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二实验中学1963年建校,当时叫“六一”学校,与一些传统强校相比,既没有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学校在九十年代后期迅速崛起于春城大地。1999年按长春市一类一级校招生;2001年以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纳入省级重点中学管理序列;2003年我们又参加了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70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享誉省内外的一所名校。仅2001年到现在,学校就获省、市以上表彰69项,从仅有1.5万平方米的老校区,发展成为占地20万平方米的南、北两个校区。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大多数都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唯有二实验中学是从普通中学中脱颖而出,依靠教育科研的力量有效提升了自己的地位,跻身于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行列,真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九五”课题把握方向,为科学办学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1、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教育科研就是指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的和微观的问题。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太阳刚刚出来,动物们就开始奔跑,因为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羚羊也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自然现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竞争中,如果你没有进步,你就无法生存。现实也是如此,尽管有时很残酷。随着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的不断集中,没有实力的学校必将遭到淘汰!什么是实力?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就是培养出来更多的高素质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发展教育科研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质量,学校才能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求得更好的发展。每位教师懂得“校荣我荣,校兴我兴”的道理,而让学校成为名校的唯一的、也是有效的出路就是:搞好教育科研!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不都是靠的科研兴校吗?
2、实施科研兴校工程
90年代初,学校只有24个教学班,办学水平二流,不仅没有规范的科研课题,老师们上课连幻灯片都不会用,教师上课全凭一根粉笔、一张嘴。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论的指导。因为教育科研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科研获得科学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去指导不同层面的改革,从而使素质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运行。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我校于1995年启动了“科研兴校”工程,学校以东北师大和省教科院为依托,聘请三十多位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当时是东北师大教科院院长,他在寒假期间带着十几名研究生到我校。一是帮助老师们研究课题,二是帮助我们培训青年教师。当时的感觉就象给雾里航行的船按上了眼睛,我们明确了教育科研的目的,学会了对科研课题从申报立项到运作过程和结题整个过程的操作方法。在专家的指导下,“九五”期间我校的科研项目从无到有、由寡到众,先后完成了九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
3、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发展源于办学理念的变革,靠的是办学策略的指导。所谓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追求,它决定校长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在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97年,我校科研工作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当时我们参加了东北师大袁桂林教授主持的中加合作项目《关于道德问题的研究》,此课题我们接触了现代主体性教育的模式,并开拓了国际视野。我们提出《关于高中班级管理中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的课题立意被熊梅教授选中。98年参加了由她主持的国家“九五”规划课题《启发式教育实验研究》。在总课题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我们对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理解,并据此设立了我校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的学科教学子课题。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形成的教师论文的和修订的高中生主体性发展评价标准被编入熊梅博士主编的《启发式教学研究》一书,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2000年下半年,我有幸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国家教育部省级重点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人称教育的黄埔军校。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的几十次精彩讲座,并考察了江、浙、沪、闽的37所中学,看到了鲜活的办学理念、改革的特色和成功的经验。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了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并完成了我的论文《把握时代精神,实施主体性教育》。
(1)主体性教育研究的背景
首先是国外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
5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思潮,但几乎所有的教育思想、思潮和教育改革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把发展的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首位。八十年代以后更是如此。美国在八十年代末制定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教育不只是为了谋生,教育还为了创造生活。”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自80年代以来接连发表了几个关于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第四次报告则明确将“重视个性的原则”作为改革最基本的原则,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对照‘重视个性的原则’,从根本上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整个教育领域。”与此同时,前苏联的一些教育改革家则提出了“合格教育学”的思想,主张“个性的民主化”,即“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认为合作教育学应该成为个性发展的教育学,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的教育学。
其次是时代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教育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加以塑造,强调学生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机械式的服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而培养出来的人也就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拼搏进取精神,缺乏主体意识。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主体教育思想的产生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既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竞争和合作精神,以及随机应变、办事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
主体性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基于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命题的理解,我认为以主体性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主体性教育研究的现状
