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4238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8/1/8
分享到:

摘  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高师院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责所在。衡阳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打造了新型的教师教育基地和现代教师学习中心,开辟了高校、政府和中小学联合培育师资的新模式,是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教育存量和增量、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尝试。


关键词: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这种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水平骨干教师严重匮乏,边远贫困地区补充合格教师困难,农村学校音体美、外语和信息技术等科目教师普遍短缺,等等显性矛盾已为人们所认识。[1]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均衡发展。

200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岗计划”、“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2010年,国家和湖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提高对高师院校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因此,共享高师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功能,迎合基层中小学的师资需求,构建“三位一体”的区域性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形成新型的教师教育基地和现代教师学习中心,实行“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开辟了高校、政府和中小学联合培育师资的新模式,是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教育存量和增量、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尝试。

一、“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一所地方高师院校,衡阳师范学院以“秉承师范传统、彰显师范特色、光大师范精神、培育教师精英”为历史使命,全心全意服务于基础教育。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师范生一学期“支教实习”工作,与常宁市教育局和耒阳市教育局在教师教育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了新型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

教师教育创新的“三位一体”是指高师院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协同创新的主体一体化,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基础教育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发展一体化,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合作学习的教育过程一体化。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实行“1234”运行机制:即一个目标(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优化两个方案(职前培养方案、职后培训方案),三位主体(地方师范学院、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协同,保障四项条件(实习经费和培训经费、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

1、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领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的职前培养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大学的职前培养可以教给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知识。因此,形成了职前重知识理论、轻实践能力训练,职后重实践能力、轻知识理论学习的教师培养模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无法有效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立足点,和常宁教育局、耒阳教育局对两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共同研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优化培养和培训方案,把强化专业培养、促进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两个方案

优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案,构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基础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运行新体系。即:高校的职前培养要紧紧围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基础教育输送优秀师资;教师的职后培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和培训系统,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与时代需要同步发展;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要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动态调整培养和培训方案和内容。[2]

职前培养方案力求理论课程实践化,体现基础性、宽广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我院于2005、2008、2010年分别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固化了改革经验,构建了1+2+0.5+0.5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年通识教育,第2、3学年专业教育,第7学期教育实习,第8学期毕业论文或设计、就业教育)。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实现“三体系三并列三递进”模式。“三体系”是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体系。“三并列”是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举、并重、并行。“三递进”是指理论教学体现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层次递进,实践教学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递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体现为能力、素质和信仰培养的层次递进。

职后培训方案力求实践课程理论化,体现前沿性、综合性、研究性和针对性。为此,我院采取了系列措施和方法:一是构建教师培训课程新体系,将培训课程重组为两个模块——通识教育类课程模块和学科研究课程模块。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采用专题报告或讲座的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授,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二是组织教授博士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教授博士大篷车”送教送培下乡活动。根据一线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研制实施方案、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切实帮助基层学校和教师解决课程改革和专业成长中的突出问题。

3、三位主体协同创新

我院根据各师范专业建设需求,聘请了100多名中学校长、中学优秀骨干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担任客座教授,一是主持讲座或直接承担某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二是指导师范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性项目,三是合作搭建师范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如参与、指导学校师范生教学比武、师范生五项技能大赛和教育实习汇报课比赛,并现场选录优秀学生。

2007年来,我院积极试行师范生顶岗实习,并随后成为湖南省教育厅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院校。在实践中,构建了“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机制,实行“四年一期实习为主,与四年二期实习和三年二期选拔优秀学生实习为辅相结合;以初中顶岗实习为主,兼顾小学和高中阶段顶岗实习”的顶岗实习新模式,与县市教育局、实习学校携手破解了不间断进行顶岗实习的人员和资金难题,建立了“三优两评”、“顶岗与就业结合”等顶岗实习工作的激励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五年来,共有2600多名师范生赴常宁市、耒阳市、衡东县和澧县的120多所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和基础教育的热烈欢迎,湖南日报、湖南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2010年6月15日《中国教育报》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破解农村师资矛盾,衡阳师院顶岗实习“三赢”》为题进行了长篇专题报道。

2004年起,我院每年都组织了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座谈会,每次与会的中小学校长都超过了100人,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师范生素质和能力等问题。2006年来,成功举办了7次县市教育局负责人和合作中小学校长参加的“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研讨会”。2009年举办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论坛——衡阳师范学校2009年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专题研讨会”,省教育厅高教处、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基础教育处的主要领导、顶岗实习所在县市教育局局长、顶岗实习学校负责人等共计1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2007年起,我们建立了校地联席会议制,由衡阳师范学院和常宁市、耒阳市两市政府和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两次定期联席会议安排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学期初联席会议的重点是研究和规划教师培养培训的实施方案,部署和落实“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相关事宜,学期末联席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不定期会议则在学期中随时召开,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学院,联系校内各教学系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协同相关事宜。

通过经常性的对话和协作,我院分别与常宁市教育局及其辖区内70多所中小学、耒阳市教育局及其辖区40多所中小学构建了两个区域性的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对此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2009年开始批准我校承担了“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其中,2009年承担了初中语文、化学专业150名教师的“国培计划”;2010年承担了初中思想品德、生物等专业424名教师“国培计划”,承担了初中地理、历史、音乐、美术,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和初中、小学校长共900名的“省培计划”;2011年承担了初中思想品德、小学语文等专业教师“国培计划”和中、小学校长“省培计划”共460人。“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中的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成为“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骨干教师。2010年3月,我校作为2010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项目湖南省唯一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交流培训经验,2010年、2011年、2012年我校均被评为湖南省国培计划项目优秀组织单位。

4、保障四项条件

实习基地保障和实习经费保障。目前,我院与常宁市教育局、耒阳市教育局共建了126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学院通过师范生培养经费优先、规范经费使用程序等措施,建立了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湖南省教育厅每年拨给我院顶岗实习专项经费20万元。

培训基地保障和培训经费保障。结合湖南省和常宁市、耒阳市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需要,我院和常宁市、耒阳市合作建立了常宁市和耒阳市中学教师培训基地、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使衡阳师范学院真正成为地方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母舰”。常宁市教育局和耒阳市教育局通过建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改革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措施,建立了地方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另外,每年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也为教师培训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

二、深化“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思考

当前,我们构建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主要是依靠高校来统筹和运作,机制不顺之处显而易见。因此,“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要得到高效运行并取得实际成效,尚需省市县三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

我们建议省级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建立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运行模式,同时明确高师院校在地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建立由高校领导、地方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市县进修学校校长、中小学校长组成的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及专家指导委员会,理顺管理体制和健全运行机制。

我们希望省市县三级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教育创新共同体建设。如,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专项、(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专项、院校培训专项、置换培训专项、基础教育教改工程专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专项,等等。[3]


参考文献:

[1]白秋纯.“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刍议[J].大连大学学报,2015,(6):141-144.

[2]龚宝成.“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4,(5):78-81.

[3]李进金.地方政府统筹下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机制运行[J].大学(学术版),2015,(11): 75-79.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