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
校长论文 感动教育 教育的感动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

作者:邓云洲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1322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4/2/12
分享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细想起来,真的,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了。

  我们的心灵随着这个时代的快速转动,调侃、逗乐、蹦迪、歇斯底里慢慢的浸淫了我们的感观;学生们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唱K、玩游戏占用了他们的业余时光。细想起来,我们真的不会感动了,或者说,我们感动的阈限值被大大的提高了,敏感性下降了。一年或几年中,我们自己经营的生活,偶尔才会给我们的内心感动一下。

  无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会感动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退化或异化,人的本性是神性和动物性的结合,无论这两性的哪一性都是需要感动的啊,丢失了感动就可能丢掉了我们的“根”。因为在动物中,充值了大量的本能的感动。看过一期《动物世界》的电视,讲印度恒河的一种猕猴,母猴每每失去幼崽时,它们一直会把死去的幼崽带在身边,直至化为尘土。大象为它们同类的遇难会掉眼泪,公狼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会给哺乳期的母狼反刍喂食……自然界的生灵许许多多它们还在感动着。

  我们原本就会感动的,我们幼小的时候会为一颗流星感动过,我们会为冬日斑驳婆娑的景致感动过,我们会为老师的一句不经易的表扬感动过,我们会为一支老歌潸然泪下……现在,我们还会吗?

  在人与人的社会里,沟通、交流、互动、心灵感应是生命给我们的至善的美,感动就是生命的神性本然的跳动,她告诉我们人之所为人的理由。不会感动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感动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感动是我们自身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深层的情感与理性的结合,她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道道灵光。这些灵光慢慢的发育、孕育着感恩、责任、理想、友谊那些美好的人类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当我们耄耋老矣,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的财富就只有那些还能让你闪着泪光的记忆,当一生装满了感动,我们会安详的去另一个世界,我们没有了装也装不满的物质欲望,因为那个世界并不需要这一些。

    当着手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几天来一直在回顾我生命中的感动,有些情节现在想来亦还感动,我在想,一旦你拥有感动,她是永远也消费不完的生命财富。

    记得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社会刚刚开放。父亲是个不安份的人,背负着五个儿女的养育重任。他从银行贷款与人合买了一辆卡车搞运输。那年春节放寒假,父亲执意要来大学接我,车开到了师大,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要随同回乡,我和父亲只能站在没有蓬的大卡车的车厢上。农历的12月,南昌的天气又潮又冷,风又大。站在车上夹着雨丝的风钻到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场“苦旅”想是父亲和我都始料不及的。我们相拥着蹲了下来,看着直哆嗦的我,父亲脱下了他的棉衣,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42岁的父亲搂着20岁的儿子,我的心与车外寒冷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眼泪随着风在不断的飞,那一刻,我理解了什么叫父爱。

    岁月如梭,我也做了父亲,那一年寒假我调来广州工作,一家人都到汽车站送我(因买不到火车票只好坐汽车),儿子在爷爷的怀抱里一直高兴的玩耍到了车站,不到三岁的儿子并不知道我要去外地工作。他满以为是一次高兴的出游哪,当我上了车,隔着窗户与家人谈着话时,儿子突然发现我要离开了,哭着、喊着要上车,没有人能制止他,父亲只好把我的儿子从车窗递给了我,我接过儿子,他那挂满泪水的小脸,一时破涕为笑了,我搂着儿子久久的抱着,车缓缓的启动了,儿子又被传了回去,他在爷爷身上使劲的又抓又打,爷爷的脖子上被他的小手竟抓出了道道红印,那时我有一种被需要的感动。

    来广州工作了半年,暑期很快就到了,我一刻也没停赶着回南昌看妻儿。到了广州车站,人头攒动,我也是大包小包一身,跟着人群缓缓地行走着。我的前面是一对大爷、大娘,显然是农村经历生活艰苦的面容,他们搀扶着、艰难的前行。突然,大爷的鞋子被踩脱了跟,我看到了大娘俯下身去,一步一趋的追,帮大爷穿上。那一幕只是几分钟,却让我思索了好几年。我想,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自然,是那么的弥久,也许他们的生命真的合二为一了,直到有一天他们手牵着手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生命之中,他们的全部意义都在其中了。