主体性理论既是近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又是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90年代初,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转变:其一,从研究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研究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到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一种工具,它更是一种权利;其二,从研究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性到研究教育活动本体论层面的主体性;其三,从研究、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到研究权利论意义上教育系统主体性,从对主体性教育的理论探讨到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各种实验研究等等。
同时,在北京、天津、荆门、安阳、长沙等地还富有成效地开展了主体性教育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层面,我国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关于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各种实验,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验,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卢仲衡先生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北京海淀区28所学校的“和谐教育”实验等等,为主体教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主体教育研究正是在已有教育改革实验基础上的再创造。
(3)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这些富有内涵的概念开始在教育界生根发芽,决不是偶然的,这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需求,也是时代精神的呼唤。
●概念、内涵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它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特征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而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主体性发展水平一方面表现为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表现为主体能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构成了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意义
主体性教育是现代多元教育的交汇点、结合点,当代倡导的创造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境教育等,在不同侧面都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思想。
第一,主体性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
主体性教育既把发展学生主体性作为教育目标,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工具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和诱导,使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学会方法、学会学习的人,逐步实现从“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化过程。因此,主体性教育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
第二,主体性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阶梯。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所阐述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是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要以启发向上为根本,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关心、学会负责是现代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些不仅是人类谋生的手段,也是人类适应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感受生命意义的核心所在。
第三,主体性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统一的结合点。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主体性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一致的。
主体性教育就其近期目的而言,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就其远期目的而言,旨在弘扬人在社会发展听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从而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主体性的教育理论非常适用我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地位、师资、生源条件、在优秀率方面,我们无法与附中、省实验、十一高中相比,但我们必须无愧于时代的要求,让每一个到二实验中学学习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我把重心敲在提高率上。
科学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从97年开始酝酿,2001年我任校长后,正式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应该说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但关键是要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学校的一切活动的宗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去着想、去服务,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双主体的理念,领导要把教师视为主体,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主体。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领导的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十五”课题指导改革,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二实验中学经朱再新、韩利明、何平、白承熙几任校长的努力,于2001年初经省政府督学评估,正式纳入了省级重点中学的管理序列,实现了二实验几代人的梦想,确实令人兴奋、令人欣慰。但我想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要当好校长,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上开拓创新。“校长有思路,学校才有出路;校长有作为,学校才有地位。”这是我在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也是我的座右铭。
“十五”期间我明确提出了创办“国家千所示范校”的办学目标。我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把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校的宏伟目标与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以二实验人的五种精神为依托,在“确立主体,塑造主体,实现主体,发展主体”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在德育、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在主体性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三自主”的育人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体现“双主体”的思想,领导视教师为主体,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是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外在要求,作化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内省动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学样开展多项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自主管理班级,参与对学校管理。
(1)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班级召开阶段性民主生活会、参加宿舍班级的值日,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等。
(2)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校提出:“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各班都有民主管理委员会。比如:个别学生书包中会出现香烟、打火机、水果刀等东西,老师处理不当,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这些都由班级民主管理委员会自己去解决。再如,孙桂杰老师把每一名学生都安排上职务,每一名学生都是班级管理者,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每一届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孙老师已经成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典范。
