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家办学畅想曲
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 校长论文 教育论文 校长办学 教育体现 教育方法

教育家办学畅想曲

作者:梁杰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校长1015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4/6/27
分享到: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教育家型校长的特点,那么这个字就是爱。爱是最好的给他命,教育家型校长爱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为爱学生,爱教师,爱学校。

序曲

教育家办学,会关注每个教师的成长,唤起他们对成就感的需求,带给他们更丰富、更真实和更强烈的成功体验,鼓励其自由充分地发展,促使每个老师的生命历程更加精彩,并将所有个体的能量凝聚成一股足以推动学校不断进步的力量。教育家型的校长能形成并完善学习型组织,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能合理配置学校资源,以保证一个安全和有效率的教育环境。

教育家办学,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教育目的是人的发展,学校中的个体存在差异性,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傅斯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以体积乘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可以压倒一切!”这样的话真是能给肥胖的人壮气。教育家型校长则正是从这点出发,不仅“瘦人”有其方案,对“胖人”则是独出心裁,真正能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关注每人具的成长。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教育家型校长的特点,那么这个字是爱。爱是最好的维他命,教育家型校长爱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为爱学生,爱教师,爱学校。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是心动。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饱含着真情的问候,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生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倡导“教育家办学”,就要潜心体悟教育家治学施教的丰富意蕴,以便从中汲取镜鉴和灵感

第一乐章  沉浸在“教育家办学”意蕴里

真意  刻骨铭心

教育家办学,必须着眼于使学生培养真道德、学习真学问、练就真本领。“真道德”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道德认识、首先养成和行为规范,是人类共有的优良道德传统;“真学问”就是系统的自然与人文知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真本事”就是形成高级能力,包括继续学习、实践应用、组织协调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重温著名教育家成长轨迹和成功故事,回眸他们的教育实验和改革实践,追寻他们成功的规律和特点,无疑会结我们有重要的启迪。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早在1913年,他就自勉关勉励同学,要“及早努力,百折不回,在心中建立真主宰,以防闲伪魔”。1946年4月,即他逝世前不久,他还强调说:“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他教育学生学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人中人”既是学校培养目标,也是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理想要格目标。现在很多人为了车子、房子等物质的东西奔命,但还是有一些人,不去追求物质的东西,而是追求理想和真理,希望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静。教育家不正是这样吗?

陶行知先生自己首先是一位“真人”,从来不做假,对自己及其家人的率真要求简直可以说有点严酷,几乎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透过这严酷得几乎“不近人情”的表层,却让人们感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言行一致,什么才是“打铁先得自身硬”,什么才是“真人”的崇高人格魅力。

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有必要进行一场“真”的教育运动,呼唤真张扬真,捍卫真。以真制假,以真克伪,以真胜虚,让真在我们生活中流行起来,使社会充满忠诚与和谐。

善意  悦目赏心

提倡教育家办学,必须立足于使师生达到“向善”的境界,使师生具有厚德载物之心、悲天悯人之情。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完善自己,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成就事业。“上善若水”是我国古代君子首先修养的最高境界,水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可以承载,可以滋润,可以包容;而水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可以荡涤污浊,可以摧枯拉朽。同情弱小是善,扶危济困是善,救助灾难是善,残疾是善。教育学生“向善”可以引发学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态度、意志和情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珍惜生命。

英国生物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们好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意的“惩罚”,使小麦克芝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些案例,都显示了教育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善意绵绵,化作对学生深深的爱和期许、对教育事业的深情无限。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爱学生是一个教育家成长中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我们不妨反问自己:如果我们遇到了上述教育问题,我们的思维、实情和教育行为会是怎样呢?

美意  蕙质兰心

教育家办学要追求美的意蕴“只有懂得美丽,才能知道羞耻。”教育家办学应该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学校课堂教学是“美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美的要素”,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感教育”。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校的环境、活动、人文交往等环节也都要具有“立美”的意识。通过校园美的环境、美的艺术、美的课堂、美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爱美、赏美、创美”的清新格调和高雅情怀。

人们都说,听斯霞和霍懋征讲课如沐甘霖,是一种愉快的美的享受。她们善于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又能针对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提问,启发和调动每个人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顺着她们的引导而流动、发散。更重要的是,她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放弃一个孩子,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成才。从教60年,霍懋征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一个学生掉队。60年,这四个“从没有”的背后,包含着多少艰辛,展现了多么高超的教育艺术!

