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文 竞和文化 学校发展 教育品牌 文化理念
以“竞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最具特色魅力的教育品牌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东营区一中以精心打造的“竞和”文化为引领,紧紧围绕“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帮助孩子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使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社会、创造社会、服务社会”做文章,努力营造人文生态的育人环境,不断创新学校文化活动机制,努力打造特色精致的活动品牌,提升了学生素质,彰显了学校魅力,探索出了一条深化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一、科学的人才观孕育“竞和”文化
学校在国家战略中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后继人才的重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战略主题。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已成为国家的意志。
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基础教育学校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指出“要采取坚决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
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将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来要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社会、创造社会、服务社会。为此,我们提出了“致力于培养道德高尚、情趣高雅、能力出众、习惯优良、知识丰富、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我们认为现代化的优秀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进一步讲,就是要具有生存、信息、合作交流、展示自我、实践创新这五种基本能力,要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思想三种习惯。这就是东营区一中的人才观。
而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落实这一人才观,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跃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过多方论证,我们决定走文化立校之路。
我们从代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典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中得到启迪——君子立世,一方面要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就是要突出“竞争”;另一方面要兼容博大,以和为贵,和平相处,就是要做到“和谐”。基于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校的文化品牌是“竞和”。
“竞”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比赛;争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主题,学校或个人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直面竞争,敢于竞争。“竞”,体现了学校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永争第一的大气魄。
“和”有和谐、融合、和睦之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是上下一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有效手段,汲取众家之长,调节好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学校关系,以求得教育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和”,体现了学校兼取众长,合力同心,内外和谐的大气象。
“竞和”体现了学校同心同德、拼搏进取、敢于争先、共荣共赢、和谐发展的大智慧。
二、丰盈以“竞和”为核心的底蕴深厚的理念文化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拓展“竞和”精神的内涵,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竞和”文化理念系统,构筑了“和融竞进”的学校精神,“和润于心,竞立于世”的校训,“树德修身,拼搏向学”的校风,“亲和善诱,精讲高效”的教风,“勤勉持恒,和乐好学”的学风;确立了“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理念和“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的教学宗旨;形成了“保持阳光心态,做专家型教师”的职业追求,“学习、工作、助人是快乐的事情”、“老师,这节课您准备好了吗”的办公文化,“从我做起,走向文明”的班级文化;最终要实现“做黄河之滨最具特色魅力的学校,创中国教育示范品牌”的学校愿景。我们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征集了校徽,谱写了校歌,刊发了《一中学报》,建立了校园网站和广播站,编写了《一中文化》校本教材,使一中文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单位、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10年12月,在全省学校文化建设培训暨基地、示范校授牌仪式会议上,我校作了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报告,引起了与会领导、专家和学校代表的强烈反响。今年7月,第三届中国新教育新闻节暨名校长论坛在我校召开,我校作了题为《以“竞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最具特色魅力的教育品牌》的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高度评价。
三、创设落实“竞和”文化的有效载体,打造最具特色魅力的教育品牌
(一)以人文生态的“竞和”环境文化熏陶人
我们从打造“人文生态的校园环境”入手,深刻挖掘、提炼、梳理学校精神理念,建设美观、高雅、和谐的学校环境文化,努力实现“花草育人、墙壁说话、景致传情”的教育氛围,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能。
学校主建筑物外观颜色以红色为主,并衬以绿、黄、蓝等颜色,建设布局风格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校园内栽种了50多种花草树木,四季常绿;有星光广场、梅竹园、乐水园、雕塑“放眼世界”四处景观。学校的楼名大都出自国学经典,路名以诠释“竞和”内涵为目的。我们建设了文化理念大厅、文化活动大厅和校史陈列室,在办公楼大厅和中学楼月亮门设计了主题浮雕4块,在各个楼宇安装主题文化板块26个,文化标牌1200个,丰富了学校厅廊文化的教育功能。学校下大气力加强了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文化建设,教室门口悬挂统一制作的班名牌,室内前方统一安装了校徽和校训标牌,后方张贴“从我做起,走向文明”的班级文化标语,黑板两侧和班级外走廓中的墙壁上有学生精心设计制作的文学园地、我的座右铭、英语沙龙、学海导航、科技小知识等文化板块;办公室统一安装了办公文化标语,悬挂了教师行为规范、一中教师仪行格言、公示栏,安装了仪容镜;各功能室则根据不同功能安装了名人名言、文化标语等,真正体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是教育”的环境育人功能。
(二)以特色精致的“竞和”活动文化发展人
在组织文化活动过程中,我们以学校“竞和”精神作为引领,坚持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积极优化整合校内外活动资源,努力拓展学生活动课程,积极打造特色活动品牌,不断创新家校共建活动的载体,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积极开发特色多元的校本活动课程
学校以提高文化活动质量为核心,将学校文化活动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设了9种校本课程,并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努力使学生文化活动课程化。
一是一中文化课。编写了《一中文化》做为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学校的历史、校容校貌、特色活动和办学成就,诠释了一中“竞和”文化理念的丰富内涵,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集体的感情。
二是文明礼仪课。编写了《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校本教材,与蓝海职业学校建立礼仪教育实验联系校关系,定期邀请蓝海礼仪培训师给学生上礼仪课。组织开展了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四项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学礼仪、用礼仪、传礼仪;每个班级都成立了文明礼仪宣传展示队伍,在校园、社区、广场进行了多次文明礼仪展示宣传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形成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我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集体。