(3)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我们不仅把学生视为学校的主人,热心为他们服好务,而且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例如:学生餐饮管理委员会代表学生与食堂、超市对话,促使他们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主动协助舍务老师统计未归寝学生名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如广播站、棋社、乐队、书画社等;劳动值周班学生不仅从事服务性劳动,而且每天对全校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和量化;主体性升旗仪式、主体性课间操,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口令,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诚信考场”的设立是在长春市第一家,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诚信考场,整个考试期间没有监考教师,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考试。
(4)让学生学会感恩。我们要求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和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献上节日祝福,给父母写一封情感真挚的感谢信,得到家长们的强烈回应,共收到学生家长反馈3100多件。教师节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感谢师恩》,全校老师收到学生书信3000多封。
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不断加强自身情操的培养,学会感恩,做一个有情感、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有善良之心的人;做一个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的人;做一个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师长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的人,树立远大理想,学业有成,报效祖国。
2、在课题探索中构建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经过七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确定一个理念;落实两个重点;进行三个转变;采取四种方法;体现五个特点。
(1)确立一个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是丰富的。其一、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具有全体性;其二、强调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智力的发展,具有全面性;其三、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同一规格”、“同一模式”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其四、调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限于当前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其五、强调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一味被教育、被塑造的被动发展,具有自主性。这“五个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进行三个转变:
●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
● 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 教学手段的转变。由多媒体辅助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4)采取四种方法:
●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
(5)体现五个特点:
●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学的重点。
●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 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的进行,我校还成立了由校长、学科最优秀教师、高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暨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承担对科研课题和课程改革的指导,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对任课教师业务的考评,对教师评聘的仲裁。专家的引领,使我校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较高的层次上运行。
3、在课题运行中打造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在于有好生源也不在于好的教学设施,而在于要有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
由于学校正处在发展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教育科研工作能够为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最好的平台,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这里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二是科研意识的强化;三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动机上引发“内需”;立项上注重针对性和突破性;实施上注重过程;评价上注重实效性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我校教师开辟了新的领域。
在我校教育科研普及工作的十年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有139人,占专任教师的百分之八十六。科研工作的开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教学骨干、科研骨干,这些青年教师在参与各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成长起来。他们经历了由教育教学的“自在人”变为“自为人”的蜕变升华过程。他们为我校今日的辉煌、明日的跨越贡献着无限的潜能和力量。我校现有省级科研型名校长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52人,80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类岗位练功中获奖。钟红老师在全国数学说课大赛中获一等奖;郎军老师的课在东北三省地理学术年会上获特等优秀奖;钟园老师的数学课在省优秀教师选拔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东北地区数学年会获一等奖。
4、在科研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居国内领先水平
我校早在1995年就在非毕业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毕业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办法,聘请东北师大教科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来校兼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咨询,进行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开放心理松驰室。10年来,接待咨询学生达7000多人次,积累了800多个案例。主要解决了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亲子沟通、早恋、厌学等问题,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和谐的发展,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99年国家卫生检查团来我校听了丁爱华主任的心理课后,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二实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能与国际接轨。康成老师的课,多次在各级岗位练功竞赛中获奖,并荣获省“十佳”教师称号,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培训会上做观摩课。我校多次在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会、各种学术交流会上做经验介绍。“九五”课题的结题,被市教科所评为优秀课题,国家基础实验中心评为一等奖。但我们并没有停下实验的脚步。2001年,我校又以“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研》再次立项,做为领头羊在长春地区做了开题报告,给各兄弟校做出示范,我们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求每个教师都学会心理辅导,学会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办家长心理学校,定期向家长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家长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配合学校教育,还在《吉林日报》开辟了心理咨询专栏,为社会服务。全方位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育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十年来,我校共接待考察学习达两万多人次,我校编写的《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导学读本》由安莉市长作序、吉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它填补了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材的空白。我校还被中央教科所、人民教育评为“健康杯”全国中小学优秀论文先进校。
