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最早完整地提出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他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0一781页)。这一思想对指导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应该说正确的。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说“培养”是被动行为,是社会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要求被培养者的一种规范。就学生个体来说他们的实际需求才是最值得重视的。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生来身体健壮,就是不培养他也力大过人。一些生长在大海、大的江河边的孩子水性极好,难道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否,环境使然。相反有些学生身体孱弱,一些学校的培养目标对他来说比登天还难。在思想方面,有些学生生来善良或有良好的家庭影响,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是学校不加以培养,这些学生一生道德表现也堪称师表。在知识能力的学习方面不同的学生更表现出千差万别。所以对学生来说“培养”只是社会的选择,至于学生的个体选择也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重视。过去人们有个提法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觉得这里边有问题。前一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正确的。后一部分应该改为“教育大计,学生为本”(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曾提出教育大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现在反过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难道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教师或其他人?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环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把传统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转变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学生各有特长”的教育目标。使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吻合,使社会的发展符合人性的发展。只有教育观念的全面转变,中国的教育改革才具有方向性。
对一个学生来说,个性是他的全部。所谓的个体就是独具特色的统一体。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就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就全面发展,异彩纷呈。相反,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按同一个标准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畸形发展。按照统一标准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结果社会将在一方面或几方面人才过剩,而在其他方面人才却严重不足。自然和社会间的知识是无限的,社会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就总体来讲应具有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就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来完成(当然,人类永远也无法认识世界的全部)。
社会当中的自然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表现在:相貌、生理、心理、生活习惯情趣爱好上的明显的差异。这就使我们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一个老话题“因材施教”上来。当然,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一课程个别侧重的“因材施教”。这是在学生自我选择的前提下的“因求施教”。我这里提倡的是“统一和选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统一”是指学校统一编撰一定的教材,统一安排一部分教学课程。通过学校教学将一些常识常规性的东西教给学生。“选择”是指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课程。一部分选择学校安排的统一课程,另一部分选择社会上的知识技能课程和其他学校(这里指跨校选择)自己需要学的课程。这样的好处是:统一的知识使社会成员形成信息同构,便于交流,便于形成认同。选择性的知识使社会成员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使社会在任何方面都有相应的人才提供服务,使社会各方面知识都得到相应的传承。使整个人类更好的应对随时发生的各种难题。未来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一定比现在多,但每个学生所选学的课程却比现在要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就社会知识的传授总量来讲比现在还是增加了。
选择性学习,对于在某些学科上有专长的同学来说,可以选学自己有专长的那一科,或与这一科有密切关系的学科。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成就更大的事业。毕竟人生是短暂的,知识又是没有边际的,一个人毕生专注一件事情或许在某些学科有所突破。选择性学习对某些学习较差的同学更是必须的。我们无论怎么强调全面发展,但学习相对较差的同学总是存在的,而且总是占一定比例。我们让这些学生全面发展,各科优异是根本不可能的。过高的要求最终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过早的厌学,过早的被淘汰在学校之外,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如果让这些学生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几门学科,或选学一两门重点学科进行学习,实行重点突破,也许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只要学生不放弃学习,坚持整个学业,会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这样总比用全科成绩否定他们要好。对某些方面有特长和相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全面发展可能是致命的杀手。对这些人讲全面发展,可能最终导致他们一事无成。当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许希望多学几门知识,学校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统一和选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彻底的打破现有的教学体制,是一场新的教育革命。首先是教学场所实行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学书本知识,学统一的常规性知识。校外学技术技能,学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常规知识和特长技能学习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做到既有知识也有能力。其次是教师实行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校内专职教师以教授统一的常规性教材为主,社会兼职教师(各行各业具备一定专长的人才)教授生产技能、专业技艺和专业知识等。使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始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科学实验相结合,和艺术创作相结合,和社会组织相结合。改变现在的先玩(幼教)再学(大中小学)再参加劳动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单调,使学生在单一的学习中丧失了劳动能力。未来的教育,将是校内教育和社会同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同步,学习和工作同步的全面渐进式不间断连续型教育。现在学校普遍设立实验室,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但由于学校实验室所实验的项目有限,一些实用技术学生很难在实验室里实践,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上普通学校缺少工具,致使学生搞的小创造小发明往往停留在纸剪泥塑玩具模型水平上,很难创造出像样的东西。在校学生动手能力差是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使大多数学生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在国家不再包分配,家长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时,学生自己往往束手无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现代化生产工艺的普遍应用,人们的定时工作学习时间将进一步缩短,目前法国就采取在校学生每周上四天课的办法。不久的将来,这种学制将普及,学生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学生将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自己想学的知识,学校和社会要跟上配套服务,应尽量为其提供便利的条件。
