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校长论文 山东 适合学生的教育 好的教育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周健 临沂第三十五中学1396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4/1/14
分享到:
在德州学院的集中培训,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眼界,而且同学们之间对教学层面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讨,也让我们交换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到很多解决实际课堂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智慧,在此学习过程中也让我们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例如随手记录一些问题或好的想法,记录听到看到的一些好的素材,每周写反思、总结、计划等等。回学校后的分散研修督促着我们“延续激情,落实行动”,对之前的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调整教学思路,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把集中培训获得的知识积累和沉淀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延续集中学习期间的学习热情,并一直作为习惯保持下去。
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课堂教学,以理论为指导,从实践中反思总结经验,反过来再为教学服务。通过两个多月的培训研修收获我简单的谈一下初中阶段什么样的美术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美术教育 ?新课标中最为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美术教学过程最关键的部分是使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它能突破模式的桎梏,从小打下创造性的观念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培养,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人与人不同,有些人可能瞬间产生一些好的想法,但是不加留意就会错过。而有些人可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一些灵感,而有些人只会去临摹别人的东西自己没有思想。思想不等于创新,但思想是创新的前提。在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有了新的思想付诸行动后就能有创新。但是无论怎样创新,基础始终是最重要的。面临着初中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每周一节美术课,在这短短的45分钟我们怎么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有时也在思索,赏析与绘画是相辅相承的,脱离了绘画讲理论是空洞而又苍白无力的,就跟纸上谈兵是一样的,只有你去做了从能体会到期中的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绘画要求基本功,必须要有一定的量变才能有质的变化,通俗的讲与学生付出练习的多少成正比。而初中学生的作业量也很大,家庭观念上的一些偏见致使美术不受重视的因素之一。唯一留给我们的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有一些学生因为美术是一种可以“休息”的科目才喜欢美术课。但是只要学生对美术科目感兴趣,我们就要好好的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让他们认识美术、了解美术、懂得美术,学会发现美、寻找美、记录美、创造,提高审美观,美术离我们不遥远,生活处处皆美术。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要善于寻找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方向解决问题。你不要怪你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美术课,因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生的个人喜好:同样是一块肉,有人喜欢吃肥的也有人喜欢吃瘦的,而有些人确能肥瘦都吃,而有些人压根就不吃肉。不是每个人都能培养成画家,而反过来我们又要仔细的发现和挖掘尽量的不要让一个未来的画家从我们身边被忽视掉。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又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曾经是你的小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喜欢上绘画,喜欢上美术学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2.学生的性格和天分:同样是学习,有的学生具有灵性,教师一点拨学生就能领会,并能举一反三运用到更广的领域。而有的学生很刻苦很拘谨,虽然很努力很上进,却原地踏步或者进步很慢。这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智力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性格方面也起关键作用,初中学生在此阶段是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成熟的时期,突出表现在学生的心态的躁动,浮躁是一个最大的特点,而学习美术却要求心态平和,突出在沉稳性上,要想画好画既要有恒心坚持得住,又要有耐心不浮躁,从枯燥无聊中体会线的乐趣,色彩搭配中体味变换的乐趣,从自然中筛选提取美的东西来通过画笔在画纸上翩翩起舞描绘出来。从绘画过程中体会变化万千的美与乐趣。有的学生就能沉得住气,静下心来去练习,自然也就有所收获;而有的学生好动且坐不住,心静不下来,不思考着练习自然也就收获甚微。在此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地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一颗恒心,善于钻研,善于创新。3.教师的教学魅力:初中生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理解力、设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极端的叛逆期,对喜欢的老师崇拜而延伸到模仿,对不喜欢的老师则可能会置之不理甚至发生冲撞。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个人魅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美术学科。我们这些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既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还要多读书多看画展多与名家交流,知识面要广,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掌握。不仅要会画、会做、会解读、会赏析、还要会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创新,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从现实中的事物中让学生感觉到美术与生活的零距离,美术的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美术。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美术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有一个阶段性的培养计划和发展方向及目标。我认为好的美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位诗人说过:播种思想,便收获行动。播种行动,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思想、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记忆、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坚持得住的性格。自然在今后的美术学习和生活得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其次不要太急功近利,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结合学生学习美术的感兴趣方面,将课程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把心态调整好,一步一个脚印进行。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要切近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美术教师有义务对身边的传统艺术进行挖掘,在学习新的知识观念的同时不忘传承民间文化传统。美术教育要结合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当地丰富的的民间文化资源,挖掘和发现本区域民间美术,结合学生的喜好及学习兴趣开展校本课程。学生通常对动手实际操作的课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以兴趣为主导,以作品的成就感来增加信心和力量,以教师的评价和鼓励来增加自信。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把握总的方向,以引导为主的模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把课堂知识活化,以创新为主体,以应用到生活为目的,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教师既要全盘考虑又要长远考虑,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眼界,既要有传统的文化观念又要有时代的创新思想,看起来挺难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只要教师有心,做好合理的规划。在设计教学思路上合理的考虑学生的喜好及特点,既要把内容讲到,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喜欢课堂掌握知识,进行适当的指导,进而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