5、教育科研引领发展,教育科研塑造品牌
由于教育科研的正确引领,使我校的整体改革始终都能站在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上,不仅在办学水平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办学特色上塑造了品牌。
(1)与名校结成联合体
2000年,我校与大庆一中、大庆铁人中学、哈尔滨九中、辽宁师大附中、庄河高中、长春十一中学结合东北三省七校协作体,开展教学改革研讨、高考教学研究、学生夏令营等活动,使我校在名牌高中的群体里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2)开设名人讲坛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多次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东北师大党委副书主民、博士生导师柳海民教授作《教师专业化》报告;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向刚也多次来校讲学;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应俊峰教授也来校作《关于课程改革思考》的报告。
(3)双语实验让学生走向世界
双语实验班是2004年4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由长春二实验中学与加拿大捷诚教育集团(包括:加拿大莱姆顿应用技术学院、北大西洋学院、纽芬兰纪念大学、凯波布兰顿大学、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新布伦瑞克大学和美国诺斯伍德大学)合作创办的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实验班。
双语实验班设在南校区,教育、教学完全纳入长春二实验中学管理体系。它置身于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兼融中西方文化,吸收国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及方式方法,强调素质教育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开足所有国家要求的高中课程的前提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执教资格的外教授课,保证教学质量。
(4)省教育厅和市政府指定的国际学校
为了打造吉林省经济发展软环境,解决外籍专家子女入学问题,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教育局选择了有国际办学经验、办学条件好的长春二实验中学成立国际学校,下设欧洲分部和亚洲分部,接受来我省工作的外籍专家、学者的子女和外籍学生。
欧洲部现已接收长春一汽德国大众专家的15名学生,由外籍教师授课;亚洲部接收了一汽日本丰田公司专家的子女在校就读;韩国部接受韩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现已有87名学生通过中国语言HSK等级考试,升入清华、北大、复旦、吉大等国内外名牌大学,目前该部已经成为韩国学生在长春市的语言培训中心。
(5)扩大办学规模
为了建成国家一流的示范性高中,也为了满长春人民对优质化高中的需求,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于2003年在人民大街南端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由北京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完全达到了国家千所示范校的标准。南校区坐落在人民大街的南端,占地面积1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内设高标准国内一流的72个多媒体教室,14个理、化、生实验室,10个语音室和微机室,还有集科技馆、实验室、电子化图书馆为一体的科技中心;集舞蹈厅、音乐厅、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馆、带4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50米标准泳道的游泳馆为一体的艺体中心;集学生公寓、外国专家公寓、餐饮部为一体的生活服务中心等等。为了与世界教育接轨,实现远程教育目标,学校建设了覆盖全校三网合一的网络系统,营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高中的需求,学校从1997年开始扩大办学规模,目前已达到70个教学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七年提高率名列长春各校之首。从2003年高考开始,我校报考639人,大专以上录取639人,就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升学率达到100%的学校。我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赞誉。
三、“十一五”课题与时俱进,引导学校向更高的目标跨越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是长春市教育科研工作的一面旗帜。“十一五”学校立项课题有省电教馆、省教育学会、省规划、国家规划四个系列共十五项,全校参加教师有116人,占一线教师的60%。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由王珉省长牵线搭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与南京东方集团联合组建长春东方教育集团,完成了我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开创了股份制办学的先河,树立了重点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典型。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5月18日,省长王珉、市委书记王儒林、副省长陈晓光、市长祝业精亲自为以二实验中学为主体的东方教育集团成立揭牌,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学校的改制赞誉有加。
由于学校多年来坚持教育创新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拓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学校先后被确立为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国际交流示范校等称号;还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长春市人民满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平安校园建设标兵学校等光荣称号,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已居国内领先地位。
良好的办学条件,优质的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在春城越来越高,先后接待国内外来校参观、学习团体上千人次,学校真正成为长春市的窗口学校。先后有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副省长李锦斌、长春市人大主任李述、长春市市长祝业精、常务副市长崔杰、原长春市副市长安莉、长春市副市长李龙熙等来校视察、指导工作。省政协常万海副主席视察时评价学校为“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副市长李龙熙视察时评价学校为:“二实验中学是一所方方正正的学校,培养端端正正的人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科研工作的目的不是研究,研究只是一个过程,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实践应用上。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一所普通学校,只有依靠教育科研的力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地位,跻身于知名学校的行列;一所实验学校只有把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灵魂,才能真正实施具有时代特点和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整体改革,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十一五”课题的引导下,向着更新、更强、更高的目标跨越。
【校长简介】李国荣,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现任吉林省长春二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197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首批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吉林省暨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三八红旗手,长春市十佳女校长,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曾任中国中学校长研究会会员,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东北师大历史系兼职教授暨硕士生导师,长春市十二届人大代表。
担任长春二实验中学校长以来,坚持科研兴校,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01年进入省级重点中学管理序列, 200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学,先后被授予国家基础实验中心外语教育中心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全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吉林省教育科研基地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国际交流示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长春“五一”劳动奖状,人民满意学校等荣誉。从教 28年,撰写学科著作 52本,并有 20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
下一篇:与西方企业管理书的相遇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