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从传承走向超越 从整合走向融合
校长网 校长论文 丹阳市实验学校 诸华平

从传承走向超越 从整合走向融合

作者:诸华平 丹阳市实验学校1256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5/12/23
分享到:
——丹阳市实验学校把握发展新机遇开拓发展新征程
对丹阳市实验学校来讲,2011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强调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办学体制全面转轨,原公办民营性质彻底转型为纯公办性质;办学布局大辐调整,原大泊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与丹阳市实验学校三校整合,九年一贯制办学规模日趋成熟。在全面转型、区域整合的格局下,学校该如何发展?丹阳市实验学校用“从传承走向超越,从整合走向融合”的发展思维准确把握学校发展走向。
一、勇于实践,率先而为,引领丹阳教育的更新超越。
在曾经的年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丹阳市实验学校首开我市初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之先河,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创办优质高效的民办初中。
2001年,在丹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决策下,丹阳市实验初级中学作为丹阳市第一所公办民营体制学校在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热土上应运而生,给丹阳初中带来了“鲶鱼”效应,影响和带动了丹阳初中教育的观念理念的更新,为老百姓带来的对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更多选择,学校本省也成为我市初中教育的标杆和对外展示的窗口。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行政中心东移,也为了便于优质义务教育更好地面向社区、服务社区,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辐射周边地区,2009年,丹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整体搬迁至沪宁高速公路丹阳段入口处、丹阳市市门第一路和丹阳市最大的居民小区天波城小区结合部,升格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丹阳市实验学校”;为了使优质教育更好地惠及地方百姓,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布局,2010年,丹阳市实验学校全面回归“公办”。
十年传承,丹阳市实验学校积累的丰富而独特的办学理念,创造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辉煌,为全市高级中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但是丹阳市实验学校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没有忘记超越。如果说传承是一种辨证的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种谦虚的品质,没有传承,发展就势必会成为空中楼阁;那么超越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丹阳市实验学校领导意识到不思超越,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他们要克服千难万险,走一条从传承到超越的推进学校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强势发展的新路。
二、自觉适应“全面转型”,引领学校从传承走向超越。
回顾从2001年至2011年的发展历程,丹阳市实验学校之所以能够兴起、发展、壮大,就在于能够顺应形势,顺势造势,顺势作为。面对从“民营”全面回归“公办”的新形势,学校领导用“发展不能割断历史”的思想引领全校上下倡导三大“传承”:一要传承信念。信念是动力之源。丹阳市实验学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享誉丹阳、知名镇江、影响全省,得益于从她创办之日起就确立了“丹阳教育品牌”的目标定位。学校的每一步发展不仅带来了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信赖,而且带来了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期盼,把人民群众的高信赖、高期盼不断转化为学校使命感,学校的发展动力就会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二要传承精神。精神是发展之柱。丹阳市实验学校之所以能够在白手起家的基础上两建新校,靠的是知难而上、众志成城的创业精神。把“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的无畏精神不断转化为学校全员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把“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合作精神不断转化为学校团队和谐共进的群体氛围,学校的发展势头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三要传承追求。追求是进步之魂,丹阳市实验学校之所以能够在困境面前、劣势面前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一次又一次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依托的是优秀教师群体的强力支撑。把人人重视师德修养、人人专注专业成长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岗位追求,学校的发展根基就会坚如磐石、经久不衰。面对从“民营”全面回归“公办”的新使命,学校领导用“发展不能停顿脚步”的思想引领全校师生致力三大“超越”:一要超越历史。作为全省第一批改制学校的试点学校,实验学校曾经在“民营”体制下创造了具有轰动效应的办学业绩;如今,实验学校要自觉、全面适应“公办”体制的规范要求,重创新业绩,再创新辉煌,持续维护好“优质教育”品牌。二要超越现在。目前,实验学校的办学优势主要体现在同类学校的共性发展上;面向未来,实验学校要立足错位发展着力在特色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开拓新空间,力求走出一条有鲜明个性、有自我特色的发展之路。三要超越周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实验学校曾以“民营”体制的优势辐射周边,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更广的范围内,实验学校和真正意义上的名校相比较还有相当的落差。在“民营”体制优势已经丧失的情况下,实验学校要通过全面夯实内涵建设、丰厚文化土壤,切实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高效推进“三校整合”,拉动学校从整合走向融合。
整合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融合是对资源利用的充分挖掘。从整合走向融合追求的是从浅表到深层,从外在到内在,从有形到无形的建设境界。
随着丹阳市实验学校全面回归“公办”,区域布局调整势在必行。2011年暑期开始,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三校整合”工程正式启动,2011年暑期结束,整合工作在形式上宣告完成。“回归公办、三校整合”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整合的范畴中,人力资源的整合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如何使整合后的新教师群体有共同的集体归属感和团队使命感?在整合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时、明确地提出了“从整合走向融合”的整合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三校整合”工作在有序、快速的轨道上高效推进。第一、把“服从大局”作为“三校整合”的首要原则,强化了整合的组织领导。在“服从大局”的旗帜下,整合工作全面推开、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第二、把“提高认识”作为“三校整合”的首要工作,强化了整合的思想基础。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造福地方百姓,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升发展平台”的宣传下,整合主流健康向上。第三、把“真诚沟通”作为“三校整合”的互动机制,强化了整合的情感基础。在“行政交流、部门对接、民主讨论、广泛倾听、及时反馈”的多方位的双向互动下,整合渠道畅通、氛围浓厚。第四、把“尊重选择”作为“三校整合”的用人导向,强化了整合的自我融入。按照“依照法规、自然退岗,增设岗位、自主选岗,和谐稳定、自在履岗”的思路妥善安排行政人事,按照“自主申报、双向选择”的思路妥善安排工作岗位,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老师的选择需求,促进了整合进程的自然和谐。第五、把“加强认同”作为“三校整合”的价值导向,强化了整合的过程延续。通过引导教师转换自我角色,加强对自我归属的重新认同;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加强对学校优良传统的认同;通过引导教师瞻望学校美好前景,加强对学校发展趋势的认同;通过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通过引导教师内化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规范管理的认同;通过引导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加强对师德规范的认同;通过引导教师追求一流工作业绩,加强对岗位责任的认同;通过引导教师参与团队竞争合作,加强对学校共同体的认同。通过加强全面认同,凝聚发展人心,汇聚发展合力,全面营造“自然、自主、自在”的生动局面。
随着从传承走向超越的不断迈进,从整合走向融合的不断推进,丹阳市实验学校前行的步伐将越来越坚实,发展的节奏将越来越迅捷,进取的精神将越来越高昂,积聚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厚,成就的业绩将越来越辉煌。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