关于教师。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大量有知识的人才,一些人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过在校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这些人的知识总量远远超过在校教师的知识总量,这些人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有义务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另外社会上有大量的有一定专长的艺人,他们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一门技艺的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些人理应纳与教师的行列。因此,教育部门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要尽量拓宽范围,尽量给有知识技能可传授的人授予教师资格。把社会上所有有一定专长的人,全部纳入教师储备队伍。这样就可以形成校内校外庞大的教师队伍,使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最大限度的得以传承。未来学校的教师,也要实行长期聘任和临时聘任两种办法,一些学科的开设具有阶段性,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聘任一些有专长的教师为学生讲课。现在很多教师长期封闭在学校里,知识单一而匮乏,所传授的知识有用成分有限,从书本到书本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厌恶学习。一些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还要折腾几年才能融入社会,有的书呆子终生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而游离社会之外。聘请社会上的专业知识技能比较强的人担任教师,使学生走出虚拟的学习环境,直接面对现实生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从中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技能。
建立全民医疗、养老、和国资均股分红生活保障体系,废除所有形式的职务终身制,包括废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吸收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聘任。每届学生入学时,中小学要建立相应的家长委员会,大学要建立学生会。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和大学的学生委员会直接参加教师聘任工作。小学六年,教师按高低年纪分两段聘任,每次聘任试用期半年。初、高中三年分别一次聘任,试用期半年。每年中小学新生入学后,学校先収学生。学生收完后学校负责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在社会上公开招募教师,所招募的教师负责提供自己的从教信息。然后由全体学生家长票决从中择优所需教师,组成本届学生的教师集体,由学校组织分工。大学教师由学校初聘,试用半年后,由学生参与决定是否聘任。学生毕业,教师任期结束。实行学生家长和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聘任制,教师直接对学生负责。既有利于教师管理,又可以减少教育行政的压力,减少行政成本,还从根本上调整了师生关系。实行教师按期聘任制后,教师维持自己的职业靠贡献,不靠资格。靠声望,不靠关系。通过阶段性聘任,使教师队伍在不断的优胜劣汰中得到优化。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否则办学就失去了意义。
关于校长。校长是学校人、财、物的管理者。校长一职关系到国家、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利益,校长在学校起着主导性作用。所以选好用好校长也是搞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建议对校长实行“三三四制聘任办法”。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家长(学生的合法监护人)的评议分数占百分之三十;教师的评议分数占百分之三十;教育行政部门对被聘任者的考核占百分之四十。聘任条件由政府统一制定,公之于社会。应聘者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应聘申请,并提交个人资料,同时提出个人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小组对应聘者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按照政府公布的聘任条件初步确定应聘候选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侯选人名单后,招聘学校全体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多数家长对招聘人员进行量化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本校公布。在以上三方的评议确定无争议时,由教育行政部门(政府部门监督)对评议结果进行综合,确定最终人选。这样公开透明的聘任校长,基本上可以杜绝在学校校长聘任中的不正之风,使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走向教育领导岗位上来。关于校长的工作成绩考核希望也能采取“三三四制”,相信这样的考核更加公正,更能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至于大学,学生已长大成人,相信他们会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在大学里学生可直接参加学校对校长的聘任。我相信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全体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家长(大学的全体学生)分层次,多角度评选出来的校长一定会把教育工作做好。也只有这样选出来的校长才能为国家、教师和学生尽责。
关于教材。国家在编撰从小学到大学基础教材的同时,组织社会力量编撰从启蒙教育到比较实用的专业性社会化教材。内容包括社会上的一切艺术技艺、实用技术、尖端科技、政治法律甚至包括人文思想。总之,只要是社会需求的一切知识技能,都按自己的门类编撰渐进式的教材,供学生在一生各个年龄段中选学。这样学生从小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技能,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知识技能也都可以通过系统的教材传授得以传承。靠社会和学校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双重的能力:进学校可以继续学习,到社会可以工作。无论学生的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是一个正常生活、工作(劳动)、学习相统一的健全的人。现在有很多科普读物,对普及科技知识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很不系统,无法进行知识技能训练,编撰通俗易懂的各行各业的系统的知识技能培养训练的专业性社会化教材,是完善社会化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当然编撰社会化教材主要是为了指导实践,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要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现在一些科普读物的一些好的做法也要吸收。大多数人在面对新知识时都感到很难,主要是因为生疏。让学生从小介入实践活动,很可能学生的能力具有常人难有的水平。就是一些尖端科技,让学生从小介入到他成人恐怕早已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当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反过来更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单纯的学校教育更具有目的性。
