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孙建中 晋中学院4199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8/1/15
分享到:

近年来,关于地方院校特色的研究日趋增多,但多是宏观、抽象的描述,缺乏微观、具体的刻画。这导致我们对地方院校特色的认识,多停留在一般的认知,一旦真正深入地方院校内部,却又形成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局面。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晋中学院办学特色的实践探索,进入地方院校的内部来探讨办学特色这一问题。

一、 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认识

1.地方院校办学特色

地方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区、市),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这类高校占了我国高校总数的80%,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它们的走向、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使各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特色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上的独有品格的凝聚,是现实独特优良风貌的体现。特色就是关键发展力,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强大的生命力。地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基于自身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规避劣势、错位发展,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内在逻辑要求和重要战略抉择。

办学特色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可以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方面的,可以是师资力量方面的,可以是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可以是教学方法方面的,可以是管理模式方面的,甚至可以是校园布局、建筑风格方面的。但是,不管表现在哪个方面,特色应该归结为一所学校所独有的优秀育人环境或育人方式,它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应发挥独到的作用。

2.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特点

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的主要力量,其重要作用就是担负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和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成为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院校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追仿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必须走出一条与重点高校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确立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应用性。地方院校的主要任务是立足地方或区域,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上,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探索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范式,将应用性的类型特色转化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个性特色,凸显鲜明的应用特色。

二是区域性。区域性是地方院校服务面向的主要特征,也是地方院校办出特色的根本途径。这种区域性特征恰恰也是地方院校的比较优势所在,作为地方院校社会发展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院校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在优势学科或专业领域对地方或区域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取决于被社会广泛认同或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使学校社会地位、教育价值和知名度得到有力的提升。

三是战略性。地方院校的战略特色是指在国家高等教育宏观政策与法规的指导下,地方院校针对学校自身的类型特征、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战略发展规划。地方院校可以在学校的远景与使命指导下建立起长短期目标结合、遍及学校各个层次的特色发展战略和战略规划体系,能够对现实和未来的办学环境、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问题与困惑    

目前,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趋同”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办学定位趋同,主要表现为盲目追求高层次、学科齐全和规模大。在层次定位上,有些学校盲目升格,专科变学院,学院变大学,教学型大学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而教学研究型大学又变为研究型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为实现所谓的综合性目标,一些院校盲目扩展学科领域、增设新兴学科专业和边缘学科专业。在办学规模上,不顾学校办学资金、师资队伍状况等约束条件,一味扩大招生规模,盲目扩建基础设施,陷入了“盲目扩大规模——教育质量下降——学校的社会声誉降低——无形资产流失的恶性循环”。

二是学科和专业设置趋同。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是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是“赶热门”、“抢市场”,遇到热门专业就一哄而上,造成新的专业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

三是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趋同。许多高校都将培养目标锁定在造就高层次学术人才,而不是各级各类、各有特色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不少学校提出的大多也是一些一般性的要求,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等,宽而泛又空洞,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设定具体的育人规格与模式,导致在人才市场上高校毕业生“千人一面”。

2.办学“迷失”、“困惑”现象比较突出

一是地方院校办学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办学理念的迷失,在迷失中逐渐削弱了已形成的特色。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升温,市场经济大潮的日益冲击,高等教育的生产属性越来越凸显。在这一趋势影响下,不少高校过分强调教育的生产性而弱化了公益性。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掩盖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结果使自身的优势难以发挥,使已有的优势逐渐丧失。

二是许多地方院校往往没有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实际而全盘模仿别人的发展模式,弱化了自身特色;特别是盲目地向国外著名高校学习,没有结合校情和国情,忽视了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模式。

3.办学“为特色而特色”现象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地方院校主观上想让学校发展快些,便刻意追求办学特色,搞短期的特色发展项目,企图以几个特色项目来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严重违背了高校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规律。