    来到了中学工作,让人感动的东西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学,在校门口我看到一个女生拖着一箱沉重的行礼箱,无望的四外看着,我走上前问道:“同学是住宿生吗?”“是的,高一的新生”她怯怯的回答道。“要去宿舍吗?”我问,“是啊”她回答,“我帮你一起抬吧。”我说,她看着我,点点头。我们一起抬着行礼箱走进了校园。她问:“老师,你是教什么课的?”显然她是心存感激,找些话要跟我说。我说“我是学校的工人,专门为你们服务的”她狡猾的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着话我们就到了宿舍,她说着谢谢,我就离开了。

    开学两周过后,一天下午有个女生来找我,微笑着进了办公室,给了一张条子给我,说了声谢谢就跑着离开了。我分明认出了她,但很诧异。我打开这条子一看,上面写了两句话,未落款,写道:“原来你是校长?谢谢你,广附的“工人””。那张字条竟然让我两眼湿润了,至今我仍不知道这女生是哪一班的叫什么名字,但我深信那是有着一颗感恩之心的同学,这么一件原本不经易的一件小事,我想我一定会记住很久。因为我的学生也教会了我感激。

    几则小故事,写着写着我陷入了深思。感动并不同于激动,它不需要那么激烈,那么剧烈,那样大的心理波动,情绪上的大悲大喜,观念上的大彻大悟。它是细微的、内在的,甚至可以是平静的。感动也不同于感激,它不是对小恩小惠的报答,它是心灵对原来那个世界的参悟,意识到了我与自然、我与生活、我与我身边人的关系,是心灵深处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本身的答谢和赞美。

    生活需要感动,培养灵魂的教育更需要感动。有人说这个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财富的增加是需要牺牲感动作为代价的。是的,我们承认,新工业时期的到来,我们的确猝不急备,我们不断的猎取每一次可能的机会,我们的物欲成几何数急速在递增,人们变得行迹匆匆,人们变得无暇他顾,我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品尝美食,而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我们更愿意关注我们身体的舒适,而不愿意花点滴时间去慰藉自己的心灵。大自然被透支了,时间被透支,只有看得见的财富和欲望在增长。在这场变革中许多人给心灵穿上了外衣,有些人心灵长起了茧子。这确是工业化带来的心灵灾难,但这也许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也没有了感动!教育这块社会文明的“绿洲”,教育这个人性成长的孵化器。没有了感动,就如机动车失去了动力。也许20年,也许200年,人们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来找寻我们曾经失落的感动,这个与人生来同行的神的精灵。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育的感动太少了,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工匠化”了,我们无休止的追求一节课的精密程序,殊不知课堂少了感动就象一具割断了神经系统的“植物人”,我们可以把“植物人”的面孔作最精彩的雕塑,但我们谁都知道这里少了点什么。

    孩子们一张张天真脸庞,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的双眼,感动本来就是他们最本真、最天性的表达。没有了感动,他们的心灵就会钝化。在大学我教了近十八年的教育学。从夸美组斯到霍尔巴特,从杜威到凯落夫,教育学的技巧倒是越来越精致了,那里的“科学”、“原则”、“技巧”越来越有现代的气息,但那里就是没有感动,既不教人如何感动别人,也不教人如何被感动,许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一再贩卖的一套套理论,殊不知没有了情感,没有了感动,就象人没有血液一样。只有当我们有了感动,有了丰富的感知世界的情感,那些方法才是充满人性的,才是根植于人的人性光辉之上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可持续的。

    我们的教育是需要感动的,感动持本质是人性的终极关怀,关怀会让我们感动。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工作,它的使命就是促成人性的觉醒和潜能的发展。当教育拥有了感动,我们的教师就会变得富有激情,他们敞开了心扉,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付出和获得都会使他们快乐和幸福,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他们不断的把爱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冰冷的知识有了人性的温暖,生冷的课堂有了生机,教育的效果提高了。

    感动会让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变得纯净、激情和产生高峰体验,自觉自愿的接受教师的教化,甚至是严格要求。教师们一定要确信,当受教育者情感闸门被打开以后,他们会以超常的能量进行学习,他们会站在大人和小人的立场而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立场上进行沟通、交流和共鸣,这是人类类与类的对话。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感动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的能量源,它会带来绵绵不绝的创造冲动,会产生是分享而不是自私,是融合而不是孤立的社会交往观。所有这一切都是教育的神圣理想,而要达成这一理想,我们需要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