办学之美在于理想。教育家办学的动力是什么?其动力就是追求教育之理想。这种精神动力决定着他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他事业能达到的高度。理想既是对未来成绩的期待,也是一种自觉的承诺。校长有了这种期待和承诺,才能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去建立和实现学校的目标。

孔夫子“颠沛流离,累累如丧家之犬”,而不改其志;陶行知脱下长衫穿上草鞋,与牛大哥做朋友。他们都有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始成教育家。

诗意  悠然会心

所谓“诗意”,就是能给人以诗一样美的意境。将“教育家办学”与“诗意”相联系,缘起于教育家功霍姆林斯基“三朵玫瑰花”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没有斥责女孩摘掉了花房最大的玫瑰花,反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从苏霍姆林斯基充满诗意的评价中,我深深地感到:有什么样的教育情怀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评价本身就是教育,评价得当就是有效教育,评价失当就是甚至负效教育

中国本是一个诗的国度,曾经“纸香墨飞,词赋满江”,也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于“温柔敦厚”中寄托理想志趣,传授处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也从不乏如诗如画的教育场景。《论语?侍坐》中,孔子与弟子畅谈个人志趣,老师娓娓道来、学生如坐春风的动人一幕,曾让很多人无限向往。

诗意的教育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呼唤教育的诗意,可谓是教育者主体意识的自觉,是向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创意  别具匠心

陶行知先生做校长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他从国情出发,从实践着手,创造了一整套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开拓性地创办了一批内容与形式全新、多层次、多轨制、多形式的幼儿园、中小学、师范学校、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他从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材和教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中国教育创办了一批新的典型;他不仅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探获了一条新路,而且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开拓和创造精神的人才。

还有教育史上著名的“四颗糖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教育家就是通过实施某种认知的敏感性和实践对孩子的主动关心,就是以迷人的觉悟来倾听孩子说话时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敏感性,保护学生的脆弱性,让教育教学过程变得快乐、感人而和谐。他们对教育意境的开掘,让人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第二乐章  行进在“教育家办学”道路上

2008年8月,我被任命为泗县第二中学校长。这所学校,既没有十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缺乏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办学条件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泗县二中的几任领导采取了很多措施:加班加点,加强学生管理,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减少与高考无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等等。然而,结果却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学校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残酷的现实逼我思考: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跨越学校办学的低谷?

正当困顿之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总课题组每年一次的阶段成果汇报年会在我校召开。钱老有句话说:“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从此,泗县二中开创了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河。钱老生前多次强调:“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正是钱老这种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泗县二中高中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被视为课改“禁区”的高中课堂提出“适性教育”:学校适宜教师发展,教育适合学生成长,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学生适学”是核心,“教师适教”是关键,“全员适位”是保障,“家长适导”是支撑,“学校适所”是根本。一人一把号,“适合”是主调。

“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既要“雪中送炭”:让矮的长高,把短的拉长;又要“锦上添花”:让好的更好,优的更优,特的更特,长的更长,让学生人人精彩,个个优秀。就像来自同一片树木的木材,有的木质坚硬适合做木雕,有的花纹美丽适合做装饰品,有的生长速度快且木质疏松适合造纸。学生也一样,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所在,既“补短”又“扬长”。

可以说,“适性教育”是对钱老“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优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简而言之:教育是鞋,学生是脚,我们的学校只能因脚造鞋,而不能一双鞋子大家穿。为此,我们成立了“新课程导学研究中心”(又称“课研沙龙”),深度研究探索“课程、课堂、课业”新模式,创造性地打出了“三维立体导学案、三元互动大课堂、三向给力演练册”这一彰显钱老思维个性、弯道超越的教育创新组合拳。

适情而为——“三维立体导学案”

导学案既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程序”,又是教师、学生、合作小组三边互动的“交换内存”。为了赢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性胜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学案设计,简化课堂模式”的指导思想,全面挖掘师生的智慧,出台了《导学案制作的基本途径和操作办法》,落实集体备课,并在教学中落实“四统一”:模式统一、导学案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集体备突出实效,注重质量。备课的重点是学案如何引导学生自学,自觉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等。

集体备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备课活动,是我们实施“以生为本”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长期学情调查,吸收各个层次的学生意见,处处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个性差异设计导学案,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并以此来开发课程资源,确定课堂教学内容,使“三元互动大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适性而教——“三元互动大课堂”

这里的“元”,指“教师、学生、合作小组”三大课堂元素。泗县二中的“课变”,使课堂成为“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创新的课堂”,使45分钟的课堂课前和课后无限延伸,是一次“线性的量变”。

