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校长介绍,超常人才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前者只占其中的20%,而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占到了80%。懂得教育的家长通过对孩子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一样可以成为超常人才。
莫拔苗助长
苏校长说:“对任何孩子,哪怕是十分聪明的孩子,都不要刻意地当做‘神童’来培养,人的成长有其固有的规律,违背规律而拔苗助长,就会贻误人才。家长要放平望子成龙的心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孩子的成长。即使对智力超常的儿童也应当做平常儿童看待。过分地关心超常孩子的发展,时间长了,对于孩子的心灵将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其实很多被认为是天才的孩子只是早慧,但起跑快并不意味着能跑远,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弱点,他们一样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孩子培养三项注意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动手和动脑一样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家长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他们的所想、所说、所做,看起来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但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未来成才或创造发明的萌芽和潜在的能源。其次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独立动手的机会,因为动手前总是先要动脑,而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凡的。在我校的陶艺室内有很多学生作品,每一件都是孩子在陶艺课上大胆创作的结晶,我们发现,孩子非常在乎自己的成果,更在乎把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创新精神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只有拥有自信心的人,才有敢于追求卓越的魄力,才有不断进取的心灵支撑。今年沈阳市高考状元明英男,早在4月份复旦大学就已决定免试录取她了,专业任选,可是她心里的目标是北大的建筑专业,可以说正是坚定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使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家长从小要关注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首先要相信孩子。孩子是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能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发展;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点很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引导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每一位家长在爱孩子时都要立足于未来,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理性的爱。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上一篇:打造一所“理想学校”
下一篇:大爱成就大教育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