育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这也是王浩波实践民族理解教育理念的初衷。 

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培优补差原则,王浩波带领学校教职工宽容、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由于多种因素产生的差异,不把这些低起点的孩子拒之门外。不管学生是在哪一方面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为之喜悦,给予肯定。全校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 

现在正在上高二的更敦群培,曾与王浩波结下了一段特殊的“交情”。当时正在拉萨市第三中学读初一的他找到王浩波,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要从初一直接跳级到初三。王浩波起先很诧异,但并没有直接拒绝他,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家经济困难,加上自己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他就想通过跳级提前毕业,拿到毕业证,早一点进入社会去打工挣钱。在明白缘由后,王浩波立刻安排学校对他的生活和学习给特殊的照顾,还自掏腰包解决他的生活费问题。直至今日,他还一直坚持定期资助更敦群培,关心他的学习情况。 

为让学生开阔眼界、多元发展、扬长避短,王浩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平台,让学生免费在跆拳道、合唱、小提琴社团,美术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和足球队、篮球队等多样的平台中学习,增强体质和自信,培养兴趣,彰显个性。 

在教师培养方面,王浩波的“雷厉风行”是出了名的。他说,自己刚到三中时,很多教师对职称考试不是十分重视,于是他采取“高压政策”,督促教师们去参加职称考试。如今,很多教师都顺利通过职称考试,获得了更高一级的职称,提高了业务水平。 

除此之外,王浩波通过安排新老教师“结对子”、汇报课、公开课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他还请内地名师、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以及派教师去内地学习,开拓老师们的视野、增长老师们的见识,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他还经常鼓励教师读书,倡导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不断提升专业化理论水平,用理论思想保障培优补差的教学方式能够深入推动民族区域的“理解教育”。 

双管齐下,孵化区域名校长梯队 

如今,随着西藏自治区首批国家级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王浩波名校长工作室”落户拉萨市第三中学,王浩波没有停下在教育道路上前行的脚步,倍感责任的沉重。

怎样发挥好名校长的引领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扎根西藏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王浩波在心里给自己立了一根标尺。他希望以名校长工作室的成立为契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对西藏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在思想引领方面,王浩波认为,如果校长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是带不出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的。于是,他依托于拉萨市第三中学,在与同行分享学校办学经验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力图帮助工作室成员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

在实践探索方面,为最大发挥工作室对教育均衡的推动作用,王浩波主张工作室成员围绕联盟学校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开展独立或合作研究,通过合作研究中的思想碰撞,使各校长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因此,工作室需要吸引西藏自治区内一批优秀的青年校长共同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

王浩波通过创新西藏自治区校长队伍建设模式,引领全区校长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他主持制定“工作室实施方案”,整合区内、区外相关教育资源构建“工作室研训活动”;建立工作室 “导学制度”,发挥名校长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的作用;倾听校长学员个人的学习需求,综合分析和诊断校长学员的培养需求,坚持按需导学,为每位校长学员制定符合其专业成长需要的、持续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引导学习需求以及对理论学习、跟岗研修、课题研究、实践学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整合优质资源,拓展研训渠道,促进参训学员增长教育和管理的实践智慧、思想智慧,帮助其实现专业成长。

王浩波希望,在自己的校长工作室的引领下,孵化一批区内名校长梯队,促进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补上民族教育的那一块“短板”。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