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校长论文 校园安全文化 精神文化 文化氛围

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忠西 陕西西安关山中学602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5/5/11
分享到: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学校园安全文化是在一所中学内部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有关安全问题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综合,是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有关安全问题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构建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是形成中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安全物质文化是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基础
    中学校园安全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样,它的孕育、产生和功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校园安全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中学校园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因此,要科学、精心建设校园安全的物质文化,通过校园的安全硬件建设保障学生安全,通过校园安全的环境营造,提高学生安全心理素质,培育安全情感,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活动。
    学校在新建、改建校园过程中必须根据教育法规进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物质文化保障。学校要努力建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学校要开辟安全宣传栏,定期展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信息等。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节假日、汛期、高温、秋冬干燥季节到来之前发布安全友情提示,让它成为学生特殊时段安全的良师。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学生日常安全的益友。学校要设置活动安全警示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或减速带,楼梯通道疏散安全出入口标志等等。通过校园安全物质文化的精心设置,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从而通过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中学校园安全文化。
    二、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是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安全行为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安全文化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越强,对自己的安全行为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安全规则制度做事、做人。学校要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举办安全法制报告会,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安全行为能力。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或突击一阵风,而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当地学校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学生安全行为养成具体要做到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教育学生安全行为与教育学生做人统一起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安全行为养成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把安全行为规范养成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引导安全行为践行,提升学生安全行为水平。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安全行为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行为公约、安全行为规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三、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是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的保证
    校园安全制度指的是在安全观念体系的指导下,学校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包括教学安全、学习安全、住所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减灾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安全制度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又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学校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学生通过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学校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建设好安全制度文化对稳定学校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学校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校园安全工作特点,在原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进入社会、校园、家庭,学校要制定网络安全制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文明安全上网。学校要与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制度落实到人。明确提出各处室、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应承担的安全职责,使他们有责可负,有责必负。
    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学校领导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不足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只有不失时机地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才能为构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证。
    四、形成校园安全精神文化是构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并非指校园安全文化环境的布置,或安全文化活动的设计,而是通过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日积月累,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行为心理定势,师生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从而转化为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它是师生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要建设和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就必须加大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各种素质,为养成安全习惯奠定基础。学校要加大安全制度文化的执行力度,让学生在制度的规范中习惯成自然,要尊重学生在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安全文化的主体精神,使安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通过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使中学生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树立人人讲安全,时时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处处不忘安全的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让安全警钟时刻在师生头脑中长鸣。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