自主的课堂: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体经验出发,抛弃抑制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彻底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最虔诚的“粉丝”,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开放的心理空间、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愉悦生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有个性地提出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大胆能动地探究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开放、多元、创新的意识。

合作的课堂:合作小组是我们实施“三元互动大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分组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组内成员相互合作、互相监督,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时效,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保证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探究的课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新的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为学生的 多角度探究拓宽了平台。教师不仅尊重学生的选择、体验、发现和创造,甚至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提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方面做昨比老师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探究,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

创新的课堂:在课堂上从学生的提问开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主动迁移的能力,注重培养发散思维和多样化意识,让学生体验创造过程。强调“在黑暗中摸索比等等火炬更可贵,亲身体验比道听途说更可贵,说自己所见比鹦鹉学舌更可贵,锐意开拓比坐享其成更可贵”,善待创新中的错误,并由此重塑修改品质。

适兴而学——“三向给力”演练册

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而演练则是运用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为未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所谓“三向给力”,就是命题给力、评价给力、纠错给力。

命题给力个性化:命题设计的原则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得了”,每个人都必须“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每个人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具体做法是:作业量分层要求,作业难度分层设计,伸伸自主选择作业。

评价绘图弹性化:评价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变分数评价为短语评价,变老师评价为多元评价,变书面评价为当面评价,变等级评价为全优评价。

纠错给力全优化:在泗县二中,你会发现一种非同寻常的作业本,它不是普通习题的演练簿,而是打满了“补丁”的纠错本。上面圈圈点点、剪剪贴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类型的错误、原题正解和老师的评价。纠错本的感悟栏,记录着学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反思提升。同学们把这种纠错记录本称为“纠错宝典”。

实践使我们深切感悟到:钱学森思维科学和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指导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极具战略价值的思想宝库。而要求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道如此艰深的时代命题,则需要全社会共同掀起一场教育革命!

第三乐章  徜徉于“教育家办学”的向往中

“教育家办学”具有双重涵意:一是让教育家办学,二是使办学者成为教育家。前者操作简单,却无法实现,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现成的适任者,而后者便成了一种可能。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使“办学者成为教育家”呢?这是一篇已破题,却还远没有作好的大文章。笔者的管窥之见是:办学者既要在“实践中思考”,因为“我思故我在”,思考可以使人深刻;又要在“思考中实践”,因为“行为知之始”,实践能够使人深沉。

让思想说话

现实中教育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法则,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亦是见仁见智,甚至有时相互之间格格不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秉持“性善论”,主张教育要“求放心”,强调以体验和反省为特征的“自求自得”;而荀子基于“性恶论”的理解,强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主张“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对此,我们很难分出伯仲,也无法作出孰是孰非的价值判断。

我信奉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尊崇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理念,寻索“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真谛。

教育是鞋,学生是脚。学校只能因脚造鞋,而不是一双鞋子大家穿。

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其著作《当鞋合脚时》中提到:“当鞋合脚时,鞋就被忘记了。”对于教育的启迪就是,给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让孩子不至于感受到“硌脚”的痛苦,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正可谓“大象无形胜有形”。

“教育是鞋”,既是指办学者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双合脚的鞋。“学生是脚”,意思是指学生是有个性的,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能够容忍这样的差异存在。“教育是鞋”,就是说教育不应该把同一双鞋套在不同的学生的脚上。扪心自问,我们的这双“鞋”真的适合每个学生的“脚”吗?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脚,教学方法是鞋,教师是制革者”,鞋的品牌繁多,款型多样,可是真正既合脚又美观的鞋并不多。教育是不能削足适履的。因此,我们这些制鞋者务必要研制出一双双不同时令、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的“鞋”

简而言之,要致力于营造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致力于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的使命或责任。

 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有优劣之分,教育应当发展优良个性而转化不良个性。犹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父母也能根据他们各自细微的差别准确无误地认出他们。人的外貌是这样,那么人的性格呢?行为呢?