三是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把古典诗文诵读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丰富的藏书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工程,从3年级起开设了每周两课时的阅览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叫响“每天诵读10分钟,争做朗诵诗词小能手”口号,每天组织学生利用放学路队背诵一首古诗词;每学年组织一次“阅读等级考试”,根据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将学生阅读能力分为十个等级,逐级进行认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主线,将经典诵读和民族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并通过举办读书手抄报、读书征文、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小小书签评比、背诵大王比赛、“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四是楹联文化课。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全国楹联教育基地的作用,将楹联文化教育纳入到学校特色教育中来,建设了市内第一个楹联文化教育基地,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别开发了《楹联文化》校本课程,间周开设一节楹联文化课,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楹联历史、特点、门类和基本创作方法;面向全国开展了“竞和”文化楹联征集活动,结合地域特点开展了“黄河口——我美丽的家乡”、“孙子故里”专题征联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将楹联活动与各种节日、纪念日结合起来,开展楹联创作、楹联书法评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楹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形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一大特色。
五是研究性学习。学校借助于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和东营市科普大蓬车基地的优势,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查阅资料进行科学探究,指导学生每学期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六是乒乓球课。积极发挥学校的场馆优势,在一至五年级开设了乒乓球课,形成了学校的亮点与特色。
七是军训课。学年初对一、六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纪律观念和团队意识。
八是自护自救课。建设了市内学校唯一的一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编写了《生命·安全·幸福》读本,在各个年级开设了自护自救课,不断创新自护自救教育载体,将师生逃生演练常态化,并通过安全主题班会、知识月讲座、手抄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100所消防科普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九是特色活动课。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场馆器材优势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优势,利用每周五下午对学生进行特长教育。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选修自己喜欢的科目。经过4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校的特色活动课已经发展到田径、管乐、小交警、航模、吕剧、舞蹈、合唱、葫芦丝、剪纸、电脑绘画、儿童画、工笔、国画、乒乓球、围棋、健美操、拉丁舞、主持人18个类别,为学生的腾飞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学生赢在了起跑线上。
2.努力搭建学生才艺培养和展示的平台
一是发起了课前10分钟才艺展示活动。学生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的时间,通过读说讲演写、吹拉弹唱画等表演形式,充分展示自己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一技之长,既有个人展示,也有合作展示。课前展示活动表面展示的是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成果,实际上是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自觉动起来,参与学生锻炼过程其中,共同享受学生成长的快乐。课前展示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才艺教育风景线。
二是设立了“竞和”文化艺术节和校园吉尼斯两个校本节日。艺术节分语言类、音乐类、美术类3大板块,主持人、相声、小品、诵读、声乐、戏曲、舞蹈、器乐、书法、绘画10个类别组织专场比赛;校园吉尼斯分为海选、初赛、决赛、汇报演出4个阶段进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给学生搭建了发展特长、展示才艺的良好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成立了校园艺术团。学校与山东电视台少儿艺术团东营团、山东电视台小记者工作委员会联合成立了“魅力校园”艺术团,招募了表演、声乐、舞蹈、武术、主持人5个类别80名团员,聘请山东电视台少儿艺术团教师对团员进行培训,为热爱艺术、具有艺术天赋的同学提供了艺术实践和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今年暑假,学校艺术团赴韩国首尔进行文化交流,与韩国小朋友共台演出,得到了韩国友人的高度赞誉。
四是倾力打造了田径队、乒乓球队、管乐队、小交警队、文明礼仪展示队、国学诵读队和校园国旗班七支特色队伍,形成了学校才艺培养方面的特色品牌。学校田径队队员多次在省市田径比赛中摘金夺银,现已向省田径队输送人了12名队员;乒乓球队获全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二名;管乐队获全市第六届少先队检阅式一等奖;国学诵读队获全市中小学生诵读比赛第一名、全省诵读比赛第四名;文明礼仪队、小交警队、校园国旗班多次在各类大型活动中展演,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积极创设家校共建活动的载体
一是面向全体家长发放了《家长委员会申请表》,通过家长提出申请,班级、学校进行审核,成立了校级和各班家长委员会,并为学校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并监督学校管理的作用,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二是本着“学生入学,家长入学”的原则,成立了家长学校,聘请了家长学校名誉校长,编写了家长学校教材《与孩子一起成长》,编印了《家长学校制度汇编》,通过组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技巧,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定期邀请家长来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学校管理。设立了校长信箱,建设了“三人行”家校联系专题网站,在《一中学校》上开设家庭教育专栏,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开辟了家校联系的新渠道,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入挖掘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
一是感恩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听父母讲述一件事、感恩节日送温暖、每天做一件家务事、算算亲情帐、收看《天下父母》栏目五项感恩作业,并组织了“雷锋月”、青年志愿者、“献爱心,送真情”、爱心义卖、暖心之旅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的意识。二是法制教育活动。开辟了东营区法院青少年模拟法庭和东营市看守所作为法制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法制报告会、司法观摩、青少年模拟法庭、法制教育进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有效保障了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科普环保教育。组织了山东省青少年科普百校行、山东省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大会、环保小卫士、环保时装秀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普环保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四是社会实践活动。开辟了石油大学科技园、黄河会展中心作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