二是随着办学特色逐渐被教育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学校的排名或者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一些高校疲于应付、临时编造一些特色项目,或者在短时间里设计几个特色项目加以突击建设,这种为迎合学校评估而仓促考虑的办学特色,更是背离了办学特色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晋中学院办学特色的实践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时代,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就是办学特色的竞争,因为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特色就无法创新发展。所以,特色往往是一所高校质量和水平的标志,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办学特色对于地方院校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在我国,传统老校的办学模式不仅势力强大,而且社会认同程度很高,办学者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如果没有超凡的勇气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地方院校就只能作这些院校的复制品,克隆这些高校的固有做法。晋中学院没有跟在其他院校后面亦步亦趋,简单地模仿和复制名校、老校的固有传统,而是以“服务地方为基础,崇尚实用为原则”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1.地方特色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能之一。我校按照“加强优势学科、鼓励交叉学科、扶植新兴学科、实现协调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晋中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完善学科专业布局。除做强现有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文社科专业外,结合晋中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申报开办了生物技术、网络工程、机械制造、旅游管理专业;按照支持强势学科做强、推动应用学科壮大、促进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的原则,调整了13个专业的学科归属,组建了机械学院等工科教学学院,以适应晋中产业发展的需要。

学院长期以晋中本土文化研究为己任,拥有省级研究基地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学院与晋中市委宣传部和山西古籍出版社共同编纂出版了“天下晋商”丛书。学校引导广大师生结合实际,不断寻求服务地方发展的切入点,譬如积极为晋中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努力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力源”、“咨询部”;积极为企业解决发展和技术难题,努力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合作者”、“智囊团”;积极为当地农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技术支持,努力成为当地农民的“学习园地”、“进修场所”。

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地方的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地方政府利用政策倾斜、规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方式,在学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校区规划、校园基本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给学校以大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了区域社会和区域大学的双赢。

2.校本特色

地方高校只有认清自身,并依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改革自身,才能达到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社会需求相适应,才能突显办学特色。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研究共同体,对高校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校本研究。只有搞好校本研究,才能搞好校本特色。晋中学院调动所有与学校建设发展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关注学校的建设发展,并自觉对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进而建言献策,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同时,学校通过科研立项、教学教改立项、网络等平台,对制约学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问题,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要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请进来”是积极聘请专家学者、企事业主管、政府领导来学校讲学、“诊脉”,使学校能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制定学校、专业自身发展战略。“走出去”是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去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学习、锻炼,全方位地提高师生员工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

3.优势学科特色

一是努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晋中学院音乐学专业在充分发掘晋中地方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开设了“原生态民歌”、“左权民歌”、“祁太秧歌”、 民间音乐采风等特色课程,成立了“亲圪蛋组合”。 “亲圪蛋”组合先后三次赴京演出,并到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录制专题节目。晋中学院地方音乐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同时对晋商大院“三雕(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形意拳等进行了整理与研究,现已形成特色研究团队与研究成果。

二是打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毽球专业。晋中学院在2004年组建山西高校第一支毽球队,就是考虑到篮球等大球比如太原理工大学已颇具优势,我们无力与之抗争,而我省高校中还没有专门的毽球队,市场上却又比较缺乏此类人才,我院体育教师中有几人恰好擅长毽球。我们必须避老本科之优,而取我所长。事实证明,我们举办毽球专业充实了我院专业建设,培养了市场急需的短缺人才,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学院毽球队,先后获得了男单世界毽球锦标赛冠军,全国毽球锦标赛团体冠军、单打冠军、双打冠军等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山西争得了荣誉。该专业在山西省内外颇有影响。

四、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发展趋势的思考

中国地方院校基数大,占了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八成,它们的形象与风貌几乎可以主导我们对中国大学整体的认知。在一定意义上讲,如果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有了起色,中国大学的整体特色与面貌将会焕然一新。鉴此,本文结合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现状,提出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1.深化地方院校特色本质的认识,为特色项目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我国地方院校特色项目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和不良倾向,不仅是地方院校特色缺失的写照,而且也是特色理论欠缺的反映。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站在历史视野下,深入探索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揭示大学特色的精髓与本质。另一方面,注重对现代国内外著名大学特色的考察与分析,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于地方院校特色建设的经验。

2.完善大学评估机制,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我国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这种统一的评估体系仍带有精英主义价值取向,不能适应我国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要。对此,首先要科学制定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其次,积极建立中介组织,扩大社会参与度;最后,严格执行评估标准,保证结论权威。

3.地方院校要科学定位、明确己任,为实现办学特色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地方院校应以服务地方、服务基层为己任,从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针对地方、针对基层的发展需要为自己的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地方院校应积极寻找地方需求、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一些相对强势的学科和专业,再以此带动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实现特色发展之路。最后采取资源综合、信息共享等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某些学科、某些专业在省内占据一定的优势和资源。这也是目前中国地方院校必须遵循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路之一。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