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名校“真经”何以不能落地生根?
校长论文 名校真经 学校文化 教育理念 教师信念

名校“真经”何以不能落地生根?

作者:马永平 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1514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4/2/25
分享到:

【摘要名校的“真经”为什么总不能在西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文化很难复制、教育理念不易被感知、缺少教师信念的支撑。要想汲取名校经验,必须系统考虑教育的各个要素,不仅要抓主要矛盾,还要解决好矛盾的各个方面。

纵观许许多多的地方或学校,尤其是当下传播媒介极为发达的今天,一所名校的成功经验极易被炒作,由此引发的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涌向名校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目前的洋思现象、杜朗口现象等等。作为学习者,总是怀着一颗朝圣者的心去观察、去感知、去学习、去反思的,他们总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学习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并进而汲取或移植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或反而引起了质量的下滑。到底是这些名校藏着掖着好的经验“秘不外传”呢?还是学习者没取到“真经”呢?事实并不是这样,许多名校总是毫无保留地苦口婆心地传授成功的秘诀,然而,学习者回去嫁接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许多学校在移植名校经验的过程中,总是采取肢解名校成功经验的“线块学习法”,看到了其外在的、看得见的操作形式,或学其校园、走廊、班级视觉文化建设,或学别人的课堂围坐形式,或学学别人编写的导学案,或学别人的考核办法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线块式”的经验,要么不能落地生根,要么缺少相应的土壤,最后多半是半途而废。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学校文化很难复制

在外人看来非常光鲜照人、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效应的外皮下,则是学校先进的文化。学校的文化包括硬件物质文化、软件文化和潜在文化即制度文化等。具体地说,比如校容校貌,师生的精神风采、学风、教风等等。而作为远道而来的“朝圣者”们,更加关注和在意的却大都是人家好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当下最能吸引眼球的就是课堂教学模式了。比如蔡林森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而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还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等等。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许多学习者总是照搬移植其教学模式,也许仅学其皮毛,也许没品味出这些教学模式的实质以及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如何有机结合,更没有学到这些教学模式赖以实施的各种相关的管理方式。

二、教育理念不易被感知

再深一个层次,则是从校长到每一位教师乃至后勤部门的工人们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作为一部极具艺术魅力和教育魅力的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塑造的身兼多重工作的工人马桑斯大叔对孩子们的关爱、宽容同样对孩子们产生了很大的正面教育作用,而克莱蒙马修则以其浓浓的爱心和独到的教育智慧对“池塘畔底”辅育院的几十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感召力。教师们所秉承的对学生的爱心、以人为本、主体参与、多元评价、全面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改革创新等理念无疑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些教育理念则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学习者所不易感知到的。因为它是内隐于其教育教学的细节之中,只有静下心、沉住气,细细观察、品味、感悟,方能学得到。

任何时候,改变“硬件”容易,而改变思想、改变人却很难。有个故事说,一位农民去城里办事,发现了自来水,觉得这个事物很好。于是,他也买了一个水龙头,回家后插在自家的墙上。可是,无论怎么拧,却没有水!岂不知,没有源源不断的浩大水源,没有深埋地下的扎实复杂的供水工程,再漂亮先进的水龙头,也只是一个摆设。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的转变和提升,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得以在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基础。作为教师,持有 “敬、静、专、乐”的人格诉求,方能在平凡中体验到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三、缺少教师信念的支撑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信念可以使一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用爱包容孩子,用心关怀孩子,用力协助孩子,高举明灯照亮孩子的前途。“教育无他,爱与榜样而已。”确信“教育真的可以创造无限可能”。教育的信念使人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而这正是每一位富于改革创新的教师最应具备的。

身为教师,要坚定爱是教育之魂的教育信念,以大师为友,与经典为友,以书为友,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教徒之于宗教般的精神皈依。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富有乐趣与生机,也才不至于时时感到乏味与倦怠。身为校长和教师们,面对取来的“真经”,面对改革,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要预见到改革极为艰辛甚至付出巨大代价的一面。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决不会一帆风顺。新到河南河威学校的身名显赫的蔡林森在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时尚且遇到极大的阻力甚至怨恨,作为我们西部贫困地区的改革会有多艰难,是可以想见的。而蔡林森之所以又一次造就了今天的永威,成就“洋思第二”,皆因六十六岁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果敢的执行力等的支持下践行改革的结果。坚定的教育信念是坚持吃苦、战胜困难、破解难题、推进改革、取得成效、得以成功的根基与力量之源。

名校成功的背后,同样还少不了教育生态即它的外围环境的影响。比如,作为河南沁阳教育名片的永威学校,如果没有董事长任太平先生的坚定支持,没有沁阳市教育局、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与政策支持,蔡林森再塑“洋思第二”恐怕也会增加更多的困难。

此看来,学习借鉴名校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能只看到其支离破碎的东西,要放在一个系统中去观察、去分析。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移植先进的教学模式之所以总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多缺乏改革的魄力与勇气,总是由激动、冲动、盲动步入不动的窠臼;缺乏坚定的信念支撑;缺乏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诉求;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做保障。凡此种种,不论是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将会导致改革前功尽弃,或半途而废。所以,要想把“真经”念好,就要系统地去考虑教育的各个要素,不仅要抓主要矛盾,还要解决好矛盾的各个方面。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