关于学历的认定。无论人们把学历标准定的多么统一,同一学历下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是千差万别的,事实上学历掩盖了差别。我们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改革学历认证制度。建立学生单科评价体系。这样做一方面比较准确的评价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不因单科成绩的差异而全面否定一个学生。要实现校内学习的知识的评价和校外学习的知识技能评价相结合。现在很多学生参加业余技能考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不过要扩大范围,要从艺术类向实用技术发展,甚至民间一些意识形态类的知识也需要传承。国家要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爱好的技艺进行学习,将学生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同等看待,将学生的校外学习的技能技艺考级和在学校单科成绩等同看待,都可以作为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的重要的参考依据。单科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总体范围内所学的知识多样化,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现在实际来看,文凭的价值越来越趋向实际。文凭只代表某项知识水平,不再代表身份地位。用人单位不再凭学生的身份,而是凭学生的能力,凭自己单位具体的工作岗位招收人才,单科评价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知识将变得大众化和平民化,学而优则仕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学校对知识的垄断将彻底打破,学校单一评价学生的局面将彻底结束,评价必将走向社会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国家可以考虑将学生评价机制从教育部门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国家学历评价机构,负责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认定。国家设立独立的学历认证机构,打破教育部门将学历变成专利的局面。事实上,现在一些学生拼命考名牌大学,不是为了单一的获取知识,而是奔着名牌的"名"字去的,不管学到没学到知识,有了块牌子。找工作就有了资格。结果文凭的实际作用被扭曲了,扭曲了的求学目的造成升学的恶性竞争,使学校这个学子的天堂变成了鲜花和青春的炼狱。一些名校,为了创牌子,无休止的扩校,将校舍和教学设备不断翻新,为了名噪一时,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其真正的教育质量却不见提高。国家要统一监制学历证书,学历的证书的颁发单位为统一的国家学历认证机构。学历只标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代表学生学习的学校。学历全国统一编码号,不再标明发证学校和学校的属地,以避免形成学历中的地域性歧视,已形成公平的学生知识水平的评价体系。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看到未来的教育不是学校选择学生,学生适应学校。而是学生选择学校,学校适应学生,适应社会。另,单一的学校评价体制,实际上是对社会上知识技能的否定,不自觉的否定和抹杀了社会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学历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成人教育和一些自学者。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一,对所有的人实行公平的学历认证,是建立公平社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的改革有很多意见。有的主张往前提,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的主张往后延,把义务教育扩大到高中;还有的主张维持现状。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不主张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现在早教非常盛行,有的甚至将其延伸到胎教。但我认为,这里边又不科学的东西,在这里忽视了他的另一面,那就是:我们无论有意的向幼儿灌输的知识有多少,都不如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接受的信息多,直观。因为这些信息是全方位的(任何单一的信息,对人长期刺激都是一种伤害)。这些直观全方位的信息在未来的孩子的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长期在学校里学习的人成了书呆子,而一些在社会上闯荡的人反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我还是主张:幼儿以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为好。特别是在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成人的比例相对大,父母和爷爷奶奶可多带带孩子,这对幼儿的成长和亲情的培育是有好处的。另一种主张是维持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我认为:初中文化水平基础单薄,学生很难继续学习,更谈不上科学研究,在社会上只能干一些粗活。其对文化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认识也是浅层次的。这样不但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也使社会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认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主张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那一个不千方百计的让子女读研考博留学,那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我强烈呼吁尽快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因为,高中教育与大学的学科知识很近,学生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的学习很容易掌握大学的一些知识,也有利于社会的继续教育。具备高中知识的人对自然和社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不但可以为创造发明打下了基础,还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有力文化的普及和民主法制的实施。特别是在机械化日日普及的情况下,机器代替人工生产所造成就业困难,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可部分的缓解就业难。在现在将义务教育普及到高中,教师没问题。现在社会上有大量可供选用做教师的人才。至于教学设施,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既然买美国的先进武器他们不给,可购买他们的教学设施,充实我们的学校,这样我们就不怕我们的教学在短时间内实现不了现代化。至于教室,这几年由于计划生育初中招生量急剧减少,很多地方有很多空置的教室可以使用。就是没有,中国建设大国,还愁几间教室!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强烈呼吁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关于成人教育。国家要建立社会成员的终生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学校化。现在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些学生知识只达到初中水平(当然在农村还有大量的初中阶段辍学生),这样不但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还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培养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国家主人。没有科学的头脑,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这个主人就难当好。国家在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尽建立系统的成人教育体系。使一些达不到高中学历而提前进入社会的人,继续参加成人教育,使其尽快达到高中水平。对于成人教育,国家可给与学员适当的经济补助,以刺激社会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为学员解决一些实际的经济困难,使普及高中教育落到实处。在普及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在普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渐进式选择性学习和单科评价机制,更有利于成人教育。无论是城市的社区还是农村的乡镇都应该建立成人教育基地。固定场所,专人负责。任何吃国家财政饭的有知识的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教师、干部、医生、法官、工程师……在退休之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有义务参加到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中来。这样国家不仅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组建庞大的成人教师队伍,解决成人教育师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他们的晚年还有成就感。在这方面,外国也有教师和医生终身制的先例。
人类传授知识的途径本来就多种多样,家庭中的长辈对晚辈的传授,生产单位的师徒传授等。学校传授仅仅是诸多传授方法的一种,我们不能简单的强调学校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知识传授形式,使社会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一个国家的进步,靠的是整个民族的素质,靠全体公民的整体的知识水平的提升。国民有了知识,社会发展就有了自动力。我们在解决许多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感到困难时,都强调公民文化素质低,但我们更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应做些什么。我们的爱国心,我们的民族责任感将迫使我们在这方面作出回答。
上一篇:校长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教师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