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在反思中完善 在完善中推进
校长论文,课堂教学改革,王荣华,华阁中心学校

在反思中完善 在完善中推进

作者:王荣华 华阁中心学校2742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7/10/9
分享到:

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与坚守,是教育长久的命题,是坚持教育进步的需要,更是教师需要长期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中心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我有幸参与了全县新一轮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于学习和实践中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以下的认识和思考:

一、更新传统观念,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教育教学行为都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单纯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而不强化教育者本身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的话,只可能是治标而不治本,那么仅凭这张传统的“旧船票”是不可能登上课改的“新客船”的。要真正改变课堂教学面貌,必须践行以下三种教育观:

一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观。工作巡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依旧有不少教师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就能收获越多。将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单边给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吸收和消化,导致不少教师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是教师的自我表演上,置学生于附属、被动地位。现代教育理念昭示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是生命的,要努力建构“生命课堂”,发展学生生命。所谓“生命课堂”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及情感交流活动。说白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完善,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先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用从单位“1”表示,然后借助“一支钢笔、一头牛”等答案趁机点拨,单个的物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那么一堆粮食、一群羊、一车鱼可不可以用单位“1”表示,最后他不失时机地追问学生:一堆粮食有多少斤、一群羊有多少只,一车鱼有多少条呢?至此,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单位“1”的概念已在脑海里生成,并且理解了单位“1”的特殊含义。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享受到了与人合作的学习乐趣,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

二是树立互进共赢的师生关系观。课堂既是学生增长才干的天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与人生幸福;其次是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第三是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此,教师、教材以及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本人在此倡导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师生观,是想通过“主导”与“主体”的二力合一来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挖掘和提升每个学生身上具有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达到师生互进共赢的目的。遗憾的是教学中仍有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见解充耳不闻,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当前课改中应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三是构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观。只有改变评价方式,才能对课堂教学改革产生有效的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应凸显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评价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教师还应用手势、眼神、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去激励学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使所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可望而又可及,力求使全体学生的学习都获得成功,都能展现各自的潜能。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优劣的评价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主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量和质,而不单纯取决于教师讲的多少和表演的精彩程度。此外还要看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有较好的合作和较多的信息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是否能生成预设内容和非预设内容。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杜绝只看最后学生的试卷成绩来定名次的办法,将学生考试成绩与平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相对于同级学生表现出的能力强弱等做为附加分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劣。

二、精选试点校,是获得适合本区域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时,应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试点,将获得的成功经验在区域内推广。试点校的选定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我认为试点校应该满足这么三个条件:①试点校应是区域内一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师配备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获取的模式能较快地运用于区域内的其它学校。②试点校必须要有一个锐意改革、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较强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的魂,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教师行为,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试点校校长不一定就是教育家,但必须拥有教育智慧,有一定的教育思想。③试点校要拥有一支团结合作、大胆创新、勤奋好学的教师队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老化,技能欠缺,急需充电。比如很多教师从未摸过电脑,不会文字输入就不能自行编写预学案,不会上网也就缺乏教育资源共享的能力,等等。在教育较为滞后的农村,要想找出一支具有深厚宽广的知识功底、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技能、且能在课改中塑造自我和创造自我的教师队伍不是难,而是难上加难,但必须要有合作的意识、要有创新的胆量、要有勤学的品质。

三、加强教学反思,是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驱

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几月来,我们有收获,有喜悦,也有困惑,始终觉得自己才走近课改之门。我想入门并不难,深造也还是办得到的。要想将课改工作全面、扎实的进行下去,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内驱。既是教育人又是分管者,本人深感责任重大,自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1、怎样才能确证课改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强劲、持续的推动力?绝大多数干部教师对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但也还有诸多因素阻碍着课改的推进,特别是大面积推广。如从上而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容易错误的看成是领导的要求,而非学校生成的需要;教师的本身素质、业务能力与新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去激活教师的进取心、求知欲,让他们能自觉主动的接受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培训,满足课改的需要?课改不是赶时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永葆干部教师的课改激情?凭借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能让边远的农村学校调节到学校教学工作真正需要的教师?

2、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但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相对而言,学困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成为了被忽视的对象。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还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导致这种低效的具体原因到底在哪里?

3、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在课改教学巡查中老师们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担忧:优秀生能从课改中受益,但那些潜能生会不会越来越“潜”,因而课改真正能使得所有学生受益的良策是什么?

4、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由于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多数时间用在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展示之中,教师现身说法的机会大大减少,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浪费不容忽视,但合理的利用方法又是什么呢?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活动中的永恒的话题,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问路在何方,答案只有一个:路——在脚下!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