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者,要以美国国民教育奠基者杰斐逊关于“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这一名言为警示,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并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学生之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距。面对差距,任何整齐划一的教育行为都存在一琮的弊端。正确的教育态度应该是理解差距,正确对待差距,把差距作为一处资源来开发。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是有差别的个体,每个人的各种智能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都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甚至远超出人们的预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禀性完全相同的个体。恰恰正是因为个体的独特性,世界才显得召引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教育才会如此生机勃勃。

在尊重差异中关注个性,在理解差距中全纳包容,在共享差别中培育多彩的生命。修改教育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中,实现最大的成功。

教育如刺绣,是精细活,要春风化雨,匠心独运,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开花。

把教育比作刺绣一点都不过分,相似处在于两者都是精细活。刺绣时小格间距充其量不超过一毫米,一旦下错针脚,返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教育也是如此,“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将关爱具体到人,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开花。

患有骨膜炎的A同学,来自农村、家徒四壁,性格孤僻、心理自卑,成绩平平。读高三那年,他又遭同了骨折,不仅瘸上加瘸,稍有不慎还得截肢。情急之下,我慷慨解囊,出钱治疗;他没钱打饭,全班同学匀着吃;他行动不便,大家轮流背送他;在医院治疗期间,我以瘦弱的身躯背着他上下三层楼;他缺课太多跟不上,我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大谱儿 共同努力,他不仅保住了腿,学业也没受影响。如今学有所成的A同学,已经是韩国一家汽车企业研发企业的金领,年薪五十多万元的他,去年春节开着毫车、带着家人专程来给我拜年时,硬是要塞给我一张存有六位数的卡,说是对恩师的报答。我婉言拒绝了。

B同学,年龄比我长一岁,他身材魁伟,皮肤紫亮,显得矫健俊郎且聪颖过人,对我这个年轻老师偶有不服之举。为了消除师生之间的尴尬,更是为了矫正他的自恋心态,我采取了另类施爱方法。经常主动与他比投篮、扳手腕、打乒乓球,借此机会与他沟通、交流,为教育奠定情感基础。高中毕业后,B同学突然蒸发了,我捎书传信到处找他,却始终杳无音讯。今年春节,他以甘肃一家石油企业高管的身份出现在首届同学餐叙会上。席间,B同学恭恭敬敬地站在我身旁,动情地说:“老师,那时我少不更事,您却用心良苦。今天,学生之所以能够做点事情,首先利益于您的教诲,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敬佩您,我先敬您一杯!”

C同学,是个被父亲遗弃的女孩,与一对捡拾她的老夫妇相依为命,家庭经济拮据程度可想而知。可生性要强的她却从不声张,经常一个人躲在僻静处喝水、啃馒头。这些,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我腾出自家的一间小屋给她居住,从初一到高三,六年的学习、生活费用大都由我家提供。高考期间,我让爱人专门请了两天假,在家陪伴她。在高考成绩揭晓的第一时间,孩子扑到在我爱人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我能考上大学,是你们关心、疼爱的结果,今后你们就是我的亲爸妈,女儿会孝敬二老一辈子。

一位学者把这三句话概括为“梁杰教育三句箴言”,冠名为“适性教育”。

用文化诠释

老子曰“上善若水”。滴水穿石,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这就是“柔德”之所在。如何颐养“柔德”?我做校长时积极倡导“和雅”行动。

为了营造“心境和悦、相互和勉、彼此和敬、上下和畅、内外和顺、整体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把“和圣”柳下惠以及“六尺巷”作为学校文化的图腾。以“理念使命篇”、“人际和谐篇”、“大爱情怀篇”为主题,广泛征集体现“五常之德”和“五性之心”的思想、理念和观点;体现国家与地区和平、社会与社区和谐、邻里与家庭和睦、亲情爱情友情和美、为人处世和气、待人接物和善、事业民展和顺、合作伙伴和心的典故、史实、传说和事例;体现救死扶伤、力行人道、舍身求义、助人为乐、父慈子孝、敬老爱幼、礼尚往来、广结善缘、宽容大度、厚德载物的事迹、故事、人物和典范。宣传“和”文化,营造“和”气氛。大家和衷共济,全校和乐融融。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家长大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做小本生意,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煮熟显得力不从心,很多学生野性十足、出口成“脏”、国骂不绝、玩得不雅,显得灰不溜秋。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拟定了现代“绅士”、“淑女”培养方案。通过“说雅言”、“写雅文”、“做雅事”,开设“举手投足”课以及开展“现代绅士淑女风采大赛”等活动,磨练了一大批“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情趣恬雅、气质高雅”的优秀学生。

“和”沁人心脾,“雅”润物无声,“和而不同”,“各雅其雅”,和雅共济,使人如沐春风。形成了各而惠美、雅而厚德的教师文化,和而礼正、雅而灵动的学生文化,和而有秩、雅而善思的课堂文化,和而有异、雅而致远的课程文化,和衷共济、雅而通达的管理文化。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